大学生就业,提防“三月之痒”
又到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了。据有关方面统计,2010年全国毕业
生达630万人,这一数字比2008的532万差不多高出100万。因为金融危机还未完全见底加上还存在危机再次卷本重来的可能,使现今很多公司都不敢敞
开招人,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将更加艰难。
供给高出需求,在企业占据主动权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面对?根据调 查,大学生在择业时与以前并未有明显不同,“获得较高收入”成为他们在选择一份工作时首先关注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两年来,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到
工作后,由于各种原因有近70% (约117万)的人会在一年内有一次以上的工作变动,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干不到三个月便走马闪人。这群人在求职市场中已经占到1/3强。有人认为,“三月之 痒”是当今大学生的集体浮躁症。
对企业而言,“用脚说话是‘80后’员工的典型特点之一,他们的离职率一般都比较高。”一家知名家电 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说,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机会成本很高,“我们招他们进来,一般要花半年时间进行培训,之后再上岗实习半年,等于要花一年时间培养他们。但 是,很多人工作不到一年就开始想跳槽了。有些人甚至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了。”这位人资经理痛心疾首地表示,“今后除非万不得己,公司不会主动招大学生。”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盲目跳槽,有关人士归结为以下原因:
“80后”员工和六七十年代员工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六七十年代 人成长于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爱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控制的,需要去争取。而 这对‘80后’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垄断的,这就使得他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应该按照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否则就不玩
了。”
在那些六七十年代的人看来,“80后”员工缺乏忠诚感,同时被指责的缺点还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自私、注重个人享受、缺乏集体
精神等。
但是,无可否认,“80后”相比于父辈、以及父辈的父辈,他们所受的教育要好、要全面,而且他们追求实际、敢想敢干。“他们 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对于他们,我们可以指责但不能阻挡;可以引导,但不能完全改变。”
虽然大多数的“80后”受到企业的诟病,但 是,也有不少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受到企业的赞扬。他们干事踏实,上进,并且有很好的知识基础。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大学生往往家庭条件较差,要么父
母是极普通的工人,要么来自贫穷的农村。“穷人的孩子常当家”,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苦,对机会更加珍惜和把握,这或许是他们相对于其他“80后”的大学生, 受企业欢迎的原因。
既能吃苦又有很好知识素养的“80后”们,将主宰未来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