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f& ]! M( H. Y, i |# `1 L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 U, {# l' ^0 l( ]5 J( Q
: o" `9 C. N- L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 E& \8 A7 `, L6 [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 B8 |; S5 m5 S●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6 r# }8 J* X6 j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 z$ C3 i6 f$ x, u- p' ^: |7 a+ W6 V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8 X8 s ]: Q" P! u6 T- p F* {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 |& K3 I) Y9 ?, I- L/ H3 q2 q' q- n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
2 i# v( ^6 E' y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 A6 U9 {. I& a+ |; Z* t4 u! J8 f# M) E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 x7 R; Y- ^7 w, T4 U( `
吃“休克鱼”
( ^/ j2 e$ o2 y) P
: Q d, h- T9 v- w9 q吃“休克鱼”是海尔兼并扩张举措的一种形象的比喻。
3 X$ T8 W: | n" V* D, t从国际上讲兼并分为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作用的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像微软起家并不早,但它始终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的超过一些老牌电脑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强强联合,所谓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之间兼并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国外成功的例子只能作为参考,大鱼不能吃小鱼,也不可能吃慢鱼,更不能吃鲨鱼,在现行经济体制下活鱼是不会让你吃的,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能吃“休克鱼”。
% o1 [+ `) k" `7 d+ ?6 o! ~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落到市场的后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场很快就能重新活起来。
( k0 s4 `* X! s5 \) u4 I: b
案例:
+ o% t5 H- k2 `( Y吃“休克鱼”
, G( t. I& a, N- m) i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的近 10 年间,海尔先后兼并了 18 个企业,并且都扭亏为盈。
g/ s2 W; U$ T9 J; o3 I9 X9 y
在这些兼并中,海尔兼并的对象都不是什么优质资产,但海尔看中的不是兼并对象现有的资产,而是潜在的市场、潜在的活力、潜在的效益,如同在资本市场上买期权而不是买股票。海尔 18 件兼并案中有 14 个被兼并企业的亏损总额达到 5.5 亿元,而最终盘活的资产为 14.2 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的目标。
0 B9 A% G5 j) q8 j7 @ A6 |8 h! h' [
人们习惯上将企业间的兼并比做“鱼吃鱼”,或者是大鱼吃小鱼,或者是小鱼吃大鱼。
; I1 X* L6 \# }) h
而海尔吃的是什么鱼呢?海尔人认为:他们吃的不是小鱼,也不是慢鱼,更不是鲨鱼,而是“休克鱼”。什么叫“休克鱼”?海尔的解释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 c& {/ q: I4 N& B
从国际上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 O- K( @# n! J4 {先是“大鱼吃小鱼”,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再是“快鱼吃慢鱼”,兼并重组的趋势是资本向技术靠拢,新技术企业兼并传统产业;然后是“鲨鱼吃鲨鱼”,这时的“吃”,已经没有一方击败另一方的意义,而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强强联合”。
% Q, H7 S S" g# T1 y
而吃“休克鱼”的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鱼不觉其慢,各有所倚,自得其乐,缺乏兼并重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活鱼不会让你吃,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1 J* Z, v1 v4 p$ K6 F$ o
三个方向的转移
+ \1 ^$ V; G0 t( T1 z# {! U
( M1 u! S# t# O: p* v/ ?6 d) {
1999 年初,在确定企业发展思路时,时任总裁的张瑞敏明确地提出了将 1999 年作为“海尔的国际化年”,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使海尔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制定了重建企业内部构架、提高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整合方案,以确保“海尔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 p2 ~9 \; A! M" m% ?) o4 N; h在重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指导思想方面,张瑞敏提出了“三个方向的转移”。
0 u8 {2 p5 ~% {0 l依据:企业过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企业则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1 d+ v% C" G% _. v# L
管理方向的转移:
$ I; D* @. Z9 m, H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 BPR )的市场链转移
8 u5 \' Y1 v, W2 x8 m
- 扁平化:
0 G) A, l4 F2 q
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 W: Y8 r) N1 p/ h% U
- 信息化:
2 W8 l; L4 x' ~/ @3 d
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市场链。
2 Q4 K8 g8 M, l4 \; U5 U4 f
·市场方向的转移:
5 @; E8 p R9 r
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
7 {' I* p; U0 ^% ]* i
·产品方向的转移:
. a5 ]: S" [5 w, p5 A# ]& _$ Y-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 x( ^! N1 b0 a0 B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 V. y8 V$ _$ _. S0 L9 h2 g2 W9 C( k
# n! D* U0 H7 N/ ?+ r7 j+ k" N这个理论包含两个原则:第一,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在此前提下进入与该行业相关的产品的经营;第二,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跃居这个行业的前列。
8 J. C2 h ]. j" S' M7 C
案例:
6 ~/ i! E; s0 E; A' A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 L. P4 Y; A) k- Z0 R7 K2 |1997 年 9 月 5 日 ,是海尔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以推出彩电为标志,海尔集团在 1984 年进入白色家电并在取得中国第一名牌的基础上,以跨行业资产重组的方式进入了黑色家电领域,这意味着,海尔集团向着国际化大公司发展的步伐又迈进了一大步。
( C8 N7 H' G$ ]3 d- V# e. Q* B- B
既进入新领域,又采取了资产重组的方式,节约了大量资金,盘活了存量资产,外界对海尔这一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U" C+ O+ X9 T+ N/ B在这场资产重组中,海尔有何与众不同处呢?
) z; [# ?7 z! v& L X* E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在答记者问时对这一问题做了精辟的阐述——
) L2 V7 a9 W( t3 _( ^( z
“第一,是否具备资产重组的首要条件是主体企业必须具备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即内部的管理模式是一流的并与世界接轨;外部市场上的产品在同行业是名列前茅的。否则,重组是一场新灾难。
" w2 d% j1 y& p8 |. K, r7 [) s" K
第二,重组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外延,而是为了有质的发展,向新技术进军;不是为了形式上的大,而是为了联合起来的强。”
; q, B) Y# } J" b随着海尔集团的日益壮大,无形资产的比重不断加大,海尔“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这种资本运营观念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法估量的发展。
/ i* m9 j) P7 s4 k
( g( h, {/ U; J4 s: O# m8 ?0 F
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
' J6 K1 }' C/ o( c
3 _/ A& }. O* ~! d- N3 G/ X6 B“先有市场,再建工厂”,这是海尔集团拓展企业规模的原则。指先用产品打开市场,到了市场上的定单需要拓展生产规模时,再去建立工厂;而不是先建工厂,生产无定单的产品后去寻找市场。 1992 年,海尔工业园的建立以及随之以后全球十个工业园尤其是美国工业园的建立,都是这一理念的印证。
% }: M* C, j9 l/ P- P大市场 呼唤海尔建厂
2 l7 e% _* v( C6 Y. {“海尔冰箱已经在美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相信海尔在美国建厂一定能够成功!”这是美国海尔家电经销商 M 先生在 1999 年 4 月美国海尔工厂在南卡州破土动工时说的话。
1 v4 v/ f! A4 _M 先生早在 1994 年开始经销海尔冰箱,一开始, M 先生只经销海尔 BC-110 、 BC-50 两种型号的产品。由于海尔个性化的产品能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这两种型号的冰箱因设计符合青年人的品味,且节省空间,耗电量低, M 先生的尝试一发而不可收,最终不但将两种型号做成了全美最畅销的冰箱冠亚军,而且 180 升 以下的冰箱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3% 。
m+ ~6 W) R& _. W' n# Z
随着海尔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的相继建立,制造中心也在美国人民的期盼中应运而生,三位一体的美国海尔将不断满足当地消费者对海尔冰箱的需求。
5 Z! A5 h2 q% c3 v0 t同样,由于海尔产品在欧洲的畅销, 2001 年 6 月份,海尔并购了意大利一冰箱工厂,三位一体的欧洲海尔将不断满足欧洲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