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33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海尔的营销观分享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18

听众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9-6-6
最后登录
2016-5-31
积分
19377
精华
18
主题
264
帖子
1670

论坛群英谱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7:3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

- z$ X9 N! C' {" H. N7 H- {
) B! I# ~* o1 t/ @; o! H

“先有市场,再建工厂”,这是海尔集团拓展企业规模的原则。指先用产品打开市场,到了市场上的定单需要拓展生产规模时,再去建立工厂;而不是先建工厂,生产无定单的产品后去寻找市场。 1992 年,海尔工业园的建立以及随之以后全球十个工业园尤其是美国工业园的建立,都是这一理念的印证。

/ C/ b- @# {# U) q% B; f

大市场 呼唤海尔建厂

: { B! _2 v# I' a5 ^

“海尔冰箱已经在美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相信海尔在美国建厂一定能够成功!”这是美国海尔家电经销商 M 先生在 1999 年 4 月美国海尔工厂在南卡州破土动工时说的话。

- L; t+ Y5 D1 T& ^; I2 a

M 先生早在 1994 年开始经销海尔冰箱,一开始, M 先生只经销海尔 BC-110 、 BC-50 两种型号的产品。由于海尔个性化的产品能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这两种型号的冰箱因设计符合青年人的品味,且节省空间,耗电量低, M 先生的尝试一发而不可收,最终不但将两种型号做成了全美最畅销的冰箱冠亚军,而且 180 升 以下的冰箱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3% 。

/ J. @$ o' t) i# y. p4 I

随着海尔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的相继建立,制造中心也在美国人民的期盼中应运而生,三位一体的美国海尔将不断满足当地消费者对海尔冰箱的需求。

( h3 x4 Q( w! e; K! A; O. X

同样,由于海尔产品在欧洲的畅销, 2001 年 6 月份,海尔并购了意大利一冰箱工厂,三位一体的欧洲海尔将不断满足欧洲用户的需求。

; D9 i4 F; Y; D

砸冰箱的故事

8 Z! `) [6 f/ p$ m) x1 s
/ A/ M7 I/ R: \0 E; }0 \

案例:

$ C% }1 q* O. M

砸掉 76 台不合格冰箱

/ W) e5 P# d& I

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9 g: E$ O8 B1 u/ ^3 |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 76 台!

- M$ c' G; n. F9 v

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 |; |5 h8 [& M6 p- M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 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5 c$ m8 R. y/ ~- {' K/ T% a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 Z. z) |* U0 O: _; W5 j( J4 T" i# n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 76 台,明天就可以是 760 台、 7600 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 X, G0 Y% {- d4 w$ J; Z

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 76 台不合格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海尔人已把它摆在了展览厅里,让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牢牢记住它。

}4 a# m- `: P

1999 年 9 月 28 日 ,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说,这个举动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中,等同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

8 `2 b5 O5 h6 w, O( `- D' m9 s2 i

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便是在事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就果断采取措施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在次品依然紧缺时,海尔就看到了次品除了被淘汰,毫无出路!任何企业要走品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质量就永远是生存之本。所以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而海尔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的不是数理统计方法,而是提倡“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从转变员工的质量观念入手,实现品牌经营。

0 P3 L7 V. b2 @8 p
( r2 Y: P; M7 z# R. d: D

国门之内无名牌

) B% M6 q9 X" f7 _+ S/ R) A
) h" F2 U% Y0 F/ o) U' v) ~

一些企业认为,创名牌不一定非要到国际市场上去。海尔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是走出去向国际先进的企业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牌。

6 V+ D" |7 G' E* G" S0 W

国门之内无名牌

0 S. K% G) K! J y

海尔在美国设厂的时候,媒体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提醒张瑞敏》,文章说:“别的企业到美国投资都不成功,海尔去了也很难成功。”这个提醒,应该说是善意的。对海尔来讲,美国的劳动力很贵,但是为什么还是要去?因为加入 WTO ,必须要这么做。

& E* M8 G$ C' E( f

有人会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美国人都跑到中国来设厂,海尔反而跑到美国去?”这是两个概念:因为外国跨国公司来中国设厂,他缺乏的是中国的市场资源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其它的什么也不缺。但对中国企业来讲,除了廉价的劳动力,一无所有,资金和技术都无法和他们抗衡。外国公司到中国来设厂,有一天他把在中国的优势也占全了,包括廉价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中国企业家恐怕连中国市场也站不住脚。

* p4 U3 K* [) q! q. e# T

所以,海尔去美国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美国市场获取海尔所没有的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海尔也可以在当地上市。通过本土化,可以使品牌在每一个地方都会有竞争力。海尔形成本土化的品牌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主动地位。

8 D* j4 _) \# o9 i. t

 

' Q# S9 Q! Z1 j1 ?

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

& f% s6 Y* @# D) s
! [- v& B! `' `3 r: |

打价值战,让产品物有所值,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自己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即超出用户的期望值,让用户得到意外的满意。

0 [; R- Y O- n

 

3

主题

6

听众

3005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签到天数: 24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5-5
最后登录
2012-1-31
积分
3005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466
板凳
发表于 2010-6-25 10:17: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海尔的营销观分享

认真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天涯双行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07-4-11
最后登录
2021-7-28
积分
17220
精华
6
主题
31
帖子
1469

论坛群英谱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5-27 17:43: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海尔的营销观分享

我谈谈我对中国空调业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5 ~7 Q9 {/ ?" q* f4 p6 L 在中国空调业,有三大知名品牌——海尔、格力、美的, 4 f7 {8 z: N# J) {1、海尔的广告词是“真诚到永远”,经典的广告词,突出了海尔对待顾客的“真”; , w' U4 C* z% M) F- L9 N& G2、格力的广告词是“好空调、格力造”,非常经典的广告词,既凸显了格力的企业品牌,又阐释了格力主营业务是以质取胜,突出“善”;$ W. {* {* f( h: \ 3、美的的广告词最经典——“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把“美的”品牌很好地融入到广告词中,广告词同时更是整个美的的愿景,突出“美” ; T0 Z) S8 J3 d这三家企业,一直雄踞空调业前三名,铸造了中国空调的“真善美”。
已有 2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szwalker + 12 精典
peerless + 10 鼓励分享

总评分: 金钱 + 2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