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雨竹 于 2010-7-2 14:11 编辑 / c( j/ J: F* z/ N# P4 q
U! t1 Y k: D+ V 在我个人看来,辞职绝对不是一份工作的结束那么简单,而是职业生涯的延续和升迁!换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与谈恋爱、结婚十分相似,如果没有必要和充分的准备,它可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永久性的损害。 如何才能在新旧工作的过渡期做好准备,我的建议是向电视剧《潜伏》中的人物学习,在更换职业跑道的敏感期保持高度的警觉,合理、理智地规避职场暗礁…… 启示录一:学习深度潜伏的余则成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是中共潜伏在敌人系统中的情报人员,他的任务是以各种方式收集有关敌方重要决策的信息,并确保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暴露,因此,余则成的行事做派相当敏感、深思熟虑和果断。 也许此时的你,就像刚潜入天津情报站的余则成,正在为自己的下一步发展一筹莫展:“我是不是在这个位置上工作得太久了,需要通过跳槽来摆脱‘温水中青蛙’的状态……也许有人对你说,公司的业务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得抓紧时间另觅高枝!……也许你本无跳槽之心,但在这家公司你难以获得升迁或前进的机会,你不得不考虑跳槽……也许你和你的老板、同事存在分歧……总之,你正在犹豫是否需要做出辞职决策?……” 当你还在思考“我该留还是该走?”的问题时,你必须学习余则成的潜伏本事,敏感地捕捉那些能让你做出离职或驻守决定的信号,冷静、小心翼翼地认清你所处的形势,收集有关于你职业状态的信息,如:你对现状的满意度,你的前进目标是否面临着调整?上司及公司对你个人的评介,等等。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习余则成,以木讷装傻的方式收集公司、产品和消费者的信息,以此来评估和验证有关公司经营状况的“流言”的虚实程度。 总之,这是一个让你感到孤独、情绪低落的决策过程,而且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帮你! Tips:辞职前的绝对禁忌 在职场中不乏这样的人,本无离职打算,只因某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或者受到离职员工的蛊惑,“临时起意”、盲目冲动地做出离职决定。 7 B. G' R. V& p% R5 _3 N+ r
如果你看过港剧《斗气天使路》,就能明白什么叫“决策瘫痪症”。有些OL在去留决策期,易感染此症状,个人情绪和工作表现处于低迷中,前后落差大,工作拖拉、业绩下降。 调查显示,近七成的人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有些人一旦萌生去意,便忽略手上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求,频繁地请假或上班时间“神秘出走”接听电话,患上了“跳槽前期行为失常症”。 在跳槽决策期,有些人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因小事而意气用事地“耍乌纱帽”,或情绪像气球,稍碰即爆,在公司或部门内“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还有一些人性情大变,由谨慎、谦卑和听话的人,变成口无遮拦、言语放肆、不分场合地冲撞上司,或者不愿配合同事完成工作,最终被“扫地出门”。 启示录二:学做令人尊重的邱掌柜 在电视剧《潜伏》中,邱掌柜是一个能让敌军情报站长暗下敬意的人,因为被捕后的秋掌柜不愿出卖自己的战友,为此咬断了自己舌头…… 恭喜你,终于在去留间做出了选择、下定决心要跳槽了!但在这时,职场专家建议你思考这个问题:“我该做些什么来保证自己成功“转身”和“留香”老东家? 在正式提出离职申请前,你首先要确定离职的具体时间,而离职时间又与你目前手头上的工作量、进度和合作人相关。如果你不想让别人为你收拾“烂摊子”,请尽量在完成手头工作后提出辞呈,而且在这段时间应避免接手新项目。 第二是核查劳动合同,确定有关离职通知期、竞业禁止与补偿、保密内容与期限等约定,以免在无意识中突破合同底限。2008年春,某外企录用了来自直接竞争对手的一位员工,没想到不久即接到对方的一纸诉状,因为新员工不但与前雇主签署了竞业禁止条款,还领取了近三十万元的补偿金;于是乎,新东家不得不解除了与这位员工的雇佣关系。这位人选的职业形象也因官司而“名扬”行业。 第三是与部门助理或人事部核对年休假的剩余天数,尽量争取在辞职前休完假期。你还要仔细阅读员工手册,再次确认绩效奖金的发放时间、享受规定,辞职或许会让你遭受经济上的损失,但你至少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力决定离职时间,确保损失最小化。 最后是整理好所有的工作文件和资料,并将其记录在案和归档成册,以方便你的工作继任者顺利接手;但同时,你还要记得在电脑中删除有关你自己的私人信息与资料,包括银行账户、私人联系表和邮件等。之外,你还要记得与财务部、行政部核销借款与物品借用手续。 当离职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得差不多时,你便可以向你的直接上司或HR部门提出辞呈了! Tips:辞职期的绝对禁忌 在提出辞呈后的一段时间里,你或许会遭遇到非同一般的心理挑战,因为你的身份已从“自家人”变成“他家人”,公司将有意识地隔离你、避免让你有机会接触机密;如果你是在广告、咨询类公司工作,而且跳槽去竞争对手那里,相信不少公司会要求你“即时移交、半小时内消失”。对此,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免情绪失控。 未能在第一时间由官方路径提出辞职请求,而是在“民间”发布离职消息,导致直接上司成为最后一个知晓者,让他措手不及。 在辞职申请未获批准前,擅自在客户、供应商面前散布“离职”消息,轻则留给他人“不成熟、不专业”的负面印象,重则被人利用、无意间泄露公司核心信息。 欲走还留,将离职作为升职、加薪的要挟手段。曾在一家美资大公司任职的Trace,已“心仪”市场传讯部总监一职多时,便利用丈夫将赴英国工作为由,向上司暗示“如果公司不满足其升职要求的话,她将辞职随夫君远走他乡”,但公司看透了她的心思,结果她真的成了全职主妇。 在同事面前夸耀新东家、贬低现雇主,或鼓动其他员工一同离职,以此显示自己的号召力。 即使是你在职期间开发的客户,也不要将其占为己有,自以为是地带走或转移客户的资料,或于离职后挖走公司客户。 如果你是被动离职,无论如何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自己定位成“不幸的被害人”,结果被负面情绪击中。Sara是IT部门的工程师,在工作中与上司有了冲突,被劝退后,她便采用群发手段,向公司所有员工发送了上司在个人空间上的暧昧日记……当然,Sara后来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鲜有旧同事愿意为她新东家的背景调查发表看法。 总之,在辞职期要切忌“神秘出走”或“高调离职”,比较恰当的做法是让人尊敬、高贵地离开,确保自己在职的每一天都表现得足够职业和专业! 启示录三:出演忠诚可靠的左蓝 左蓝是电视剧《潜伏》中的重要人物,她在余则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帮助战友除去工作障碍,左蓝在敌后高调出演我军代表,频频与敌方周旋…… 当你即将离开公司时,你需要将自己的情绪调到最好状态,不妨抽出时间去购买一些小礼品和感谢卡,以表达你对上司、同事的感恩之心。有缘才有机会在一起工作,如果可以,建议你邀请旧同事一起聚餐叙旧,但究竟是你买单还是公司报销,或者同事筹份子解决,则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你需要向有交往或合作关系的同事通报离职信息和个人的联系方式,当然感谢的话是免不了的。之外,你还要有策略地通知你的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合作者你将离开公司,并告示接替你工作的同事的联系方式,如果你是发邮件的话,一定要记得将邮件抄送给你的直接上司和继任者。 离职的原因,向来是同事、客户、供应商喜欢探询的问题,对此,你需要学习左蓝与敌方周旋的外交策略,“走出去看看、学习进修或更好的发展机会”多少能抵御住人们的好奇。但对于直接上司,建议你还是采取“实话实说”的策略;虽然多数上司会大力挽留品行好、业绩佳的员工,但对于翅膀丰满、资本攒足又觅得更好前景的手下,他们多抱有好聚好散的心态,期待未来可能的合作机会。 简而言之,最后的晚餐和感谢信,是你必不可少的谢幕礼! Tips:辞职后的绝对禁忌 离职后,如何评价和对待你曾经效力过的旧东家,绝对是一门学问。 即使有些人是主动离职,他们也习惯采用撇清干系的做法,试图疏远与前东家的关系;当被问及时,也避讳谈及之前的工作情况,让人感到他们的前份工作很不开心。 “你为什么跳槽,或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辞职…”,这是一个面试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有些应聘者即使过了很久,依然无法掩饰他们对公司管理制度与风格、对产品或服务、对上司或同事的不满,在面试中大诉他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好像前公司的人都对不起他。 还有些人在面试或进入新公司工作不久,便对上司夸口道:“我可以将客户带过来…,我拥有相当的客户资源…”这是绝对让人质疑你忠诚度的做法。或许最初还有人对你的客户资源感兴趣,但之后他们可能会担心地想:当他/她离开我们公司时,是否也会这么做呢?这个人值得信任吗?! 与以上方式不同,另些人或许是太留恋旧东家,到了新公司后还要“坚守”过去的那一套,时不时地说道:“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是这样做的……”,接着便与新同事分享他们过去的工作方法、流程和绩效,尽管一开始还有人感兴趣,但时间久了,人们便表现出腻烦的表情,“这个人的适应、融入能力是否有问题?!” Tips:如何才能留香职场? 保持与人为善的心态。世界是平的、圈子是小的,大多数人习惯在同一个行业内寻找发展机会,因此,你会发现: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些人注定会再次碰头。与其日后尴尬,不如现在就避免在工作中结怨。 表现职业和专业化。一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顾问,在通宵达旦完成审计项目后,轻描淡写地对客户说,“感谢你们的配合,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她的专业态度深得客户敬重。因此,表现专业化的做法是:第一时间让上司知道、最后时间让客户知晓,在工作中尽量保守离职信息,确保客户或同事的工作不因自己的离开而受阻。 帮助同事成功上手。你的离职,多少会给你的上司和同事带来困扰,虽然你并不希望。因此,让上司和继任者感激你的做法是:学会换位思考,尽量提供完备、清晰的工作指引,为他人接手工作提供便利。 懂得“保暖”人际关系。不少500强公司建立起跟踪前员工去向和发展动态的制度,旨在时刻“召回”乐意尝试回头草的人才,因此,善于与前上司、老板保持良好互动关系的人,总能优先得到“橄榄枝”,职业机会也比常人丰富很多。 原文刊登于《OGGI今日风采》2009年6月刊 (作者:俞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