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业培训-培训行业八大怪

[复制链接]

43

主题

7

听众

915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3-20
最后登录
2014-9-3
积分
915
精华
0
主题
43
帖子
1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7:36:53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培训行业热不热?- k9 Z1 L7 @1 E3 y

# S- f. N8 V6 T  ^  热!
& q2 T- X& N% |# k; @% ~% |; ]9 k$ S: H8 t# z* A- H& x) p3 ^6 o4 M
  培训行业好不好?
* t' ^' k" [$ O+ w( y6 h7 P- G# r9 B  z8 m$ E
  好!" l# m+ `  S- f! @) Q' b

8 v* {% C* A$ s  培训行业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在哪里?/ X( @6 C: W9 @8 b' d

5 K" E. J) `+ m" J  ……
/ s7 U0 N5 n; J& F/ b/ z) E$ L6 D) l! v
  为什么没有声音了?很简单,大家都看到了培训的热(赚钱快),也盯住了培训的好(进入的门槛低),却好象并没有几个人用严肃的、负责任的态度好好考虑“培训”这个行业发展的基点、方向和未来在哪里。还记得策划行业吧,同样是“吃脑”的,同样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极度膨胀到快速衰落,直到变成“骗子”的代名词——这好象就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吧?还有公关行业呢,还有广告行业呢,都是“吃脑”的,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怎么样呢?当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检讨更多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可笑的事实:我们中国人非常有本事,本事大到了可以随随便便就把一个原来发展得极好、极为严肃的行业,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做成一堆谁也看不起的垃圾!+ {( [$ Y; D* q7 F& |

+ N7 n2 d' U; a) \/ \+ l  比如刚刚才发展起来的培训行业,甚至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领略到培训的魅力、整个行业还只能算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种种怪现象:  e' N6 o- [( h6 R

) E; B$ k+ F1 U. {9 y% Y+ [0 w  第一怪:阿狗阿猫冲进来6 e7 \( g& X  j" R
' f+ W# o3 u5 t4 o' {/ r5 k! u& ~
  培训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软件方面,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规范的法律文件对准入资格进行明确的界定,更没有相关的数据评估标准,所以,看上去谁都可以做。硬件方面,更简单了,租间小房子、买台电脑、配上电话和传真就可以开始接单了。相对于其他行业,培训行业的门槛实在太低,既不需要资质评估又不需要专门的机器设备,无怪乎阿狗阿猫都冲进来,把市场搅得一片混乱。到现在,不但培训公司、学校、咨询机构做培训,甚至软件公司、度日艰难的网络公司、书店、广告公司等,随便什么行业随便什么人都在谈培训做培训,大有全民“培训”之势。记得一位玩股票的老手说过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大意是:“如果连街边卖红薯的大爷都开始谈股票玩股票,估计离烂市已经不远了。”同样,如果阿狗阿猫谁都冲进来做培训,那这个市场离“烂”可能也不远了;7 N2 i$ f. \$ Q$ m
/ g7 L1 [, j' n! ?" y- A
  第二怪:培训导师挂来卖
1 w  E$ f* H: p) x5 U" X+ S  v' ?' o5 ?) w3 N5 U% C
  导师是什么?导师是稀缺资源嘛——有人这样标榜自己。所以,自称“大师”者有之,自称“第一铁嘴”有之,自称“第一人”者有之。一天培训,动辄开价上万数万,很有点舍我其谁的气势,反正培训导师也没有一个行业里公认的评估标准,只要嘴巴快点脸皮厚点敢喊敢吹,都敢说自己是导师,然后挂起来卖,严重地破坏了这个行业的权威性和产业地位。一位资深培训导师曾经说过:“合格的培训导师最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非常超群的沟通能力,不但是口头沟通,更重要的是心灵沟通。能有从教经验做为辅助,是最好的了;二是必须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积累,不破万卷书,是做不到为人师表的;三是必须具备相当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情况下,培训毕竟是针对企业中的在职人员做的,如果没有实战工作经验,是很难做好培训的。”可是,现在的“培训导师”、或自称“培训导师”的人越来越多,有多少人满足得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呢?% H7 D7 ~! k0 D+ A% B

$ d2 z0 `7 }  j/ [& h% M( s* `  第三怪:现场气氛判好坏! [# t4 i3 N6 K9 h# ?% ~
+ m1 m( m' b# S8 L' L
  现在整个培训市场一片浮躁之风,最明显的一点是,很多企业评估受训效果不是以学到多少东西、而是以“现场气氛是否活跃”、“好不好玩”来判断一个课程的好坏。为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在培训课堂上进行适当的互动是肯定有必要的,能够寓教于乐,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些东西,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可是,培训培训,培训主要的目的在哪里?在于让大家学习和分享到知识及经验啊。如果把培训手段当培训内容,把形式当成目的,很可能无法让培训起到真正的效果。问题是,这种“气氛判好坏”的不正当导向已经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很多导师不再把主要精力课程内容的开发上,而是片面地搞气氛、搞形式,将培训搞成“戏剧表演”、“娱乐休闲”、“体育活动”,以获得一个现场效果评估时的高分;& ~6 v0 I  U7 x- _; V
- d9 D0 }6 g* a4 R4 `3 v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评估课程质量时,标准基本上是单向的。只有学生评估老师、但老师好象从来没有资格评估学生。以至于为了评估的分数好看些,很多导师在培训的时候,不愿意强调纪律、不愿意和学生进行观点上的碰撞、甚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暗示大家“手下留情”。培训效果好坏,其实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连基本的课堂纪律、作业要求都没有,哪个导师又能保证到培训效果一定好呢?而那些在上课的时候以“业务繁忙”为由迟到、早退、不停地接听电话、走过来走过去、连基本的学习态度都不端正的学员,又有多少资格来评价导师的授课质量呢?
* K0 l, i; a8 h: @! @' R2 S! S
0 j" m% \; l9 z/ C( g' Q  第四怪:价格争相往下踩# J) E" H" Y0 }1 v
" R% w2 X; s4 j& X

- _3 E0 X% n7 Y  I  价格是个很有争议的东西。有培训需求的时候,企业总是喜欢找上好几家甚至十几家培训公司来比较,然后笑吟吟地在旁边观看培训公司之间的“争夺”——争夺的重点当然是价格。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是,很多公司里负责培训的人,本身对于培训几近一无所知,平时又不肯学习,更带着某种无来由的狂妄(比如不止一次听到培训负责人趾高气扬地强调:我是客户,是上帝,你们别想从我这儿随便骗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何判断培训公司的好坏、如何甄选合适的培训公司呢?干脆简单化了算了,看价格就行,价格越低越好。就算培训效果一般,也可以向老板交差——反正咱们没花多少钱,损失也不大嘛。问题是,一些“三无”培训公司(无固定师资、无成型的课程体系、无服务质量监控),在成本上当然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能够将价格一再下压,企业选择了它们,跟自己选择跳进陷阱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吗;7 y9 Z% k$ _. ?; z( U4 S$ X
( {, ~& }% }! l6 N; k5 m
  第五怪: 夫妻档口吹品牌" I' l. V3 V+ u
" M' M# }: ~" m, g2 [4 B
  据说,仅在广州,正式挂牌的培训公司已经接近两千家。这些公司,90%以上都是夫妻档、兄弟档、朋友档,两三个人一两条枪,除了倒卖导师打价格战之外,不具备任何从业资质——不过,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吹嘘自己的品牌有多么强势实力有多么雄厚,奇怪的是居然有很多企业还真信他们。等到发现受骗上当,又一竿子把培训行业所有的公司全部打倒;& H' f4 ^( \. S( S% F) m7 v
, p& H) V9 F( f7 w$ @, `8 d. ^* w
  第六怪:课程内容靠下载
% ]. l4 q2 z+ ?! f+ M1 T4 l- J
( _$ A  r6 W- {" y% f' Z' s0 C+ ~5 P  [# P  一般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公司会向培训机构描述自己的需求,然后要求做方案,以便判断此培训机构的实力怎样。可是,在合同正式签下来之前,有多少培训机构会愿意、或者说是有能力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训规划呢?有的培训机构还好,让老师帮着出方案,可次数多了,导师也会不耐烦。于是,很多培训机构采用了更为简单便捷的方式:从网上直接下载,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不管培训规划、还是讲义、案例、阅读材料,全部从网上下载,速度快成本低,真是方便极了。可是,每个公司的情况都可能不同,真正出色的培训公司必须有能力根据客户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做培训方案,而不是试图用同一种药来治所有的病;/ l$ }! y) [( j: T: X+ u2 w
! z6 Q! {% D/ e5 c4 `) s5 h4 ?
  第七怪:空头支票随便开
( ~9 E" X5 m9 b; t! ~) ^7 o/ c% m5 N* q
  在签合同拿钱之前,很多培训公司和从业人员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而企业呢,咱们是客户啊,是上帝啊,于是也毫不客气地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要求。然后呢?只要合同签了钱到手了,那些承诺很可能变成了空头支票,根本无法兑现。比如,培训公司会告诉你,原来承诺的导师到不了,因为价钱太贵;原来的价格虽然低,但没有包括车马费住宿费材料费;原来承诺有增值服务,但需要另外算钱……反正只要拿下单子,空头支票随便开又有什么关系呢?企业当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价钱嘛,不管去到多少,先砍下一半再说;老师嘛,当然要请最好的,还得先到咱们这里试讲两小时;付款嘛,培训完看效果了,拖上个把月两个月很正常了……很多时候,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不象是在谈合作,倒象是在玩一场类似于“囚徒困境”的搏弈游戏,本可以双赢的,可就是由于双方缺乏必要的诚信与尊重,总是假设对方与自己是利益冲突者而非分享者,到最后经常搞成一个双输的局面;
. Z7 c' J) g1 H3 Y( B: Q$ E4 G0 l2 |# D6 u
  第八怪:撞车现象不算怪
5 K/ [' T9 @' g5 A# K9 @0 N
3 i0 z2 r- F+ R: }7 F9 ^" H3 A! Y* Z5 ~  由于培训行业的资料大多是下载的,导师大多是共用的,所以出现撞车现象也是不奇怪的。有的企业甚至可以在同一个培训项目上收到两三份由不同培训公司提供的、从导师到内容一模一样的方案——当然,价格是不一样的,于是,恼怒的客户很可能干脆谁也不信,把培训公司看成天下一般黑的乌鸦。
8 {) F- g% C  u* ~
5 B" l. [4 i  l* s/ A  也许有人说:咱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只可惜苦了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理想把培训行业做好的公司,也冤了那些有责任心、有信念把事情做好的从业人员,更害了接受培训的客户:真金白银拿出去,换回来的很可能是一堆口水!
, T7 y7 l( o  z1 z+ O) d' F7 X& O3 D7 b: i& Z4 K
  或者再过两年,培训行业是不是会重蹈当年“策划”行业的覆辙,成为“骗子行业”,培训公司成为“骗子公司”,而本应赢得尊重的导师,最后都成了象“策划大师”一样结局的“骗子”?
* P9 y- W; F8 v; p
企业管理顾问 人力资源管理师 管理学硕士 项目经理QQ 1348771329  1866568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