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887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关系”研究的问题?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听众

57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6-29
最后登录
2016-6-4
积分
574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10:17:0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Kenneth,您好!土豆上了你的讲课视频,非常好,这几天一直在看!在您的讲课中提到有关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您说您原来做个这个主题的一些研究,后来放弃了,是因为“关系”不能得到准确测量的原因?!根据生活中个人的体会,确实中国社会是一个重“关系”的社会。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实具有很强的关系取向。但很多时候又觉得中国人的“关系”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学术层面来看,对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的啊,早期的一些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如胡先缙、费孝通、梁漱溟等都有所涉及);港台的心理学界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也对“关系”作了很多研讨(如杨中枢、黄光国、杨中芳等都有所涉及);现在在英文学术刊物中很多都直接使用“guanxi”。我想请教下,“关系”实际上是我们研究提出的一个构念,我们只要定义清楚,并且把概念操作化就可以进行测量?你说的不能测量是中国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吗,还是我们开发的量表测得的不是这个概念呢?另外,现在西方社会学家兴起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研究范式被很多学者用来解读中国社会的“关系”,很多社会学界和管理学界的华人学者都很推崇这种研究范式,很多时候我在想西方话语体系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他们往往被定义得很明确,而中国人观念中的“关系”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们所表达是同一回事情吗?我想问下Kenneth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p( [* @; n  _1 }$ I6 h6 G2 R/ T
现在很多做中国研究的学者有些困惑,在我们中国人心里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而老外很可能不能理解。前段时期听罗家德教授的讲课,他说他现在发展一个理论是关于中国人的“圈子”理论,他投稿出去,老外评审就不能明白,说中国企业中的“圈子”就是“黑社会”啊!这种困惑到底是文化的差异造成(但我觉得在西方的企业中也会有派系或者圈子这些东西,只是可能和中国的运行机制或目标有不同而已),还是我们在学术术语上的使用上造成的?
9 T: ?  q/ I) A7 C6 p$ M$ D1 H

0

主题

6

听众

15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6-11-1
最后登录
2016-11-1
积分
1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6
22
发表于 2016-11-1 12:31:23 |只看该作者
社会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听众

45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16-2-18
最后登录
2017-2-14
积分
4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5
21
发表于 2016-2-18 13:37:51 |只看该作者
谢谢Kenneth哈  真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0
发表于 2010-8-31 21:30: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楼 rockymu 的帖子
# N$ i( g; v( x& `: q( [+ q* U$ G) \
1. 宇宙学的知识是关于整个宇宙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呢?答案是“个别的恒星的研究”,何来 「见树不见林」呢?
& Q/ t. s% I4 P
6 R/ Y8 Z' \! F2. 人病了是如何医治的呢?这是宏观的问题。知识从何而来呢?答案时微生物学的研究。何来 「见树不见林」呢?$ W( p/ n. ~! d9 s; D
& B, J8 ^8 h/ M" {8 h- r& _
3. 你今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基因改造的,这是宏观还是微观的问题?答案在哪里?基因的研究。何来 「见树不见林」呢?$ p4 r: Q# A8 u# b  l% W

2 j2 Q. U. Z  `$ G5 C如果你一开始就研究宇宙是从何而来的,你有答案吗?你会看见「林」吗?
4 J# m. L1 A/ V如果你一开始就研究人类的各种疾病,你有答案吗?你会看见「林」吗?
" A5 J' {6 ^" _) R" ^9 B如果你一开始就研究不同的物种为何有异有同,你有答案吗?你会看见「林」吗?; k- @2 g3 k8 c0 c8 Y; h; n/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57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6-29
最后登录
2016-6-4
积分
574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3
19
发表于 2010-8-9 18:22:57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还是一个学科边界的问题吗?组织行为学的立足点还是喜欢从个体的行为层面(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去找寻个体的差异的来源,而对于情境变量的关注好像不是太多,战略层面的研究更喜欢从宏观层面去考虑组织问题。而考虑社会情境变量导致个体的差异这恰恰是社会学的长处!而行为科学的研究范式是否会造成我们过于关注微观层面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得到了的研究结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在微观变量和社会情境变量建立通经来解释社会现象,也许是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8
发表于 2010-8-3 09:12:31 |只看该作者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一直看重的是「如何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然 within person comparison 最近也开始有了),如果每一个人对「关系」的看法都不一样、甚至是在不同的情形下,何谓有关系都不清楚的话,研究的范围就要变得非常精确了。比如,我们在一个研究中可能要看的是「主管在分红的情形下“关系”的作用」,因为这与「主管在工作分配的情形下“关系”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战略的层面,「企业在的结盟的情形下“关系”的定义」与「企业在的竞争的情形下“关系”的定义」可能是很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574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6-29
最后登录
2016-6-4
积分
574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3
17
发表于 2010-7-24 20:27:04 |只看该作者
在格兰诺维特和波特的社会网络理论中,确实它们没有考虑“地位”的不同。但这个问题好像在林南先生的社会资本理论中得到了解决,他把社会资本放在了一个金字塔的社会结构中考虑的,就显示了社会地位对于社会资本效用的作用。现在的困惑时,西方的社会关系的建构更多的是基于“理性”的选择,而中国人的关系掺杂了很多人情的因素在其中。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西方的关系就如一捆一捆的柴火,它们的边界是很清晰的,而中国人的关系是“差序格局”似的,是以“己”为中心如波浪一层一层往外推出去的,其中确定我们关系亲疏的因素中包括着血缘、地缘、人情等……。这也决定了现实中中国人的行为不能简单说是集体主义或个体主义的,我们的信任是一般信任还是特殊信任的,对它的解读充满了很多现实和理论的矛盾,是否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怎样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去揭示其运行机制,理清楚一些基本的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16
发表于 2010-7-23 09:38:2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C.W. 的帖子, @2 O1 I' |0 x

! g: f' {, y, R7 W! t
大力推荐MOR(2009)5卷第1中国管理研究的展望』,希望对于有兴趣参与建立中国管理理论的朋友们产生某些想法。祝福大家~~
+ z% l- B* Q" ]7 V8 O# g3 jC.W.

. _3 l% M*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5
发表于 2010-7-18 17:49:53 |只看该作者
我不觉得它们一定是一个构念的维度,更不必讲是reflective还是formative的。如果你问我,而它们又是维度的话,我猜更有可能是profile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14
发表于 2010-7-18 16:36:54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进一步厘清!!
我的意思是不同类型的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一样的东西把他们拉在一起,使我们都叫它们为关系先前我也是这么猜想你的话语,而这个「把他们拉在一起的东西」应是找出一所谓的reflective model ?( l3 p9 K7 d0 s  Z- c6 J1 S! K
对不起!不清楚「一般我在这里是只讲研究方法,不谈研究内容的。」的规范1 v( Y! n# Y! e* Y
(norm)
。会改进的。 C.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