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35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跳槽守则

[复制链接]

29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进士出身

Rank: 24Rank: 24Rank: 24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2-12-18
最后登录
2015-11-17
积分
20781
精华
1
主题
291
帖子
3283

中人网雪山杯(2002-20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14:15: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如果你对公司已经有诸多不满,或者你觉得原先的职位已经束缚了你才华,而一份称心如意的新工作正虚位以待,在等待交接的日子里你会怎样做?是大骂公司一通后离开,或者写封辞职信,在信中尽数公司的种种不是?3 t6 v. `) t, X7 D2 ? 但其实离职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方面,它和做人一样,讲究的是好聚好散。职场很小,大家将来还是同行,还会有合作的机会,所以不如保持自己一贯的工作作风,善始善终,体面地离去。漂亮的离职,会令你的最后一击干净利落,给人留下完美的深刻印象。 8 {* q4 I& s% X1 q. f( B, U$ u, z解气的方式不成熟 & @$ P# j0 L# [4 w- M一位人力资源专家曾讲了这么一则故事: ! B5 D9 G, K& x n4 k, ]" h& B& ?许博仁走进上司黄天耀的办公室。他再也不能忍受在这家公司多呆一天。压力与愤怒早已危害了他的健康,而他也相信在这长时间工作而又处处受限的情况下,除了辞职另找工作外,别无选择。8 f# u4 y+ w5 G3 m* j+ _2 r6 d+ [ 在许博仁眼里,黄天耀是个奸诈但脸上却随时堆满笑容的中年男子,没事就喜欢摆臭架子,找属下麻烦。这会儿他靠在椅背上,闪着困惑的眼神看着博仁:“博仁,我不记得你曾和我约好时间。是否可赐告阁下到底有何贵干?”: Z, |4 E$ } t6 x “我想你大概也知道,如果没有什么重大事情,你这地方可是没人爱来的,黄天耀。”博仁说道,“我来这儿是告诉你老子不干了!现在,你可以把这份工作收回去摆在你屁股上凉快!我在这儿干了两年了,可是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忍过来的。我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熬过来的。这是我所见过的、绝无仅有的、最糟糕、最令人沮丧的公司!勾心斗角、小人当道、专在背后捅人一刀……这地方简直令人作呕。现在老子的桌子统统清干净了,中午前就要离开这个鬼地方。我只是要告诉你我是怎么看你,以及其他同事又是怎么看你而已。在我眼中,你简直连狗屎都不如!再见,后会有期!”许博仁潇洒地转身,大踏步离开办公室…… # v" h2 d0 t' O6 T这的确是一种解气的方式,许博仁也道出了他和很多同事的心声。但是,这绝不是什么离开的好方法。因为你还传达了另一种信息:你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 n8 | `5 H# i Q. y- B这才是漂亮的离开 ' V \( h% N; h1 E& s% d, b你已决定换工作了。不仅答应了对方,也许下了承诺。) {7 k% C4 V( O A5 c% I 现在,你对原来任职的公司也要公平些。必须让他们知道你已决定离开,以及为什么要离开。你必须给原公司足够的时间找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帮他们找人。千万不可在旦夕之间,说走就走。' c: g% f9 ~( t( ` C# w 如果你不给公司喘息的时间,撂下一个烂摊子就走,顶多让你解解气,使你讨厌的上司忙乱一阵儿;更坏的影响则留给了你自己,同行业的圈子不会太大,消息也很灵通,很快地,你的所作所为就在业内传遍了,你的新上司会对你有所防范的;最重要的是,没有平和心态将影响你今后的职业生涯。 : C0 r; c$ N$ Y2 [$ N$ T, |: W“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来上班?”今日是8月15日,新公司的主管如是问道。( `3 C: i. l, e “10月1日可以吗?”你回答道。 ' p4 H1 T$ ~3 a2 W* {: \2 |! q+ x“可不可以早一点?我们现在就很需要你。事实上,明天能来最好。”% }* ?7 S" s7 e. S4 t5 u ~1 e* f# j 这时,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恐怕不行。我现在的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在我看来,10月1日似乎是我最早开始上班的日期。也许在这期间内我可以抽空来看看,也和你谈谈,顺便多了解一下日后的工作。”' q6 D7 i: t ]/ W4 K “好吧!那就敲定10月1日。同时,我要你和我们人事部门主管谈一谈,处理一些细节。”对方最后说道。 " K; g6 r2 F# r现在,你已准备好让原公司知道你要离职的事了,也给他们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人、办理交接。/ B* L& {4 Y3 V* Q9 \4 e3 k6 n* V" r 然后,在剩下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0 c) N4 h7 h& f0 t当然,这与你和公司、同事的关系,对公司的贡献,以及资历的长短有绝对的关系。如果你相当有价值,大家会真正惋惜你的离去,并给予诚挚的祝福。他们也可能开出相对优厚的条件想把你留住,但这又增添了不少问题。1 b" L- p' u$ T) L/ v | 不论哪一种情况,你都必须问原来的公司,需多久时间才足够他们做好交接准备,以及是否有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等等。这才是漂亮的离开。 4 H2 o. v6 [% e+ ~" z优雅离职四步曲 6 ~0 ]' D* I1 L) l7 t" M% O0 }第一步 写辞职信7 `" A" B+ \% V. M' I6 ] 这是必须也是最基本的一步,辞职信和应聘信一样,都应有一定的格式,而一封合格的辞职信一般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离职原因、离职期限、工作的交接、向公司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也可以再加上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推荐合适的接班人等内容,但措辞和语气一定不能过激,以免白纸黑字上留下对你不利的“案底”。 4 G0 O5 W0 K' H1 r4 m. l$ y6 l第二步 和主管详谈 1 P' w8 h- H4 r! S' i# g5 T* o 这是离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你的离职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批准和支持,关键还得看这一步。在和主管详谈之前,必须准备好离职的充分理由。如果你平时的工作表现还不错,或者是公司的骨干力量,那么在谈话中主管很可能会挽留你,而你必须用得体的语言去应对,想方设法表明你的立场,并坚持自己的初衷。切忌不辞而别,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9 e K# N# `: N! q第三步 交接工作6 d$ }# Z2 t* R; ~4 \ 在和主管谈妥了具体离职意向并征得同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在公司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的时候,你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即使在接替你的人来了之后,你仍必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才能离开公司,以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责任。8 H6 w# g" S6 \0 @9 X2 k 第四步 人事手续 ) L, \! F& s: D% Q0 i: I决定离职之后,会有一系列人事手续要办,一般来说是由原单位开出退工单,并将你的档案转出。另外还有你的养老关系和房屋公积金等等也需要一并转移。假如你已经找到了新单位,那么只要将原有的劳动关系转到新单位即可,假如你是待业或者出国等等,那么就必须咨询有关部门后妥善处理,以免将来你需要用到这些关系的时候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 m# k( B9 |6 S% m' V; T完美交接非一日之功0 p* a m" ]2 ]% ], _2 m* m: F 当你决定离职,不只是影响自己,还包括主管与同事,甚至也会对部门工作气氛有影响。当主管知道你的决定后,接下来便是和他讨论什么时候该让同事知道,以及交接的细节。如果公司平日便有严谨的职务代理人制度,交接过程会容易一些。1 E( @ s' z5 A, D. }2 { 然而离职者与接替的人,在交接的期间都还有工作要处理,常常造成交接不完整。甚至有些人到了新公司,还要义务地协助处理旧公司的业务,形成很大的负担。" t/ `% a* d3 C X" ^8 M 最好的方式是,平日就做好业务知识管理。每项业务的程序与必要技能,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储存在档案或电脑里,离职时才可以移转出去。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接替者,对你也有好处。任何业务或专案经验,若不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很难转化成知识。这种知识是可以重复使用与累积的,更是在公司内持续升迁,或取得外界机会的必备基础。 ' k$ ~. k0 n6 }- \/ [如果你想把专属于自己的档案带走,提辞呈前就该准备好。离职前夕才开始做,难逃瓜田李下之嫌。另外任何工作相关资料带走前,先确认知识产权的规范。/ u3 O$ W( g. @6 d 君子离职守则 5 }5 E- U% |! }4 k' V对任何人都不表示异议。不指责、不否定,特别对你的上司,还有那些迟早会掌握权力的同事。9 c' H5 b9 ?2 E! {: C: K- \* t 在最后两周内不要利用工作时间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最忌讳在电话里炫耀自己已另谋高就或炫耀自己的新工作如何优越。+ x$ O; c" ^8 l9 ^7 Z 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抱怨自己在这里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你要把情绪封存起来,准备把精力投入新的工作。; [5 v+ f3 z$ [( E5 |: U 不要拿走公司的任何资料。 / z5 U- @) q! F* M/ I$ o7 \# [准时上下班。不延长午餐时间,像往常那样工作。; h" s/ R: ^& Z* `6 l 不挖属于公司的客户,不做有损公司名誉、利益的事。 3 W. ] f+ b3 v不提前或不负责任地撂担子。" F- ?2 _7 ^; e" a, i 不少人试图在最后几周内消除多年来与上司或同事之间的不和,希望彼此保留好印象。这往往徒劳无功,或许默默接受既成事实更自然。 9 s( D- c8 w. W2 h P不要主动提建议。你也许好心地想在离开时向上司提些建议,但你既然辞了职,在上司的心目中就不再是真正的雇员,你的建议或评论很可能会引起他的误解。 3 ]* F8 d0 _# S( X+ f最忌讳的是预测公司前景暗淡,留在公司的人有谁希望听到此类评论呢? ) I( W. h9 A) Q* `$ f,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