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4-12-29
- 注册时间
- 2009-6-8
- 威望
- 9756
- 金钱
- 168714
- 贡献
- 19512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73594
- 日志
- 4
- 记录
- 94
- 帖子
- 5559
- 主题
- 340
- 精华
- 32
- 好友
- 738
    
签到天数: 7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09-6-8
- 最后登录
- 2024-12-29
- 积分
- 373594
- 精华
- 32
- 主题
- 340
- 帖子
- 5559
|
以退以进胜券多 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看法,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么就一定要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观点看事情。
0 z+ c; D; _* m/ o' j' ?% d, J$ w: T7 R/ f—— 代尔·卡耐基
一位企业家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顶上正好有一大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企业家没有指着那块牌子责问,"你们不识字吗?"他的做法是,他朝那些人走过去,送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知道自己违犯一项规则,因为他对这件事不说一句话,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并使他们自觉很重要。
5 y; \4 A# _% _. K& L 另一位百货公司的老板也使用了同一技巧。他每天都到他费城的大商店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柜台前等待,没有一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这位老板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钻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1 R! o) n/ |, f4 a
这种巧妙的暗示所带来的效果远远强过当面指责,批评下属们的不是--那样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逆反心理,即使他们表面上看来是平静地接受了。6 f1 d! M2 W/ t, Y
没有哪个领导人在他的领导生涯中从不曾有过极想发火、大骂下属的冲动,否则就必然意味着他不是一个热爱工作、敬岗敬业的人。但事实上却并不是每一个领导人都真正狂风暴雨般发作了,这便是领导技巧上的最大区别。5 W X/ l9 X$ s
大多数上司们在责备他们的下属的时候都是"对事不对人"的,那种动辄肆意责骂,把自己心中的闷气全然发泄在下属身上,或者随意发号施令,毫不考虑下属感受的领导毕竟是少数。但为什么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声称他们接受不了,甚至终生耿耿于怀上司曾经给过他们的某些批评呢?+ K- x% q/ I- s T( L- d; X; U1 |) M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的上司没有学会批评人,没能够像上面例子中的那两位老板一样,以一种很平和、很巧妙的姿态完成对下属的训导,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让下属领略到了那番他所诉诸的高尚动机,可谓一箭双雕。
/ N4 x+ M7 q8 ~. O5 O, [ "我一点也不怪你有愤愤不平的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我也会跟你一样不快的。"! H8 P; G8 u; M$ n; H* [
如果以这样一段话做为批评的开始,相信任何一个下属都会乐于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它显出了你百分之百的诚意。容易让人感觉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与他共同做着一件很崇高的事情。; F8 M) A0 M. [% G- c) q- K
我们每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喜欢为自己做的事找个动听的理由。因此,如果想要下属被你牵着鼻子走,就要挑起他的高贵动机。$ @+ u$ x( X1 F; K+ o6 W6 Z
事实上,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你自己在内,都是把自己看得很高,在作自我评价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 M- }" s! A) `% }; @# r 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说:"一个人去做一件事,通常是为了两种原因:一种是真正的原因,另一种则是听来很动听的原因。* ^. E$ B- B# B5 e2 G
每个人本身都明白那个真正的原因,却又不由自主地喜欢想到那个好听的动机。因此,要让下属既接受你的批评,又能收揽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批评他们的同时,挑起他们的高尚动机。! V! }& ?% ?- V0 M
很多上司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接一句"但是",再开始批评。例如,要改变一个下属工作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最近工作上有很大进步了。'但是'假如你办事再努力点的话,就更好了。"+ E# s! o4 c) I; j$ i4 |5 ^' J
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工作态度的目标。
q# S. p% A$ N" Z- X# C 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变"而且",就能轻易地解决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工作表现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以后再接再励,你的工作表现成绩就会比别人高了。"
. g# o1 C& \& V ^8 S4 g% e# i 这样,约翰会接受这种赞许,因为没有什么失败的推论在后面跟着,我们已经间接地让他知道我们要他改的行为,更有希望的是,他会尽力地去达成我们的期望。
3 Z( G2 b5 o$ y 在后备军人和正规军训练人员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发,后备军人认为他们是老百姓,因此非常痛恨把他们的头发剪短。
: A7 F0 c* e4 ~) Z5 T 美国陆军第五百四十二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当他带了一群后备军官时,他要求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跟以前正规军的士官长一样,他可向他的部队吼几声或威胁他们,但他不想直接说他要说的话。
/ b9 w$ H; y. ]) a5 e0 F 他是这样讲的:"各位先生们,你们都是领导者,你必须为追随你的人做榜样。你们应该了解军队对理发的规定,我今天也要去理发,而我的头发比某些人的头发要短得多了。你们可以对着镜子看看,你们要做个榜样的话,是不是需要理发了,我们会帮你安排时间到营区理发部理发。
7 `9 t, U* y. h! K! N1 Z6 M 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有几个人志愿到镜子前看了看,然后下午就开始按规定理发。凌晨,凯塞士官长讲评时说,他已经可以看到,在队伍中有些人已具备了领导者的气质。
m2 m. l, g5 r' \) \ 要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请按照下列准则去做:: @5 Q5 {& @" c- k: I5 V
"间接地提醒他人注意他自己的错误。"
3 L0 M7 J: Q! a 当然没有一件事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也没有一件事对所有的人都有效。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局面已感满意,那为什么要改变?如果你不满意,那何不试试看?, r* }: B6 k0 e8 H! G
|
-
总评分: 威望 + 20
金钱 + 5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