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Case可非小Case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木哥哥
时间:
2004-2-28 16:14
标题:
Case可非小Case
在教育训练当中,常会设计一段个案研讨(Case Study)来帮助学员学
R* e+ \7 T, @' Y7 T4 w% G# {
习。个案是搭配学习内容所做的一个举例。那么,个案为什么好用?个
" A- @6 j# n/ T; a
案研讨必须有什么结构?个案有什么不同的形式?个案要怎么写作呢?
5 \) [' [5 S) E9 T! z. B. R
个案的设计,必须能让学员联想到自身类似的经验(如果你和住在热带
( h$ ]- v' N* {3 w
的人,举在寒带生活才会发生的例子,肯定效果不会太好,因为学员很
2 ?% }7 u& b7 \% t% S
难把例子连结到自身经验中),并且要能帮助学员跳脱现实生活的情境
, s5 |9 ^5 x% `" o* y7 {
与习惯(如果还是用老方法处理事情,就没有必要来上课、学新东西了
, I9 I1 S* O( ^: z
,不是吗?),重新审视这个议题,从而对此有新体验、新观点、新应
7 m% q# e( q' _& ?" J8 H
用。
0 x+ F& O2 E" N7 F! o; U; B* E
由于个案本身的「工具性」很强,写作起来相当不容易,一来要深入瞭
" ^ i4 C' P0 r5 q# R T4 t; l% F
解要达到什么学习目的,以便在个案的情节中做适当的安排与埋设伏笔
2 q; F4 N% L- ?% y
,二来要将个案内容与学习内容做连结,需要设计适当的讨论问题或是
( U4 w$ Y q9 Y* A: [3 g
讨论工作表。
8 K! n# W& @$ _8 j0 f" V
我个人看到很多训练所使用的个案研讨,只着重在前段的个案故事,而
, R) I" C% d( q$ \6 _) Y; D
没有注意到后面讨论问题/工作表的设计,有些甚至根本没有这种设计
, ~0 |! _& A! b& Q
,讲师只是在学员看完个案后,随口问问几个问题,这是相当危险的一
# [! J& S1 U" L, V# X& Y, o2 B, B! M
种作法。
( a/ U- N I3 a7 J& g; x4 ]
个案内容本身好比Input端,是将一些信息输入到学员的脑袋中;课堂所
& `' h$ p7 I" s2 k9 W2 y1 k
传授的一套知识,就相当于计算机运算的程序;而个案后的讨论问题/工
- P# V6 } R6 @0 @, e8 |
作表,就是Output端,帮助学员把经过处理的信息,输出脑袋外,反应
$ e' P: O& s( q7 T
在对讨论问题/工作表的作答上。试想,如果少了Output的过程,如何
* W! P1 t0 t+ n) Y; y. [' Z
能有把握说学员真的学到了?
4 j8 A. L, Z H" [, h' n% v9 O: p
从讲师的角度来看,学员Output的结果,可以推估放进学员脑袋的「程
% A5 g4 Q5 [/ |. ?+ ]% w0 t
式」(知识),有没有问题?如果发现不对劲,在课堂结束前,还有时
# W0 c( Z7 W! @
间救-调调「参数」、再做修正指导。其实这个原理不止是应用在个案
# S; ?: `2 H# f5 T% m. l# t
研讨上,所以练习活动,只要有适当的Output设计,都可以达到这个效
- ^% z8 l, F0 s+ x, Q Q2 f" _3 {
果。
: @+ G9 F3 E) V
; h" \6 X R) `6 t# u8 q
如同医学界用药的概念一样,某些效果很好的药,对体质差的人来讲,
- a0 u0 e, u3 U+ q) Y
可能过猛、过毒,所以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个案的种类与型式非常多
7 i3 Q/ l. _ y
,其中一种最猛最有效的药,「学名」叫「What Went Wrong」(WWW)
4 R V# @% f/ j6 H% [; y' X
,更狠一点,是把这种Case当成pre-reading,在上课前就先发给学员
! F: p% p2 R% ?! f
预习,让学员浑身不对劲的到课堂上来求解。
" N' ?- m4 }7 b
. q5 h' h* H; H) J# b
「What Went Wrong」个案,传达的是负面的讯息,把所有最惨、最糟、
" a2 d; {" M6 I/ S( ~) Q
最差的情节写出来,以便让学员来课堂上时,可以讨论这个个案中,到
' c$ Q! H5 K0 ~3 V/ K
底出了什么状况,应该怎么样做才会比较好。通常在讨论前,得帮学员
- Z B% d; V3 t9 V9 X! X9 X( w
做心理建设,跟学员说这是别人的例子,或这是所有最坏的情况的集合
: h3 M1 B' W/ O, A! ^' V2 y
,以减轻学员的压力与不舒服的感觉。
( M1 X! w5 X# `! |8 Y q& d; x) Y
9 H; X: s6 i8 [8 c8 `2 A* a
「What Went Wrong」对于过于自满、忽略现状、缺乏危机意识的学员特
4 Q$ ]0 N# |9 `- ^# }9 c- T. o# H& G% {
别有用,越是自满(过)或轻忽(不及)的学员,反应会越强烈。这种
4 [- I( I+ D8 [0 L
个案的消极目的,是逼得学员检视现实、面对问题,把不定时炸弹给挖
. [2 Y6 y4 \ Q. k) j
出来(从我的描述,您应该不难想象,要揭疮疤,那会是多痛苦而难堪
; H4 M/ }) X7 |, V, a
的一件事),但更重要的积极目的,在透过此次的教育训练,学得一些
( m. {7 l! x r6 l/ x0 ]2 ^: N$ @
技巧,找到一个方向,以求突破现状,甚至彻底解决问题。
# D# p* F% g! [$ e' D# Q' E$ [5 w
9 Y/ C! X6 G' B
就我实际经验观察,越能体会「What Went Wrong」积极目的的学员,
$ \/ l; E; n! a5 E
学习得越好,并且把这个当成「当头棒喝」,从警醒中获得新启发;只
6 S! C. P: D; C0 c3 ?0 G6 J
看到消极目的的学员,往往会将之视为「落井下石」,甚至反抗、退缩
+ k/ L" x) X5 J" Z( k q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猛药对体质好的人有特效,对体质差的人反而像
/ `0 X$ m7 Z/ O3 i7 Q7 T# z
毒一样。
; [+ E6 a# B7 ^3 G2 m! l$ n8 C
( S% U# I2 q. J. S, z" S
就是因为「What Went Wrong」本质的特殊性,在个案写作(Case Write
* D* U$ c7 M, G9 p( k' X
Up)时分外的棘手。一方面要让个案够逼真,才能震撼人心,另一方面
/ F9 `9 E4 e+ c! Z" u
,又怕真到让体质差的学员承受不了,所以尺度拿捏上,须非常小心的
0 r5 }" M" v; I3 O
去抓平衡点。
+ M: h" l- y$ V5 |; M R! k
, \: I- ^. R& e5 ?5 e
为了让Case有「真实感」,常常要放一些学员在工作上会碰到的词/情
; T- E$ P/ I; Z3 r- |
境/术语,这个动作行话叫「化妆」。老实讲,Case写多了,各家公司
S' X d4 W6 L" @) ]* R- Q" A
在某一主题下会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不乎就那几样,但是化妆后,就几
- n+ j0 q; M5 R+ E# R/ D
可乱真,像不像三分样了,常会把学员哄得一楞楞的,以为我们听到些
- i$ I6 m# T4 |
什么流言、挖到些什么八卦。
7 u1 ~' j( j5 B
; D' j5 t5 A- i) z3 R T
另一方面,谈负面事件,又要降低敏感度,有几种处理方法:1) 把几个
; J, S& a% P8 O8 z. e
不同的事件(牛、马、蛇),牛头/马腿/蛇尾换来换去,让学员觉得
4 m/ R0 N' O4 l; h
这个Case很熟悉,但又不完全一样,弄得虚虚实实,以避免引射造成防
3 l" B" l% |$ _8 R* q
卫性的想法或行为;2) 用第三人称写作,利用一些对话,表示某种想法
3 `% h( v e+ b
是属于故事中的某个主角,作为「撇清」-「以上言论不代表制作单位
+ s1 n) i* F3 E1 f
立场」;3) Case后面的思考问题,也用第三人称写作,让学员很客观
# X9 D {. J, U4 e& s8 |. _4 S6 z& u
的跳出来看这事,并加以评论,因为「事不关己」,一些「解决之道」
# D! p0 g2 d$ x1 g% ^! X( r) c. J
会说起来「轻松愉快」些!
; y' \$ h1 X5 \' h
5 A8 d! ^5 z9 O( u9 _7 m$ l, R
如果个案越接近学员所面临的议题,则其价值越高,对学员的学习越有
1 Y) } t" ]% f% p3 o" W5 K
帮助,学员日后在面对实际发生这种状况时,能应用所学来处理问题的
. `3 [6 f" x! b+ f
成熟度也越高。但 对于某些特效药,如「What Went Wrong」个案,
( `9 l5 `/ ~0 |4 K% ~* I/ X/ @
要小心处理敏感度的问题,把学员从其消极目的,带往积极目的,才能
1 `/ g9 E3 _& [# i
真正发挥其功效。
: W0 x( S0 ?: a
% A9 G9 y, l/ \0 ]+ i, J
j" {, q% R- H# ]( F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