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0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替 xiaokui2010 发的帖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28 16:19:0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xiaokui20102011-9-25 09:47请问罗老师:在问卷的信效度评价中,一般要求样本量与条目数的比达到5:1-10:1即可。那么样本量越大越好吗?
$ W7 [6 R, ^9 w- R0 Z9 {  K8 w我手里有个上万的数据,现在要分析问卷的信效度,是用全部数据还是抽取一部分分析?我看到有的书上说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一部分做验证性因子分析,我的理解是将这一万份数据随机分成2份,先进性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条目筛选,然后对其保留的条目,用第二份数据再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构效度是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理解?还是说这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是指用AMOS,Liserl等软件?
' }# [9 ?' W2 {- y3 f9 S' S" }另外我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二分类变量,对此进行信效度分析,罗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是否可以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谢谢!!
* j* U: F) X: d  B, `

11

主题

8

听众

358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1-9-29
最后登录
2021-1-23
积分
3584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18
5
发表于 2011-10-1 23:22: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ouluyang 于 2011-10-1 23:25 编辑
& p) J8 q/ B0 S# v0 u1 L1 ]8 {* b6 E- \, M* I/ {$ Y
我个人的体会:  Z9 c$ \( U, Y6 D/ |* ?6 {
我们应用者,只需,一从概念上明白,探索性是从数据出发进行分析(事实上,我们在研究中基本上没有这回事,因为我们都是从一定的理论出发来设计问卷与量表的,所以,所谓的探索性,就是带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探索,即主要侧重于数据本身的观察),验证性是从理论出来分析;二从操作上掌握如何进行软件分析。0 _) P9 \# [3 i
* [! ?& F" _+ z/ p7 N2 ^2 x2 e2 f! u
如果这两上方面都搞定了,有兴趣,再来探讨这当中的统计方法上的问题。
* \- a) f9 A7 U" c! `
  G' z3 n: Y9 x/ [0 D2 Z" v( D而你没有从概念与操作上搞定,却先来探讨其中的奥妙,可能方向搞错了,或者说,让探讨失去了必要的基础与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

听众

358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1-9-29
最后登录
2021-1-23
积分
3584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18
地板
发表于 2011-10-1 22:57: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ouluyang 于 2011-10-1 22:58 编辑 9 p1 p$ Y) d+ }0 l4 `* h/ D
xiaokui2010 发表于 2011-10-1 19:28
4 t! b# L  K/ g0 a6 kzhouluyang 你好,谢谢你的回答,我刚看了一篇文章,请教一下这里写的是否对。
& `8 V, s& m7 O! U7 Z/ u* X+ Y: B. ~9 @$ J+ j- S( J2 j' C
...
. Z9 L" l! ]9 Z0 p1 F6 T' ]
在我看来,文章所说,皆为常识。该问题无须我们应用者探讨。直接看一些教程,多操练即可。
6 a, n1 b6 U: Y6 j) B0 l建议先多做数据操练,自然会有体会。不必看这样的无聊的文章。3 V$ [4 k' d5 u5 |/ J; p

' K1 J7 p& d- L; k, u+ x+ y成熟的教程多的事,为何要看这种文章?( p  Q, ^8 W, u# G# q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6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1-9-21
最后登录
2011-10-3
积分
6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4
板凳
发表于 2011-10-1 19:28:49 |只看该作者
zhouluyang 发表于 2011-9-30 00:25 ' _- j4 A8 H% k; u7 w! W" p/ P" r# K
我的理解:$ d+ O& \4 i6 M  R! O
1、“一般要求样本量与条目数的比达到5:1-10:1即可”的说法,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经济问题。为 ...

! m; u" g  S' V5 |1 J; `zhouluyang 你好,谢谢你的回答,我刚看了一篇文章,请教一下这里写的是否对。/ a! Q0 h9 B4 m. E1 R  ?

* W  j) K9 U: V& t5 ^7 d8 o: 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

听众

3584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11-9-29
最后登录
2021-1-23
积分
3584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118
沙发
发表于 2011-9-30 00:25: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ouluyang 于 2011-9-30 01:42 编辑
1 Y+ K* f9 B. G% |( r/ H0 k1 T6 y) Q  Y; k, _' V$ O
我的理解:
: s& x! l7 }- \6 i1、“一般要求样本量与条目数的比达到5:1-10:1即可”的说法,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经济问题。为了节省研究费用。二是,最低要求。如,在预调查阶段,可以按此标准进行。抽样工作,其基本原因,在于总体无法获取或获取总体的代价太大。如果可以获得总体,或者能够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获取总体,我认为,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用样本。比如,我国的人口数量背景信息,通常是通过抽样获得的。如果可以轻易对总体进行调查,那当然获得全面准确的总体信息最完美最科学了。可惜,这成本太大了。所以,通常只能抽样,进而推断总体。所谓的人口普查,只能若干年进行一次,万不得已而为之也。* X( b* r% G' e
- @* h  [. K. T1 I0 Z* R3 h& ?
简单地说,我觉得,只要时间与金钱足够,样本,越多越好。记得有一次加拿大的一位华人经济学家(搞计量经济学的)来我们学校做报告。谈到调查应该到何时结束时,他的答案是:钱用完了,就结束。
) S9 d/ M3 J% x6 K8 Z
$ r/ H1 e) v* N# s$ @' F2、通常,我们做研究与调查,是先研究问题,再设计问卷,最后进行调查。如果是按这样的流程获得你的问卷数据,则不必将数据分成两部分进行,直接将数据按以下流程进行处理:第一步、在SPSS中进行数据观察,即从数据本身来看,因子结构是否理想,即所谓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同时观察数据是否稳定可靠或者说随机干扰是否过大,即所谓的信度分析。第二步、在LISREL或AMOS中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再进行你所需要的相关检验分析工作。做过几个回合后,你会发现,探索性分析与验证性分析,颇为不同。
* k6 V9 G8 Q+ _1 V. n" Z/ X; V7 u( }, u5 ~0 ^4 F) k" I( S
3、二分变量,可用SPSS进行logistic回归。看看SPSS的教程即可。二分变量的效度分析,也许只能抽取一部分问卷用常理、常识与逻辑加以判断其是否有效了。二分变量的信度,如何分析?能够分析吗?还真不知道。
2 Y7 Y7 r+ u# j. j5 j) E6 K, J9 A9 U1 x2 g
我的理解,请Kenny批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