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2-3-6 09:49 编辑
" W# d3 D4 j3 t! t! U( R
+ y3 Y; o( H0 k2 F( M) f「A和B又有不同的构念构成」,我猜构成的构念应该是A或B的 proxies 吧。比如:# ~( [+ G4 h# h& d8 P3 F E0 v: z
' r" [" k% y+ K: Y: o1 J! I+ F& Q
我的理论是 “父母对孩子越溺爱,孩子自立性越低”。这不是一个“假设”,因为“溺爱”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直接的测量方法(我们就假设是这样吧)。那怎么办呢?我们有时候会用 溺爱 的 proxy, 一个非常接近溺爱,同时也可以测量的构念,比如是 “给孩子的零用钱” , “孩子的消费在家中的总消费的比例” 等。
" }; h) L7 x# x ?( ~
( S3 W K$ G0 e& {- h* G现在我明白了,你的问题是,应该验证 溺爱→自立 的关系,还是 零用钱→自立 的关系 和 消费比例→自立 的关系?如果这是你的问题的话,答案就很简单。+ K; H9 ^* d- F$ T
(1)如果 溺爱 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话,干嘛搞后面两个 proxy?
+ T" ?# U8 w G2 f9 {; @/ ] U(2)如果 溺爱 是不可以直接测量的话,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你唯有用两个 proxy 来间接验证的你理论假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