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7-31
- 注册时间
- 2004-11-25
- 威望
- 0
- 金钱
- 940
- 贡献
- 3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4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26
- 主题
- 2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1-25
- 最后登录
- 2010-7-31
- 积分
- 943
- 精华
- 0
- 主题
- 2
- 帖子
- 126
|
RE:关于IT行业的绩效考核——研发测试人员
找了篇文章,希望能帮到你:/ ^$ V" V s- f, ~, s0 s( p, z- s( M
一、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原则, ^) E3 A3 ^ b8 d) P9 \
研发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的工作成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对于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
, p: b# @6 ^+ r$ H 结果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
. n7 J6 q1 o" a8 W9 K; }3 _ 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在考核中如果过于强调对行为的考核,会带来一系列的错误导向。因为如果过于强调行为,员工会更关心做事的方式,而不是做事的结果。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不准时开会、从不加班加点、不注意搞好人际关系的研发人员却能够为企业设计新的工艺,为企业节省巨额资金、取得数项专利、在很有声望的杂志上发表论文、被特邀做学术报告等;另一个研发人员与他相反,行为上循规蹈矩,完全符合考核的要求,但没有什么实际的贡献。假如过于重视行为评价,后者的得分会高于前者,你觉得合理吗?当然,行为指标也是需要考虑的考核指标,但对于研发的整体业绩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 k1 c/ l& p1 q5 Z (二)外评与内评相结合,以外评为主
( r- L o/ U: V 内部评价,包括进度、预算等评估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内部评价是很危险的,因为内评很可能不太关心研发对企业的实际价值。内部评价作为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工具是很重要的。但是,评价的目的应该强调外评。外评非常重要,作用比较大,比如说用新工艺设计带来的收益来衡量研发的效果。 * t( ^4 x6 A$ G3 ]4 s ]) u' O
(三)价值评估与产出评估相结合,以价值评估为主
% G8 A& [5 z: }6 k; C: @ 只对研发产出进行评估是不够的,必须对研发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进行评估,即研发效果的评价。赢利性是企业的本质特征,企业不会容许研发经理只用如下指标进行考核:拟订了多少研究方案、发表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设计、设计出了多少产品、做了多少次展示、获得了多少专利、完成了多少项目……研发的效果更重要地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成本降低、销售量上升、产品改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 C, y4 N8 K, a' x$ h (四)评价系统要尽量客观
& P: X0 W! s$ v 在评价研发业绩时,数量是非常客观的指标,但是,质量和成本数据往往是十分主观的。尽管不可能用十分客观的方式测评质量,但在设计评价过程时可以尽量减少主观性。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尽可能用外在的数据来评价研发业绩的质量。比如说,如果你想估计产品改进的价值,你可以请工程和制造人员来估计,而不是让研发部门经理来估计他们成绩的价值。
+ \8 L( N: l A 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流程, j( x3 I( R1 _& d( d* e
考核的流程通常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改进等环节,循环进行。, f! n6 d1 v' `- o
(一)设定绩效目标 F; Q5 Z4 |4 p9 \( N- }, q
1.目标设定原则
: `3 T$ `8 \' W 设立绩效目标着重贯彻三个原则。其一,导向原则。依据企业总体目标和部门目标,层层分解,设立个人目标。其二,SMART原则。即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定(Time-based)。其三,目标数量适中原则。目标不要太多,最多6~8个( H2 E. V. F X# K( _$ i% [% N: U0 p
2.目标的设定$ @" E& U/ w1 L0 i/ N% c% G4 x( t
对研发人员来说,一般要设定业绩目标和能力发展目标,业绩目标由项目团队目标分解到个人,能力发展目标则要研发人员根据高绩效研发人员的能力要求,结合个人兴趣来制订个人的能力发展目标,在掌握的技术、完成工作效率、解决客户问题能力等方面制定相应目标,并制定达到该目标应采取的行动计划。然后由上级根据企业目标进行认可。( x. ~$ |2 ^5 S* a; Y8 N, _0 T- \6 l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F7 X) l* W4 {# z; ^
1.设计的原则
* x0 b) x7 I0 @3 v4 r 考核研发人员的首要原则是考核指标必须紧密结合企业战略,如果企业的竞争策略是先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就可以把上市时间(time to market)或产品开发周期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如果企业的竞争策略在于低成本,则把产品成本作为首要要素。第二个原则是研发部门、研发小组和研发个人的考核指标必须息息相关,是由上而下的指标分解过程而形成的体系。第三是根据研发策略,平衡好长期性与短期性指标、绩效指标与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 @ j) v8 M6 R. Q
2.指标体系1 |4 `+ O4 z# L
(1)业绩指标
0 w5 o: h5 y w9 [2 L 企业的研发人员主要分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对不同的研发人员,业绩考核的指标有所区别。项目经理的业绩指标主要有:新产品开发周期、技术评审合格率、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费用控制、客户满意度、团队士气指数等;开发人员的业绩指标主要有:项目计划完成率、项目流程、规范符合度、设计的可生产性、设计成本降低率等;测试人员的业绩指标主要有:测试问题解决率、运行质量、计划完成率、开发过程规范符合度等。
9 C5 k/ R! }' l (2)行为指标
% @0 s0 x% X. P- ]# ^% f 对于研发人员工作行为的评估,可以从主动性、服从性、责任心、协作精神、工作合理性、纪律性等方面进行考评。) j2 F' ~; F/ @9 O
(3)能力指标
7 b- u. D7 j+ }" D& t p* e 可细分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计划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技能、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控制能力(这项能力及以下能力适用于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决策能力、指导帮助下属能力 、组织能力、员工管理能力等。# ?4 n" Q$ b' z l- ~; L$ U
考核的目的不同,考核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也有所区别。如果要考评研发人员过去特定一段时间的工作表现,且考核结果将用于加薪、发放奖金、红利等奖励,考评指标体系主要为业绩指标和行为指标;如果考核目的为员工前程发展,且考核结果将用于教育培训、能力开发、升迁、调动等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业绩指标、能力指标和行为指标。各指标之间的权重也因考评重点不同而相应变化。" x( O! e! k. c+ x8 d) s
四)持续沟通与绩效反馈
- @; q7 z4 ~( M w2 P: t 研发人员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常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十分必要。如一家软件企业的研发副总去检查项目工作时,看了一名测试工程师的报告后,严肃地批评:“你的测试报告不及格。”两个月后该测试工程师离职了。后来该工程师给企业写了一封信,吐露了他离职的原因——仅是研发副总的一句批评。研发副总颇为后悔地说:“我对他的批评只是道出了实情,但如果事后我对他的进步予以表扬、鼓励,事情完全会是另外的样子。”可见,绩效的沟通、辅导及反馈十分重要。2 L# M# X0 X: q! Q! h
沟通贯穿整个绩效考核的全过程,而不只是在某个时点、某个环节上交换信息,如绩效考核流程示意图中所示。首先,在绩效目标的设定过程中,研发部门主管要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让员工明确部门目标,帮助他们根据部门目标确立自身目标。其次,对研发人员的考核指标和标准的确定,应该和研发部门的主管以及研发人员进行共同讨论,获取考评人与被考评人的认同。然后,在绩效评估结束后,上级要把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下级,并与下级进行沟通,以避免黑箱操作,同时有利于下级改进工作。 ]- @8 R# T0 q' k
(五)绩效改进指导
" A5 p6 U; c" a d* S( w" R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后,如果不进行绩效改进和提高的指导,这种反馈就失去了意义。绩效改进指导主要帮助员工分析绩效不足的原因或改进提高的机会,帮助员工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制定绩效改进的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纳入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中,从而进入下一轮的绩效考核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