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6-7
- 注册时间
- 2004-10-20
- 威望
- 0
- 金钱
- 2442
- 贡献
- 60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50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02
- 主题
- 5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0-20
- 最后登录
- 2015-6-7
- 积分
- 2502
- 精华
- 0
- 主题
- 57
- 帖子
- 602
|
笔者所在的某高校提出了薪酬制度改革草案,要求全校教师员工讨论反馈。看到文件以后,教职工中激起轩然大波。部分人说好得很,部分人说糟得很,让我们来看个究竟,到底这个方案是怎么回事。
方案分成3个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三类人员各有一套方案。
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例,新的薪酬方案将教师岗位津贴管理分为战略管理模式和目标管理模式。
简单来说,战略管理模式的设置是为了实现高水平研究的需要,鼓励少数骨干教学科研人员完成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项目,主要以信用管理为核心,进行长期考评。三年考评一次,由学校组织考评。
目标管理模式主要针对普通教学科研人员,是为了激励教师高水平的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以任务的量化管理为核心,实行相对短周期的考核。三年聘用一次,每年由学院自行考评。
薪酬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基本工资为工资条上的数字,是刚性收入。
战略管理模式下分几个档次,岗位津贴和绩效津贴固定,也就是说战略管理模式下同档次人员薪酬相同。目标管理模式下教师岗位分为教学、教学科研、科研三种,5级(大致为2.4w,1.2w,1w,6k,3k/y),同级别津贴相同。每个岗位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年课时和论文篇数作为考评依据。绩效津贴分为货币资源和政策资源两部分(非常奇怪,资源这个词在这里让人如噎在喉)。所谓货币资源,是指对(在指定的期刊目录中)发表论文、专利、人才培养(硕士、博士)、基础课考评前10名按照一定额度奖励。政策资源包括科研项目激励和教育项目激励。科研项目激励是对科研经费按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奖励,按月平均发给个人,而论文奖励的部分津贴(2/3)从科研经费中出。教育项目激励指各个学院的部分(非计划内)教育项目的提成,学校和各个学院分成。
后面对考核指标中的课时、论文和培养学生进行了解释。
该文件中特别指出,该方案“大幅度提高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收入,据测算较现行岗位津贴中基础津贴部分增加了16%”。
方案中漏洞百出,在校内众说纷纭,各个院系讨论之后,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这个方案根本不合理,既没有体现公平,也没有体现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