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2-14
- 注册时间
- 2002-9-19
- 威望
- 1
- 金钱
- 150
- 贡献
- 20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356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653
- 主题
- 190
- 精华
- 0
- 好友
-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9-19
- 最后登录
- 2014-12-14
- 积分
- 356
- 精华
- 0
- 主题
- 190
- 帖子
- 653
|
[B]批判"伪书也可读"之说的两点理由[/B]
1/你读书的目的多半是为获取某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你在这方面的知识是欠缺的,也就是说,你基本上很难对该方面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它究竟是对是错.所以,有人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中吸收有用的东西",何为有用?新颖独特的观点就是有用?还是符合你的口味就是有用?如果大家有这种想法,黑心书商就有生财之道了:)投大家所好嘛!
2/伪书多为书商找人编撰,甚至杜撰,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他不可能花重金找专家对内容把关,所以,难免书中观点漏洞百出,这就能让人"精神中毒",这比肉体中毒更可怕.为什么?肉体中毒只影响一个人,而如果一个管理者精神中毒,就可能影响整个部门/企业.后果很严重啊!如果你在生活中是个不乱吃东西的人,那我劝你也别乱读书:)
[B]附:
“伪书”多为管理励志类 [/B]
“这些书不仅印刷精美、内容大多催人奋进,很难相信这些图书竟然是假的。”曾购买过此类图书的徐小姐从网站上看到虚假信息图书的消息后,一时难以相信自己从书店内购买的一些书赫然列在“黑名单”。“这些书都是正规出版单位出版的,价格不菲,而且都是通过正规书店购买的,难道出版社也会造假?”徐小姐对一些出版社出版“伪书”的行为表示不解。
某公司的赵先生曾经在春节后了解到有关部门正在查处“伪书”的消息,他向记者介绍说,这些“伪书”的出现并非偶然:“如果没有阅读国外原版著作的经验,一般读者很难发现。”赵先生表示,目前他所知的“伪书”多为管理类及励志类或者成功学方面的书,“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许多管理学方面的问题。企业做强更应多从战略上进行筹划。而此时,在图书市场出现的铺天盖地进行宣传的‘引进’型管理图书,就更多吸引了读者眼球。”
据了解,在一些“伪书”广告宣传中,醒目地标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商业年鉴》、《哈佛商业评论》等国外知名媒体为其所专门撰写的“评语”。而这些“伪书”的作者又被进行了夸大其词的包装宣传,有些甚至是杜撰,难免令读者感到如获珍宝。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国外的管理类图书引进成本较高,首先需要和外方的出版商或者作者签订在国内出版的合同,然后在国内办理版权合同登记,从翻译、编辑到出版整个准备时间都很充分。而“伪书”只需编撰后就可出书,成本和时间大量缩短,更无法保证质量。
查处缺乏专门法规
读者刘小姐向记者表示,她在得知这一消息,来到书店后尽管没有看到“伪书”,但是看到很多与“伪书”书名近似的图书,“买书的时候有些怕,不知道其它的是否也是‘伪书’,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假如买到了,该拿到什么机构去鉴定呢?”
就此问题,记者查阅了相关法规并向有关法律专家进行咨询。通过查询发现,出版、发行“伪书”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然而,一些法律工作者表示,目前根据《广告法》规定,只有“伪书”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也只限于“伪书”的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做宣传损害消费者权益时才承担法律责任。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对“伪书”的惩治缺乏专门的法规。
“黑名单”19种图书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永续基业》、《微笑管理》、《“CEO”的七宗罪》、《要金钱,还是要生活?》、《大话管理100年》、《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强者怎样诞生》、《执行力Ⅱ(完全行动手册)》、《执行力Ⅲ(人员流程)》、《执行力Ⅲ(战略流程)》、《执行力Ⅲ(运营流程)》、《成长力》;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执行力》、《别找借口》、《美国金牌推销员的成功秘诀》、《做人做事箴言录》;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任何借口》、《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