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453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分拆人力资源部?别逗了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6-8
最后登录
2024-11-19
积分
68833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9:39:4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拉姆·查兰最近的文章“分拆人力资源部”掀起了轩然大波。他认为,极少有CHRO可以在辅佐CEO和管理组织内部事务时,扮演重要角色。他认为,绝大多数的CHRO不能“将HR工作与实际业务需求结合起来,他们并不了解关键决策的制定过程,对于为何人员和组织管理不能有力驱动业务目标的实现,他们也无法给出合理的分析。”
虽然我非常尊重查兰先生,但我相信,在不分拆人力资源部的情况下,CHRO也可以做得更好。
如大家所见,查兰先生最近的研究重点也倾向于组织和人才(他撰写了《执行》、《领导梯队》等等)。我相信,查兰先生的研究重点也反映了商业领袖们的关注点:通过塑造组织能力来赢得竞争。CEO们已经认识到,在捕捉商业机会的过程中,组织能力而非传统的关键因素(技术、运营、财务资源的获取甚至战略定位等)成为制胜之匙。当CEO们希望取得更好的业绩时,他们往往寻求专业的建议,以打造组织能力——这正是HR可以大施拳脚的地方。查兰先生的文章恰恰证实了HR在建立组织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中的价值。
(点评:组织能力一直是尤里奇关注的焦点,他认为组织能力是组织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支点,也应该是HR工作的关键价值和产出所在。在其理念基础上,其弟子杨国安教授细化形成了解决方案,见《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尤里奇此处提到组织能力,也为后面的进一步反击做好了铺垫。)
现实中,人们对于HR专业人士的期望的确越来越高。查兰先生(有意无意间)抨击了整个HR群体(“是时候跟HR部门说再见了”)。这有些简单粗暴,显然也不公平。在人力资源(或财务、IT等)专业,有20%的人表现卓越,为组织贡献了很多;还有20%的人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无法为组织做出贡献;剩下的60%居于中间。我认为,中间的60%正在努力学习如何来驱动组织的发展。有时确实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但我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高层领导就是不欣赏HR。我主张教会这60%如何(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与不支持自己工作的领导共事)创造价值。
作为辅佐业务领导者的HR专业人士,不应当只谈论人才话题。顶尖的20%的HR关注三个方面: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人才:HR应当为组织培养有能力、有意愿、能做出贡献的人才;
领导力:HR应当确保各级领导者都能够具备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为员工、客户、投资者和社区创造可持续的市场价值。
组织能力:识别和打造能够驱动公司赢得竞争的组织能力(有时也被称为文化、制度、流程、资源等等)。这些能力可能包括:服务、信息(预测分析)、创新、协作、风险管理、效率、改变(适应性、灵活性)、文化变革、学习、战略聚焦等。
(点评:这三个方面是尤里奇研究的核心领域所在。围绕这三个方面,尤里奇著述颇多,包括最早1990年的Organization capability,以及近年来的Leadership brand,Talent等,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我坚信,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需要一个由外而内(而不是由内而外)的视角。在人才管理方面,这意味着要成为客户亲睐的人才(而不是一般人才)最喜欢的公司;在领导力发展方面,这意味着高效的领导力是由对客户的品牌承诺决定的。这同样意味着组织能力是由公司在关键顾客心智中的形象决定的。正如我之前指出的,这种由外而内的视角,对现有的战略人力资源思维是一个补充。
(点评,这段话的信息量非常大。尤里奇用三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自己在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方面的观点,每句话都是几本著作的功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他的书找来读读。
但有一点可以说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著名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并且自问自答:我们的事业是什么,不是由生产者决定,而是由顾客来决定的。公司应当具备“由外而内”的视角,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
彼时尤里奇正在为理论创新头疼不已,这个“由外而内”令他茅塞顿开、欣喜若狂。他将这个理念引入HR领域,最新的两本有关HR转型的著作,都以此理念为指导原则。)
查兰的建议假定HR只能在“人才”领域做出贡献,这实际上限制了人力资源可以和应该创造价值的空间。当HR能够在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方面为高层领导提供洞见时,他们就在创造巨大的价值。我认为与业务出身的HR相比,科班出身的HR能够在以上三个方面做的更好。这是我与查兰先生观点不同的地方。
(点评:查兰在文中认为,应该让更多具备业务经验的人才加入HR队伍中。此处尤里奇有些牵强,实践和研究等证明,业务出身的HR有其独特优势。当然,无法简单地分出孰优孰劣。)
分拆人力资源部的建议至少有两个突出的问题。首先,它试图用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结构调整,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为业务创造价值的根本性挑战。说实话我有些惊讶,查兰先生一向以提供完整的战略性建议著称,怎么会将人力资源的挑战简化为一个结构问题。若想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更严肃的审视:HR如何创造价值,如何培养HR专业人士;如何重新构建整个HR体系。
其次,在HR职能的结构设计方面,将其一分为二的建议显然有失偏颇。HR部门的结构应当与业务架构保持一致。在多元化的组织中,HR部门应当像一个专业服务公司一样运行。这种方法兼顾了集中(效率、规模经济)和分散(有效性、本地响应)的好处。事实上,许多大型组织已经将人力资源职能分为三个部分:嵌入式工作的人力资源通才(HRBP),与业务部门高管共同解决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议题;专家中心(COE)提供专业领域系统的分析和建议;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事务性工作。如同财务与会计、市场与销售一样,这三个部分都在HR职能下,有效协同工作。
我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帮助中间的60%。这包括重新定义策略(由外而内),重新界定产出(人才、领导力和组织能力),重新设计HR部门(的组织结构),创新人力资源实践(员工、绩效、信息和工作),更新HR专业人士的胜任力标准,围绕决策开展分析而不陷于无谓的数据信息当中。
(点评:尤里奇1990年代出版的HR champions是人力资源领域不折不扣的里程碑著作,几乎所有大型跨国公司都按照其建议对HR职能进行了重新设计。此后尤里奇一直执HR转型之牛耳,出版了系列作品,涵盖了上述提到的各个方面,为HR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出谋划策。)
推动一个职能专业的进步并不容易。最后面的20%受到了太多的关注。当广受尊敬的教授(无意中,我相信)贬低HR时,中间的60%也会受挫和感到气馁。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附:拉姆·查兰原文,分拆人力资源部
是时候跟人力资源部说再见了。我指的不是撤销人力资源部门执行的任务,而是人力资源部本身。
我与全球那些对HR人员感到失望的CEO们交谈过。他们希望手下的首席人力资源官能像首席财务官那样,成为很好的董事会成员和值得信赖的合伙人,并凭借他们的技能,将员工和业务数据联系起来,从而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令员工与其职位相匹配,并为企业战略提供人才方面的建议。
然而,很少有首席人力资源官能担此重任。他们多数是以流程为导向的通才,熟知人员福利、薪酬和劳工关系,专注于参与、授权和管理文化等内部事物。但他们没能将人力资源与真正的商业需求结合起来,不了解关键决策是如何制定的,分析不出员工或整个组织为何没能达成企业的业绩目标。
那些表现出色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具有一些共通的杰出品质:他们曾在销售、服务、制造或财务等部门工作过。通用电气著名的前首席人力资源官Bill Conaty在进入人力资源部门之前曾是一名工厂经理。康纳狄在关键职位的选拔和接班人规划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与CEO杰克·韦尔奇并肩推动企业的全面变革。达信(Marsh)公司的首席人力资源官玛丽·Mary Anne Elliott除HR领域外,也曾在其他岗位担任过管理者。她正努力将具备商业经验的人士吸纳进人力资源部门。Santrupt Misra1996年离开印度联合利华公司,加入埃迪亚贝拉集团(AdityaBirlaGroup),主管一项价值达20亿美元的业务,并担任这个市值450亿美元集团的人力资源负责人。
这些人促使我想到了解决办法。方法虽然激进,但基于实践。我的方案是减少首席人力资源官职位,将人力资源部门一分为二。一部分可以称之为行政人力资源(HR-A),主要管理薪酬和福利,向CFO汇报。这样,CFO便能将薪酬视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而不是主要成本。另一部分称为领导力与组织人力资源(HR-LO),主要关注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直接向CEO汇报。
HR-LO负责人由运营或财务部门非常有潜能的人担当,他或她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人际交往能力,令其能将二者融会贯通。HR-LO负责人应分辨并培养人才,评估企业的内部工作,将社交网络与财务表现相结合。同时,他们还应从业务部门吸纳人才到HR-LO部门。几年后,这些负责人能够平级调动到其他部门,或在现有部门晋升。无论选择哪条路,他们都能继续升职,因此他们在HR-LO的经历将会成为个人能力拓展的一部分,而不是玩票性质。
这个方案还只是个简单的提纲,估计它会招致大量反对。但HR的问题真实存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HR人员需要具备商业敏感度,帮助企业实现最佳业绩表现。(来源:HR转型突破)

2

主题

5

听众

12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11-12-22
最后登录
2015-5-11
积分
127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20
16
发表于 2014-8-18 09:52:25 |只看该作者
拆分人力资源部只是时间问题,若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部只干些服务性的事务,那也不能叫人力资源部,充其量是个传统的人事部,人力资源管理是要站在一定高度上的,要不迟早会被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听众

127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11-12-22
最后登录
2015-5-11
积分
127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20
15
发表于 2014-8-18 09:52:10 |只看该作者
拆分人力资源部只是时间问题,若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部只干些服务性的事务,那也不能叫人力资源部,充其量是个传统的人事部,人力资源管理是要站在一定高度上的,要不迟早会被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听众

4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4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12-8-8
最后登录
2019-4-1
积分
48383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25
14
发表于 2014-8-7 11:04:02 |只看该作者
coolsu35 发表于 2014-8-6 16:14
对于集团性大公司HR的职能拆分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单独的HR部门目前还是最好的组织形 ...

呵呵  是啊 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

听众

7891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3-5-30
最后登录
2015-11-13
积分
7891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113
13
发表于 2014-8-7 10:32:11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enu    

0

主题

9

听众

4666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4-6-18
最后登录
2015-3-18
积分
466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
12
发表于 2014-8-6 17:34:55 |只看该作者
HRBP-COE-SSE的模式已经回答了他的问题。原来的职能部门模式对于小公司依然有用,但是明显用处不大。中国人力资源的弊病在于依然是以事务性工作为主,薪酬,福利,保险,工资之类的。之所以不受重用,在于:1)不理解业务,无法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2)贡献难以量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

听众

5489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109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06-2-25
最后登录
2022-9-3
积分
5489
精华
1
主题
15
帖子
378
11
发表于 2014-8-6 16:14:48 |只看该作者
对于集团性大公司HR的职能拆分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单独的HR部门目前还是最好的组织形式。基于BP和SSC的HR架构体系对于HR从业者的从业技能要求非常高,另外还需要对企业业务口深入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说到这里,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未来HR存在的情形:HR就跟FBI一样,由SSC的总部领导各地HR管理中心,HRer们就跟探员一样,针对所属区域下属企业的HR状况进行巡查式的调查、支持与服务,如这些“探员”无法搞定的事情,中心会派出工作组进行支持。今后,当总经理打开办公室的门,会看到两个带着墨镜的兄弟,边出示证件,边说“您好,我是HR特派专员XXX,听说您这边有一个员工需要解聘?”“交给我们来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听众

5530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05-9-7
最后登录
2016-1-30
积分
553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108
10
发表于 2014-8-6 14:24:15 |只看该作者
分拆不一定,但内部分工一定要有倾斜。把基础的事务外包或文员来做,人才发展与组织伙伴需要更高阶人来做。所有人都围绕事务的确是没有价值的,甚至真可以炸了人力资源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听众

4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4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12-8-8
最后登录
2019-4-1
积分
48383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25
9
发表于 2014-8-6 13:32:21 |只看该作者
有一点很赞同,近来动不动就是用数据应用人力资源的培训,基本都是胡扯。虽然HR需要用到数据,也需要分析,但提高这门个高度,就是想法设法掏企业的钱,把HR引入歧途,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说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再比如啥才报,实际是连基本的方向也搞错了。

点评

果核  愿闻其详。。。  发表于 2014-8-6 14:52  回复
chenhjlenovo  回复 果核 : 未能理解您的需求.是指人力方向,数据应用还是人才的外部评价方式  发表于 2014-8-7 11:06  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听众

4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4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12-8-8
最后登录
2019-4-1
积分
48383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25
8
发表于 2014-8-6 13:25:06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不逗。终于有人认识到了 HR的定位和职能本身的自相矛盾。将来HR部门只有两个工作,一个是类似秘书团的助理型工作,职能助理和联接人力咨询机构为企业服务(招聘、绩效、培训、文化等这些模块,包括职位分析、职业规划都必须是专门研究的,绝不是企业1、2个人能搞出的,如能也不会在企业呆着)。另一个是懂业务和管理的组织管理专家,作为老板左右手将是极为难得人才,因为这样的人不仅业务通,还得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尚的品质。看看不多的几个HR经典,比如GE,都是杰出的人才。小企业是很难有的,只能依靠人力咨询公司。这就是方向,去年我发起一个议题,多数人不同意,现在业界开始逐步认识到。我们五年后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