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要善待自己”。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算善待自己呢?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善待自己就是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当然,这些物质层面的善待自己是不可缺少的。
其实,更重要的“善待自己”应该是在精神层面的,让自己快乐起来,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好心情、好心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己。试想想,纵然自己拥有香车豪宅,吃着山珍海味,如果心情郁郁寡欢,这些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我们共同体悟一下两个禅师的故事。
一个叫无德的禅宗大师,住在汾阳太子院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从花园里采摘鲜花到寺院供佛,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冬,天天都是如此。无德禅师非常高兴,就勉励她说:“你每天都能真心地用香花供佛,真是难得。经典上记载说: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能得到美好容颜的福报呀!”
这位信徒听了以后,很是欢喜,就请求禅师继续开示,她说“师父呀!我每次来寺中用鲜花礼佛,感觉心里像甘露水洗过了一样,又清凉,又宁静;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时又感到焦灼不安。师父呀!请您开示我:怎么样才能在喧闹的尘世当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说:“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鲜艳吗?”
信徒回答:“知道啊!只要每天换水,并且剪掉下面那一截泡烂的花梗,花就不容易凋谢了!”
无德禅师点头笑着说:“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要每天净化身心,多多忏悔反省,去除腐烂的习性,保养清净的心苗,才是礼佛的真义啊!”
信徒听了,恍然大悟,很欢喜地作揖说:“谢谢师父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师父,过一段寺院修行的生活,享受暮鼓晨钟、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笑了,伸指一点说:“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如同菩提,言语动静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宁静,何必执著于寺院呢?”
是啊,作为一个凡人,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去过寺院的生活。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要想摆脱浮躁,消除郁闷,就应该像禅师所说的那样,经常反省自己的心态,关照自己的心灵,检查自己的精神。所以,我们在为工作和事业风雨兼程,努力拼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呵护自己的心灵,关照自己的内心,这样才算真正地“善待自己”。鼎州禅师与和尚在庭院里读经,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旁边的和尚就说:“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的说:“话不能这么讲,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和尚又说:“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也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和尚听了之后,终于明白了禅者的真正生活是什么。
鼎州禅师捡落叶,不如说是捡拾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外面的尘垢要用扫把去扫,心内污秽要用禅思捡走。
人生犹如四季,风雨跌宕,岁岁枯荣。职场竞争纵然载誉归来,也难免磕磕碰碰甚至遍体鳞伤。所以,我们一定要抽出空闲和时间,观照自己心灵的诉说,体察心灵的脉动。一丝忧伤、一丝烦恼、一丝不安、一丝不快、一丝恐惧、一丝愤怒、一丝后悔、一丝抱怨等等,可以暂住,但不可久留。为了心灵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必须时刻捡走这些心中的落叶,清除这些可能蔓延丛生的杂草,还心底一缕清风,一轮明月。
人的一生有四个朋友,一个是身体之友,一个是名利之友,一个是亲朋好友,一个是心灵之友。前三个朋友我们都能够天天挂念和牢记,但是最后一个朋友——心灵之友我们却经常把她忘却。
从现在开始,善待那颗弱不禁风的心灵吧!每天快乐一点点,每天高兴一点点,每天清净一点点,每天幸福一点点!让心灵在温馨的阳光里放晴,在徐徐的清风里放歌,在摇曳的枝头上放松,在冥冥的夜空中安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