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11-9
- 注册时间
- 2005-9-22
- 威望
- 0
- 金钱
- 749
- 贡献
- 23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7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3
- 主题
- 31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9-22
- 最后登录
- 2005-11-9
- 积分
- 772
- 精华
- 0
- 主题
- 31
- 帖子
- 263
|
第十六条(工伤排除) * a. n1 W& a" C7 |1 n* @- R
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w, s7 O M5 b- p9 x i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7 D5 ~4 _5 Y q7 \0 G! m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2 z" N3 H1 _0 c6 G$ q, l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0 |' R) w( G/ @, j
. Z( Z) d5 n, V; j
第十七条(认定申请) " `# [; F6 d# U# A8 U
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8 q. H! ^, G5 A* z: W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U6 \) c$ Q' B! ~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2 @/ p' i3 d. r9 U; H7 R7 ]% W, P
4 c, v9 X$ G( i1 m' P! v
第十八条(工伤认定申请材料)
% i. L, a4 w! `) Z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g& v# _: ?2 U5 v, G7 q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 `: p$ [4 c* ]! R- a+ j6 {/ b$ I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 f$ H6 Y* _7 t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 m5 I1 r6 L6 A& f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从业人员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9 @8 N" E$ n0 [# I% d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除提交本条前款要求的材料外,还可以提交用人单位、相关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已有的证明材料。
6 B3 K$ B( m8 c4 r' Y7 y, \
: W2 V* w1 I: [ 第十九条(受理) 3 V2 ^5 Q6 V$ { N
工伤认定申请人在本办法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且提供的申请材料完整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
( Y+ j0 q: H4 C8 u! o2 K( D+ j 工伤认定申请人在本办法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工伤认定申请人在30日内按照要求补正材料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 T) e! v! a/ g0 N
. T9 ^0 Z( K* v) _. V2 C
第二十条(调查核实和举证责任)
6 A+ ^/ L$ A2 A2 n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 n3 B9 p9 [0 ^/ K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时,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1 v( O' w, A: X# e
9 b: ]" S2 F. m, O1 R6 Z# S& ?
第二十一条(认定程序)
8 |7 L; O" G2 e, Y+ l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 ) Z& _1 a( U5 y; H7 f
在工伤认定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对相应事故尚未作出结论,且该结论可能影响工伤认定的,工伤认定程序可以中止。 0 N% c+ }8 B2 l, b* a/ [0 @
8 A, l* g+ B/ }8 U% c2 \ 第二十二条(工伤认定决定载明事项)
0 Q8 u8 R/ c8 S/ e4 s6 M 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 o2 E( h: q/ d* }8 g- T (一)用人单位和工伤人员的基本情况;
0 s& L% }: _3 ~2 e (二)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间或者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以及医疗救治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 ~9 f' O" C! O; E, O4 w# b
(三)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者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7 D. x# o0 J* c6 r1 S- g& Z
(四)认定结论; " w1 Z0 F! u: g0 k, e1 X! w0 e: z) f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 7 R# V, {2 }, D) D) h
(六)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 1 {. B. V( o3 ?
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 N4 ], [! z- [# R$ ?. {1 } ?7 n" n0 R: U( g$ g$ j% `$ L
第二十三条(告知义务) $ g; w1 c& z1 W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申请工伤认定的从业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时,应当书面告知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程序。
0 V2 |& G1 P1 I5 j6 Q, u M% ^- w2 B; L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3 d! |3 n* w2 u* G% I# {
" [: @: I$ Y% {' z5 t3 l; | Q 第二十四条(劳动能力鉴定)
$ R! a: q6 \- j1 v" K8 V4 [/ @ 从业人员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劳动能力鉴定。
. \* p2 y5 ?5 V6 v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
/ ]8 L% w* Q, B0 r+ C. D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e, m( j& K3 n
# ^7 P! s$ U1 ~4 i 第二十五条(鉴定机构)
1 R0 v# ]- m9 {. H( [ 市和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定委员会)由同级劳动保障、人事、卫生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市和区、县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 {" }" z( m/ O* {8 u, V: E& v. x
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受市鉴定委员会的委托,负责职业病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人员的再次鉴定等具体事务。
# ]$ t9 O, X' m( Z 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人员劳动能力鉴定。
! r& P& D/ [6 C/ |2 ^! \! m0 p 鉴定委员会依法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 Q; m0 s- }- Z
& q, ^6 o6 {" \: _5 y0 y* K+ t 第二十六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材料) / K2 v; j( q3 O1 L
工伤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可以由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向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 B6 n, Q% U9 w! S3 K- \ 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y5 G5 h3 r3 Z* J# |" R (一)填写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 }% ^. b' \0 M, w9 C. X% S8 g
(二)工伤认定决定; ; L( ^3 r5 ^( O: w& H* @' N. {# u
(三)医疗保险契约定点医疗机构诊治工伤的有关资料。
% U, |+ v/ L+ F r; s& f! Y/ L; v0 j
第二十七条(鉴定程序) ; r" f3 m/ `6 O
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依法组成专家组,并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人员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时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
; n' j. T+ A: y- \. G 鉴定委员会在送达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时,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办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手续,并提供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表。 1 x3 Q" L* d1 T% l* j. Z3 E' b
8 g( H% s7 p3 R! f4 b 第二十八条(再次鉴定) 5 m) _; w' J T) m4 c; N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或者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 J0 P" G5 \0 Y& N4 o+ O9 x 对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再次鉴定申请,市鉴定委员会应当另行组织专家组,进行再次鉴定。
2 p- b" `8 Q- V6 H; [ v 市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再次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 t# Q$ V* r0 ^% F1 I5 O7 }
1 Z/ t4 S( R1 V4 O 第二十九条(复查鉴定) ' q2 m6 m2 [; [9 }" X, L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提出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 8 K8 m3 s9 P& K( w. ^; g
: @) [5 d$ C+ W3 X6 d2 R 第三十条(鉴定费用) 2 K) o+ x f$ H. ]7 W2 C" A
工伤人员的初次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w0 P3 \& t+ O$ ^& u5 K8 f2 j3 y 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提出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申请的,再次鉴定结论维持原鉴定结论,或者复查鉴定结论没有变化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申请的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者其直系亲属承担;再次鉴定结论或者复查鉴定结论有变化的,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