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9-13
- 注册时间
- 2002-11-11
- 威望
- 0
- 金钱
- 12141
- 贡献
- 20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234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585
- 主题
- 564
- 精华
- 2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11-11
- 最后登录
- 2007-9-13
- 积分
- 12343
- 精华
- 2
- 主题
- 564
- 帖子
- 2585
|
【好久没有上来了,发一篇本人所在公司企业文化的报道,但愿能够给这个栏目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 K% j7 Q4 w. B/ t5 w( Q h- i& O7 V" A0 I. q6 w
【特别注明,本文非我撰笔,只是提出了部分建议!】6 @0 @9 f; w# y+ J
8 e) z& a1 m. v' w
【水 之 断 想】——XX公司团队建设点滴0 v: X* F+ F" p
p6 A8 x& [# P. I4 p 公司临海,从办公楼到生产车间,无论驻足在哪一扇朝南的窗口,都可以看见浩渺烟波。海是那样近,近的可以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脉动,这让我们时常揣想:海是有灵性的,惊涛拍岸或细浪轻吟是她在渲染心情;海是有思想的,海纳百川诠释着她的博大与宽容。相伴十年,她不仅是与公司共历风雨的邻居,而且成为公司成长壮大的见证,她的精神,感召着、滋润着、濡染着身边这个企业里的每一个人……
9 o. f3 ?) y) u7 ]6 X
3 R' Y! G$ q9 \. T5 l- O【第一部分:智者乐水】
! z |. `, R2 Z9 R* J( B5 Q, U; F# v6 `- {5 V' K. u" p( R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这种动静相承、刚柔并济的思想不只是构建完美人生,也是打造高效团队所必须的。在XX,其体现是管理制衡——制度约束、文化平衡,即“法治之刚”与“文治之柔”的理想结合。
& g/ _3 G7 { ~; H1 A) e5 f
- [1 p# e! D; X. d制度即是企业管理之“山”,是团队得以稳健运作的基石。然而因其稳定,也容易陷入僵化,创新就成为制度持续奏效的源泉。$ s1 s5 T- Q9 q( _$ e5 ^
4 l# [% K6 C! }' Y
XX的管理模式,看似简单,却凝聚着几年来以制度为基础打造高效团队的求索。曾几何时,XX也与许多企业一样,存在着业务分散、集权管理、推诿扯皮、循环论证等诸多问题,症结不除,发展无从谈起。
8 G0 l1 N% P- o% D. I G) v! j9 x1 f, f) C* Z
2001年 ,“三元管理模式”框架初步形成,它是将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按工作性质划分为三个高度集中却又相互控制与协作的单元来运作的一种管理模式。以人事、财务、质量为主线,形成中心控制元,控制与服务并重;以成本、方案、收入的动态平衡为诉求,构建商品产成元,注重研发、关注客户、融入市场;以生产、储运、资产为保障性要素,组成加工流转元,解决供给和物流制约。. B3 l% r. e* m3 o6 Q
, |% v2 H+ Z2 J5 S9 w$ x
2002年,以项目管理为依据,构建矩阵结构的技术体系,对研发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2003年,凝炼出“有效授权、合理分权”的核心,进一步丰富了三元管理模式的内涵;2004年,销售模式变革,业务流程重组后,信息化的支撑愈显其重要性,ERP的再次升级和拓展驱动着营运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 D- Y- W- l3 c! ?- n$ g/ X" v% }/ F8 s
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 B% o5 n9 D5 [& l6 h' L
如果说三元管理模式体现的是流程的“简洁”,那么绩效管理则在制度的执行层面体现着“严谨和严格”。& ~' \* G ~& i
2003年初,XX公司开始推行全面绩效管理。主要借鉴BSC思想,结合企业实际,几经取舍、变通,形成了针对部门的平衡记分卡,从显性业绩、基本职能、绩效管理、学习与创新四个维度评判团队业绩。同时,按照SMART原则确立一系列绩效评价指标,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并在月度绩效检讨会议上通报,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日趋完善和均衡。在集团推行6S管理的今天,他们于理念和方法上已毫无障碍。) _3 O3 n; {3 J! r+ ^
& N% V/ M( Q! u( ?# z8 V/ R9 ~
文化即是企业管理之“水”,智者乐水,水之灵动,随物附形,无所不至,犹如他们朝令夕改甚至朝令朝改的鲜活文化。( N5 B1 y, x: m6 G' g8 L4 [- W+ R
6 t" Y4 C; N, [2 N$ [& V$ ?
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支撑,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奖惩制度这些刚性约束很可能让员工仅关注个人利益。如何以企业使命、共同愿景感召员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改变他们的心智模式,才是团队建设的黏合剂。
3 q0 }, _; O- M l0 t为了营造一种环境,建立一种隐存的知觉行为规范,公司着眼于对员工的引导和培育,营造宽松的组织与相互搀扶的氛围;力求授权与分权的和谐统一,提倡无边界的沟通。
. }+ _! x: @ l$ F0 `+ a
% N: G% h2 z3 H; L' P 公司内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提倡基于事实和数据的争议,尤其在决策形成的过程中,更倡导观点鲜明的论辩。观念的激荡、思想的撞击,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充满热度与激情。
* f$ K5 }+ @- Y' e1 U3 `XX的人性化管理,不只是人文关怀,更不是驻留在企业某一面墙上的标语和口号。它以水之柔,无处不在的渗透,浸染着每一个员工的心灵和思想,它把空泛的“以人为本”转为“以事为本”“以效率为本”“以绩效为本”,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在发展层面的双赢!3 g Y; X; T/ Y x
1 n3 U/ s% j- K5 [' X5 | 山与水,动与静,刚与柔,在其间寻求平衡,XX的团队依“山”而醇厚,临“水”而灵活,而作为一个仍然年轻的企业,他们更愿作智者,以思考与创新让这支团队更具活力,与众不同。$ a5 B: d: s5 g( e( h0 R" ^: K
+ s l+ d! A( ]3 v) I+ R/ V N8 i
未完,【第二部分:上善若水】【第三部分:为有源头】参见跟贴!![EDIT]用户“秋枫一叶”于2005-11-6 21:16:22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