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6
- 注册时间
- 2003-6-12
- 威望
- 45
- 金钱
- 624
- 贡献
- 110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7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64
- 主题
- 230
- 精华
- 0
- 好友
-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6-12
- 最后登录
- 2013-7-16
- 积分
- 779
- 精华
- 0
- 主题
- 230
- 帖子
- 564
|
最近,季涛的父母三天两头打电话,催促27岁的儿子赶紧交女友结婚,可他自己觉得单身生活还没过够。季涛并没有意识到,他正置身于新一波都市青年单身潮中,这股潮流正引起中国社会的某种不安。
/ J/ ^; U4 x. }3 L6 |2 p, ~ k; W( _' R- Z( W, X' A
2004年,北京十几名母亲自发在公园里替自己“年纪不小”的单身子女“相亲”。就这样,适龄青年婚恋问题作为一个影响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新“危机”,从隐性到显性,进入社会公众视野。7 O+ ^% E3 {9 }" }
5 [: W- y! d) x& d' ?) b; H; L 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 U' e, k; C0 a! C
8 d C* @- p* N, x6 w$ j8 z
“结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比单身的生活更幸福才结婚呀。”28岁的曹小姐坚持婚姻不能凑合,她以为,如果遇不到自己满意的人,不如不结婚。9 V) ]5 g# n: o* [- n$ T
2 [2 q5 u# o! g" u/ y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王振宇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年轻人不认为结婚是必需的,单身已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选择。”5 |! A) M. `; @& \% t0 ?
" b7 K0 O6 v3 f2 ?+ z0 F4 |1 _
全国妇联妇研所理论研究室的陈慧平博士认为,如果说以往的单身危机大多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是在价值观趋同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这一次的单身危机则反映出社会变迁中人们观念的变化。
" R3 s* x. A" ]- s! d) Y9 f) _
无论是生活方式上,还是对待婚姻的价值观念上,这次单身潮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很多人是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成为这次“单身潮”区别于前两次危机的最大特点。
7 g9 N4 W2 p* i) w [& v6 q6 u# N
王振宇认为,如今,很多青年人不是找不着婚恋的对象,而是不想婚恋,所以才出现了父母着急、子女却不以为然的状况。这并不是青年人的单身危机,而是青年人的选择多样化了。“他们的心理年龄还很小,认为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 N5 s6 X; N+ ]; y" O0 p
$ ^$ {1 t5 h+ l- t. t 个人的危机程度很轻、周边乃至社会的危机感更重,成为此次单身危机的另一个特点。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的陈新欣女士也表示,如今的人们对生活选择多元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已经不再受到认可。单身已经不再代表着不幸。“现代人对婚姻的诉求也在发生变化。”一家交友网站经理金先生认为,过去不少大龄青年是“为结婚而结婚”,到年纪了,赶紧找个差不多的人凑合过日子算了。但是现代青年的婚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更看重思想的交流,要求有共同语言。另外,不婚族、晚婚族的增多,也令青年人对适婚年龄的焦虑感逐渐减少。”现在的青年解决单身问题形式也更加多样、时尚。如单身俱乐部、酒吧交友、单身旅游团等都是时下流行的方法。
! K; x; ` [9 b- S+ r& N+ y0 @0 H. v0 {
单身女白领成为弱势群体; F7 b6 |! z7 A2 {. d
; E( W6 f7 [" M+ C3 K 单身女白领越来越多,是这次单身潮的另一个特点。陈新欣认识的一个20多岁的女孩儿,丝毫不把结婚放在心上,她一个人工作,炒股,赚钱不少,过得也很快乐。在各种交友派队、相亲会上,往往可以找到这种条件优越、长相不错的单身女性。26岁的A毕业后一直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她表示,很多白领女性过于忙碌,在交友方面其实是弱势群体。她自己时常工作到晚上10时,根本没有时间交友。. n. A% i* Z- X/ c ^( R. I
% G, ^( h. F( O, s% f8 N' |
郝麦收认为,这几年显现的青年单身问题主要集中在女性身上,而且是越优秀的女性,择偶越难。这是因为,她们当中很多人在学业上、工作上都很优秀,但错过了最佳的择偶机会,再加上眼光高,无奈地成了单身贵族。0 e* N2 w1 u" y4 s- m, o# }; O
) a$ W% `* F4 G3 I' z* S
婚姻专家分析择偶过程中阴盛阳衰原因,认为女性往往要求男性比自己更强,所以限制了其择偶范围;女性要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可能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从而耽误谈婚论嫁;家庭的传统观念施加给女性更多婚姻紧张感。
; f/ M4 U$ e+ b0 _" K, \
+ w; i$ I, ~5 Q* u# i “白骨精”搏事业错过婚配最佳时机5 v# \' J9 X' \- M
! \+ [' }( d* Q, d. e 一家婚介所工作人员王女士表示,如今的“婚配难”与过去的“老大难”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去的老大难,一般都是指外表条件比较差、经济能力比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的一些大龄青年。但现在你会发现,现在很多大龄未婚青年,不仅文化程度高,经济能力强,而且相貌也绝对不差。甚至有部分人因为太优秀反而使婚姻问题变得困难。”
+ i: H( f+ n; R7 r {/ F; l6 x' s
郝麦收分析说,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很多年轻人忙着求学挣文凭、寻找好工作拼命挣钱、发展自己的事业,等到有时间关注个人的恋爱婚姻问题时,通常已经进入了事业的稳定期,也错过了最好的、最有激情、有“感觉”的年龄段。
, f( c/ A0 N" A! \/ d5 A. B9 b& C7 J2 l4 B1 [6 Z2 t9 a
33岁的罗诤诤就是这种情况。硕士毕业后,罗诤诤进入了一家国际大公司。罗诤诤一头扎在工作中,从秘书到公关经理,再到如今的人力资源主管,成绩斐然。等到昔日同学个个结婚生子了,被大家戏称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罗诤诤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无暇顾及的感情生活,这些年来始终一片空白。“我把这几年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工作。”罗诤诤自嘲。
- O; m: U4 b# e# g+ G/ J( B* @ y, B
4 u4 a9 u' E/ L 进城女工:“城市里谁要我们,农村里我们找谁”$ v0 y% E; O& | l1 x9 D j. {. I
: J" g$ P3 x2 m0 c4 q5 P
在北京打了8年工的江西武宁县人小罗,今年已经27岁。在家乡,这个岁数的小学同学,都有了满地跑的孩子。小罗也被家里叫回去相过对象,但她还是跑回了京城。小罗曾经在几户人家当过住家保姆,女主人待她不错,她有三身睡衣,已经习惯了每天睡前冲澡的生活。她回自己家已经“过不惯”,更别说嫁在家乡了。
' E M, w9 T1 @; K; c1 q0 y# V
9 e0 {! `: e) S6 O$ W( j2 O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郝麦收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婚姻调查,每次调查大约要同200多人进行座谈。通过这些调查,他发现,进城女工的择偶危机日渐显现。“她们生活已经城市化,但地位并没有城市化。”郝麦收说,她们的择偶出现了两头难的情况。她们的眼光是仰视的,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已经对同样进城的民工看不上眼,但也很少能得到城市男青年的青睐。“城市里谁要我们,农村里我们找谁。”郝麦收多次听到进城女工这样说。# e5 f( A8 o9 I0 T s
+ |6 C ?0 u. `3 |
这一轮次的单身现象不像此前几轮会消隐
R$ y: k3 j+ ~: K9 _
3 d3 X; @7 \$ p- L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婚姻生活的主流生活地位仍然是稳固的,婚姻在社会发展与人类繁衍中仍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单身生活可以得到尊重,但不值得提倡。”陈慧平认为。
' ~! p' b R: c9 {8 A2 P) G
" `. _0 U* x* Q6 }! c 在实际接触中陈慧平发现,到了30多岁的时候,许多单身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结婚,走上了一条比较传统的婚姻之路。& ^* M( I) I0 R/ E) b. e9 Q4 X
) I5 q/ P& Y6 o* S* t
3 c! }/ I" P# y5 d[URL=http://www.chinahrd.net/zhi_sk/jt_page.asp?articleid=85338]转自中人网[/URL][EDIT]用户“张贵”于2005-11-11 15:25:21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