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11-22
- 注册时间
- 2005-11-22
- 威望
- 0
- 金钱
- 0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
- 主题
- 3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1-22
- 最后登录
- 2005-11-22
- 积分
- 0
- 精华
- 0
- 主题
- 3
- 帖子
- 5
|
问:颁布规章制度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尤其是现代规范化管理更需要企业有比较成熟的制度来约束和激励员工,这就需要不断对其修改完善。但是在新制度的颁布或旧制度的修改中,总会遇到来自不同层面的阻力,使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颁布新制度才能避免这种现象?6 Q5 J0 ]4 [; n$ q: V* S
答:“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建章立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不同的颁布推行方法可能会使产生的效果相差悬殊。企业在修改完善企业制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员工的抵触和反对,甚至是高层的反对,人们懒惰的天性和愿意因循守旧的自然属性,在自觉不自觉地妨碍着规章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这就是制度修改所受到的最大阻力来源。为了克服这种阻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r$ E- V: |7 \( R% P' a* S一、时间选择- @: _4 ^, P, C3 f
制度需要变化,不是说所有的制度都可以朝令夕改,制度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企业在淡季修改、完善制度效果最好。2 C% q+ J q5 C4 A# J% K: Y3 L
旺季制度需要相对稳定,如果此时制度改变太频繁,容易动摇军心,影响到企业正常繁忙的经营活动。淡季进行制度修改,一方面企业有时间和精力可以静下心来研究规章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发扬民主,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修改补充中来。在波及到员工心理时,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2 I) k& v# r( }
二、修改预热2 R8 r- @2 L* `3 Q/ `
新制度的推出最好不要搞突然袭击,看准机会引出话题,并轻描淡写地议论两句。这时有心的人就会寻找领导要修改规章制度的根本原因,并私下在同事之间议论,甚至就此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这个过程等于是替领导做思想动员工作,如此反复两三次,预热的过程就基本完成。
7 X" D' l- ?6 c% l0 ]& p& t h三、民主讨论
" ~0 K, u1 \- c0 b9 e 预热过程完成后,就要及时在会议上广泛讨论。领导可以作为会议主持把问题正式地讲出来,或提前安排一人做陈述,最后自己有引导性地且不流露出强制痕迹,把所要修改完善的制度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说出来。民主议论过程有三个作用:集思广益、发现新问题为执行做好准备、宣传贯彻。2 x2 F. v1 T! F
四、适时推出
+ l! @( ]- H n( k! Z制度在修改、完善、补充过程中经过第一次公开的讨论就取得差不多一致的意见是最好的结果,公开讨论次数多时制度很容易流产。" c7 P4 P! T$ f; I% G
如果持反对意见的人较多,或争论观点激烈,就暂时停止讨论,会后重点做工作,然后再开讨论会或者扩大讨论范围,有意识地让基层的人员或某些相关的人员参与讨论。
7 N% Q% |% f! L' C当取得差不多的一致意见时,果断地形成会议决议,从速推出。如果经过大家讨论,发现与领导当初的设想相差距离太大时,不妨慎重行事,暂缓推出。
& G6 U6 ^, T* C, C5 t; D/ ~$ V五、规范执行5 i4 ^% j9 U; D8 O* A8 i9 r% J
1、正式编号发文。不发文则不能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更重要的是形成档案,日后有据可查。
+ h4 \5 H- s7 V. b1 l# [; i- O, R 2、自上而下逐级宣传贯彻。如果不宣传,被管理者锁到抽屉里一声不响,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产生不良影响。* H7 A7 v7 G# z9 ~0 K
3、重点部门重点贯彻。制度往往是有针对性的,而且不同的部门对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根据在前期的讨论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重点部门、重点人员进行针对性地重点宣传贯彻监督执行。
! j9 O- D5 g. S 4、利用板报、内部简报等形式宣传。在公开性、透明性、时间弹性、随机性等方面便于员工学习和议论。
- u0 _, S* F* J 5、借助新闻媒体制造舆论攻势。外界力量可以是多方面的,如上级领导的、专家的、同行的评断议论等会对新制度的贯彻执行起到推进作用,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进行新闻运作,员工会带着自豪感而主动地接受新制度。& W8 M* _6 Y I' i: e1 S5 Q0 `7 C) h5 a0 }
六、防范误区
0 G2 c4 i; }/ Q v) T2 D 1、民主讨论不要自下而上。 一般情况下,制度修改推出要自上而下,决策层先统一思想,若不能取得基本一致就不要盲目形成决议。决策层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扩大范围,不同级别、不同角度的讨论不仅有助于消除决策层意见的分歧,而且也是在更大范围内的讨论、贯彻执行的过程。. A& n6 D8 R, r- Q0 L& ^$ N, c% y$ W( m
2、不要企图意见完全一致。新制度总要冲击到某一部门、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要想达到意见的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丝毫的不同意见,反而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考虑该制度是否是在以牺牲企业组织的利益为代价,或是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 U1 O9 w9 a- j6 j7 R6 e% W+ T 3、行文不可含糊暧昧。修改制度忌讳考虑不周造成不同制度的冲突和矛盾,行文不要模棱两可,要用肯定和命令的不容置疑的语气来叙述制度内容。
5 \6 }2 H( b( ^2 g; H# z 4、宣传贯彻不要走过场。制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宣传贯彻,尤其中层管理者会不会宣传、如何宣传、何时宣传关系重大。因此,宣传贯彻制度要有措施,要有制度保障,要宣传指导、监督考量,切忌走过场。
+ r& e/ T; X5 `6 f# W' {/ h 5、新制度瓶颈期不可迁就手软。企业管理最危险的是有制度而不执行,尤其当制度刚刚推行的时候,如果对违犯制度者不照章处罚,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再想让此制度发挥效用将很难。所以制度在最初推行时一定不要心慈手软和马虎大意,这是一项新制度的瓶颈期。
$ A9 T) @; V$ h+ r, B- j 6、瓶颈期后不要太教条。新制度的瓶颈期过后,有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特殊情况发生,执行制度如果过于原则便是教条,教条的结果是大大伤了制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任何制度都不是百分之百适时的,制度中的部分条款会很快过时。但是企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制度又要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不可能天天修改,所以执行制度要注意原则和灵活相结合,不要太原则和教条。& i+ S2 h: T2 C6 {# r, ?7 J/ f+ k
经过以上的步骤,经过充分考虑,相信制度就不会是那么冷酷,会变得行之有效,将制度约束人变为激励人,从而发挥出制度的最大效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