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6-3-29
- 注册时间
- 2004-10-14
- 威望
- 0
- 金钱
- 205
- 贡献
- 1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06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8
- 主题
- 2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0-14
- 最后登录
- 2006-3-29
- 积分
- 206
- 精华
- 0
- 主题
- 28
- 帖子
- 98
|
沙发
发表于 2006-1-19 16:0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原创] 赵晓、摩托罗拉前中国总裁作序的《新职业观》电子版
《新职业观》前言 何谓现代职业精神
现代职业精神是活出来的,不是生硬地学习、模仿、表现出来的,只有我们的生命信仰有了彻底的改变,我们才能活出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职业精神。
职业产生于社会分工。如果人人都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给状态,就不需要分工和职业了。由于交换和交易的产生,催生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又最终导致了职业的出现。但有职业并不意味着有现代职业精神。现代职业精神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而确立的。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职业,没有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也就没有现代职业精神。
让我们先看看西方职业观的历史沿革。从16、17世纪开始,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西方开始了经济上的工业革命、城市化和全球拓殖运动,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改变。一种积极入世、“入世修行”的人生信仰开始主导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对财富、牟利、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人们也给予了有力肯定,而把职业看作确证自己的人生信仰的一种方式,甚至推崇为“天职”(Calling)的职业观念也开始形成了。
正如以研究美国资本主义精神著称的社会学家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一种肯定、尊崇职业甚至赋予职业神圣意义的西方职业观念由此形成。
16世纪,身在日内瓦的法国著名思想家加尔文也曾指出:“职业这个词,含有呼召的意思;而所谓‘呼召’,乃是指上天向某一个人指示,你应该如此如此地生活。”
在西方人的理解中,职业是天职,所以职业是神圣的、美好洁净的、不容推脱必须完成的;职业是天职,那么就应该以虔敬、勤奋、忠诚、主动、追求卓越等高尚的人类精神来对待工作,而那些懒惰、疏忽、委靡不振、不履行道德操守的所有工作表现,都将会受到谴责和惩罚。
西方职业精神对于西方企业和个人的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看过本人拙作后赞不绝口的美国威望医药公司中国代表郭先生对我说,当年他在国外发达国家问到很多人从事什么职业时,他们大多数以一种特别喜悦和自豪的口吻说出自己的职业是什么,尽管他们的工作五花八门、有高低贵贱,但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崇敬毫无遮拦、流露无遗。这种真正地热爱工作、将自己的生命、热情和自我实现都融进工作的职业观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系,虽然步履艰难,但我们成就非凡。在物质成果上、经济制度上,我们迅速取得了西方国家要花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职业精神方面还比较匮乏,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从21世纪开始以来,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中国企业界、出版界出现。那就是一些宣扬职业精神的书惊人得畅销,如《致加西亚的信》、《细节决定成败》等动辄销售上百万册,各个企业趋之若鹜、纷纷抢购,企业界对职业精神的巨大需求确实让人震惊。但冷静思考一下,实际上这种需求也是必然的,因为我国企业正处于塑造现代职业精神的阶段。
我曾经培训过的北京某钢城金属公司王副总经理告诉我,她们公司的员工待遇是很好的,但在职业观上很是不对劲:惟利是图,把工作当成捞钱的手段,为一些蝇头小利不惜采取行贿受贿等不正当手段;工作打不起精神、难以积极主动,敷衍了事、拖延任务、执行能力差,而且最痛心的是没有一个自己的人生目标及职业生涯规划,得过且过,毫无高尚的生命追求和人生动力,等等。
她的描述是有普遍性的,在我培训过和购买《敬业》、《天职》的大多数企业中,员工的职业观普遍存在问题,我接触过的企业和员工,都向我昭示这样一个现实:中国企业急需现代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训。
现代职业精神的特色是以人的生命信仰的完满实现为职业观的主旨。我去温州做职业精神讲座时,一次正好在年仅38岁就英年早逝的著名企业家王均瑶先生家乡温州苍南县培训。我告诉大家作为职业人士的王均瑶,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基于生命信仰的职业观,以至于职业与生命、与财富、与家庭的关系分崩离析,最终失衡。
王均瑶先生除了为集团的事每天工作将近18个小时外,还兼任12个社会职务。他留给自己及家人的时间少得可怜,偶尔陪儿子买零食,觉得是“找到了做人的乐趣”。他挣了35亿元,却丢失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与天伦之乐,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多大的裨益呢?我们痛心王均瑶式的职业人士仍然层出不穷,我们热切希望这种谋求生命、家庭、财富与职业的平衡的职业精神能在每个职业人士心中扎根。本书中我们也看到,诸如摩托罗拉原中国总裁、英特尔副总裁等全球最卓越的职业人士,奉行的是“生命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的人生次序,正是这种次序使他们获得了人生与事业的成功,并推动了所在企业的日益强盛。
现代职业精神就是以生命信仰为基石的职业观,它不仅把工作当作人生的使命,而且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和谐、意义与永恒。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背后,都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资本主义精神来推动的,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同样需要相应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如果仅仅靠对财富的饥渴本能、对发达国家经济表象的快速借鉴是不能真正获得有力的精神资源的。在这个历史的关口,时代要求我们的课题之一就是树立和塑造现代职业精神。
由本人编译的《敬业》和《天职》就是努力完成这个时代任务的结晶之一,两书出版后,在企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风靡大江南北,它的成功,既说明了树立现代职业精神之必需,也说明了那些真正具有深厚思想根基、触及人类生命信仰的企业励志书,是非常有市场的。
今天,我们必须站在经济发展、文化伦理沿革的高度上来把握、阐释现代职业精神,必须基于生命信仰这个人生基石来树立新职业观,还必须加强其可操作性,以使我国的职业人士真正拥有适应经济增长、企业发展和个人实现的精神动力。现代职业精神是活出来的,不是生硬地学习、模仿、表现出来的,只有我们的生命信仰有了彻底的改变,我们才能活出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职业精神。
《新职业观》是我继《敬业》、《天职》之后,结合历次培训、讲座和众多企业案例,增添众多新理念、新事例、新工具的基础上,推出的培训现代职业精神、影响我国从业人员职业观的新著,它得到了众多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人力资源专家的肯定。
最后祝福中国的每一个职业人士能在新职业观的指引下,将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职业真正融为一体,更加热爱工作,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得享生命的丰盛与荣耀!
曼德
mande28@hotmailcom
2006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