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5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发展新战略

[复制链接]
ccpg    

9

主题

4

听众

130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10-29
最后登录
2006-2-4
积分
130
精华
0
主题
9
帖子
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31 09:03: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1世纪的中国,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纵深的领域里直接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发展新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走人才强国之路。 + d- s& [: S$ P6 \# H 3 j7 S/ d7 T6 s" |+ d) T ; D: Y4 O" ]9 i0 P. `  树立和落实科学 7 @# D( @+ p/ s( }* P. T 人才观既是重要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任务。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新人才观,大胆突破长时期以来“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界限和评价标准,以科学观念和正确态度来看待人才、评价人才。2003年底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树立科学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要注重人才的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大要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不拘一格选人才”;要着眼于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当中;要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科学人才观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真正体现,是顺应时代潮流人才观念的重大变革。 - n l3 w T5 `$ B# y . v% s+ t0 T; c9 Y# L5 H ) |6 F5 N7 w) H/ Q8 T% i/ d: R9 {3 {+ F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要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发展新战略。 0 z, @3 ~3 V8 U6 G: e3 i4 B: B; N, U* b' r/ N( e 4 ]0 z% Q& c! W* R4 o# ^8 P  以能力型为战略取向,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从全局和长期的角度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和调控等管理活动进行系统谋略和规划。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人才管理主要是以学历、职称建设为战略目标和管理导向,导致培养人和使用人盲目追求高学历,而不是追求能力,因而出现文凭热、假文凭、学历浪费和能力低下现象。 & D* j2 L) ^& c3 E a9 q ; B) Z: ?& l/ J5 \9 z, X & q) g( A) B7 [" e- b V; d   有关研究报告表明,当前中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尚属于较低国家或地区的行列。人才资源能力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财富积累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的高低。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以能力型为战略取向,确立“能力本位”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既是长远的考虑,也是现实的需要;既是应有的战略选择,也是必需的具体的战略行动。 , Q. X4 A d. o+ x$ W 9 @# ]! ^ t+ q9 ^$ l& C6 C( p" k- R ; D" [' k8 M/ Q$ C# N# P" j/ G4 H  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以能力为核心,把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才培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人才评价,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各项人才制度,包括社会制度、体制、机制、管理、政策、运行等都围绕着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来设计和安排。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提升人才的整体能力水平。主要包括:一是占有能力,即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筑人才高地;二是开发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依据人才供求关系,使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三是优化能力,优化配置能力、利用能力、整体效应能力等,使人才既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又能优化群体合力;四是创新能力,知识和高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它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创新的实质是人才的创新能力。 ! Q2 [2 ]# f+ F3 E- O ! k* P& G4 X1 @9 I* X! k0 s! L3 o% ~# c" ^. C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重在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快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必须以建立制度性激励机制作为根本出发点。制度是一个慢变量,但制度规范一旦形成并发挥作用,它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长远的约束和影响。所以,制度性激励是组织需要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根本性激励机制。特别是作为以赢利为目的企业组织,产权制度激励更加突出人才资本主权,使人才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也享有产权属性,享有剩余价值索取权,赋予人才资本以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引入人才资本概念,提出探索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的改革设想,是我国人才分配激励制度的重大突破。 3 q+ q7 P7 M5 \. N8 G$ [ 6 u) @6 C- N; l$ G$ E' H7 y2 D: z, a   现阶段中国人才资源制度性激励的主要途径。一是建立和完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薪酬分配和奖励制度。“效率优先”是激励人们干事创业的主要社会价值取向,同时要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人才资本应有合理投资回报为原则的人才资本股权化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的有偿转移制度等都是有效的探索。三是建立和完善平等竞争、择优以用为原则的任用和升迁制度。卓有成效地引导、调动和激发人才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 \- x$ P3 R( z. t" [, F. z5 \0 J1 W! v) [- h 8 ]) [9 D7 ]6 }  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要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人才资源的投资强度。参照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视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吸收民间资本,开拓多元投资渠道;确立合理的教育投资规模,使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一定阶段相适应。另外,我们还要加大对大量优秀的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的力度,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上与对手展开角逐。在全社会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并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真正把教育与培训贯彻于人的一生。 ; J5 Q! H+ f# |* D! o3 e+ C6 R" u+ x& t. b4 v0 A4 F4 M 1 U$ u& M$ @7 G   总之,要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制度环境,为我国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