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12-28
- 注册时间
- 2006-4-10
- 威望
- 0
- 金钱
- 150367
- 贡献
- 37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5040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69
- 主题
- 112
- 精华
- 1
- 好友
-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0
- 最后登录
- 2011-12-28
- 积分
- 150404
- 精华
- 1
- 主题
- 112
- 帖子
- 469
|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传统上稳居头把交椅的国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却越来越有大步落后的趋势,问题何在?
& O/ S5 P. m* ]5 R: @% l
! i5 o# A/ P2 f b% j1 D3 o"老板"缺位,企业产权名存实虚。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不紧密相关,缺乏把企业办好的最基本的利益冲动。大多数经营者由行政任命,缺乏职业经营者的理性,对改善企业经营的理念、措施被动接受,行动迟缓。如大多数国营企业尚没有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部门。, p2 E' L2 {6 Z0 x
) S0 Y: I" J& t# e- L( R
企业行为政府化,潜意识中政治气氛浓厚,重"名"而不重"实"。如管理者的考核任命强调政治表现,但有些业务骨干却因为不善拉关系而受到冷遇,"又红又专"的标准最后往往变成"红而不专"。- p6 v6 K v B. ^( H/ b$ F
+ q: N- U* M. Z; l$ u( h领导更换频繁,导致企业行为明显短期化,只重眼前利益。国企领导较少考虑到战略、文化层次,即使制定了战略目标,也不能保证它在下一任内的延续性,相应地企业更缺乏支持战略实现的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3 r5 ]8 X2 T3 r' y5 F; V' G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准亟待提高。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尚处于理念传播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引进,又较普遍地模仿抄搬西方经验,只是简单地嫁接一些技术工具和工作程序,忽视或没有意识到与民族文化、行业特征及企业具体情况的结合。5 r0 A; H [: J. C
# R5 ~& c( a( n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不能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 I Z4 Y+ I& h p1 J
% e* z. l `# S8 z2 t8 Q
国有企业包袱沉重,矛盾重重,许多问题不是一时采取某个措施能解决的。因此许多企业领导也无可奈何,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热情不足。那么,在目前的状况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是否完全无所作为呢?+ o9 \. ^* k9 m
4 T% v0 T2 {3 X; r! `; H不是。至少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失去优势,有时优势还比较明显。例如:人才基础较好,职工素质较高;有规范的制度运作传统;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较大扶持,给予经营者较大自主权,等等。
+ g/ K, {' u* B5 T7 v6 e& Y: |; F5 c5 K, H
不少成功的国有企业已经证明,只要有改进工作的动机,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人力资源工作可以在循序渐进的变革同时取得较大进展。以下就如何挖掘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提供几个建议:% H4 i+ V) }7 h, o* P
8 c+ X4 _! p4 Z, T( `8 o" d- A+ B
先激活。国有企业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用不好。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著名的"休克鱼"理论,就是要施加巨大的外在压力,把"休克"的人才"打醒",促成大多数压迫极少数的组织氛围,实在不醒的,则坚决淘汰。: T- G8 @5 d" @3 T
, N- ~5 h, o. z S- j
再激动。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过时的工资制度,真正建立与业绩紧密联系的薪酬体系,使激活了的员工既有压力,不进则退;又有外部推动力,不断改进和提高绩效。
; \- u/ @) a& v0 R
- b8 e% ?7 D6 ~1 M1 `6 a( J外激励。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入手,对员工形成牵引力。物质即合理的管理和报酬体系;精神即企业的文化建设,以远景目标吸引员工,以核心价值观培养员工的认同感。
6 e+ K& }# K5 F4 l: a) C2 f" V+ E2 @: w' P- @0 f1 h* q1 H" S3 R
内激励。从根本上尊重、信任员工,使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此达到对员工内在驱动和持续激活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