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8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复制链接]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08:31: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陈阳 作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 ?' N2 t7 n- L( m! _2 o: Z7 N4 x ! K( u1 E: ~4 q7 H7 p   在我们心目中,“职场变态”是需要被批评和挽救的,“如何给‘变态人群’减压,让他们更热爱生活,搞好人际关系”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职场专家却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些所谓的“变态”,实际是“职业先驱”,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 f& U- ~8 x/ m3 M: g- F( E8 z: n+ C 2 M6 V' d2 W! I/ j& M % w$ k# R1 Z+ z2 W* ~& P  因为“过人”,所以“异常”,“变态”的名声不公平。 5 Y$ @& G& j3 G2 a& i& ~% T' q# l$ U# i/ u( Z Y/ G & A% O; T9 q) x+ H+ Z   高级心理咨询师陈阳表示,“变态”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是一个很不公平的称谓,说法欠妥。“变态”实际上是一种由生物原因导致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心理学上界定为“由于身体功能损害造成的精神异常,并且由此导致与常人大相径庭的异常行为。” 3 S& f: ?: K7 O3 R/ v, R+ b5 F9 i0 X- H y 6 M) f; e1 S1 a1 z' }/ l# ~0 i/ R d   陈阳认为,这群职场精英之所以都被冠上了“变态”的名号,是因为大环境对于他们既需求又不宽容的矛盾所导致的。 , T- a6 z( l) K ) q" U9 j6 V/ H( Q' k 7 h# s$ Y9 z- |6 T  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倡导竞争、过分推荐物质成就的时代,对于这样的社会氛围,个人根本上就是无能为力。于是有一些人就会“既然改变不了,那么就前去引领”。他们成了所谓的“工作狂”,还会强迫其他人一起冲锋陷阵,搞得不那么想“成功”的人痛苦不堪。他们会越来越不关注人的个体情绪,对自己、对别人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感受都嗤之以鼻。, E6 N( t- b# H4 O) O/ R % ], d1 M5 ]5 a1 c! ~4 {5 r ; F8 I3 E" @% v5 v7 ?7 O  大多数人会将符合“主流”观念的人归为同类,其他的则归为“异类”,甚至冠以“怪物”、“变态”等称呼。这些“工作狂”的行为方式令许多人无法接受,心里不舒服,因为愤怒和郁闷而恶意地加以“变态”二字。% D$ f# Z0 ^7 X* x! D * F3 C; x: B* d( }+ y' h, k 2 r5 `6 Y! u( U, h7 I( S9 s  但是在一个企业中,业绩和效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很多人抱怨身边的“职场变态”,其实是在抱怨自己充当了他们创造效益的工具,最终又不像他们那般拿到了切实丰厚的物质回报。因为“过人”,所以“异常”,得了“变态”的名声,这是很不公平的。 % M* r+ D) n# ~( V0 y7 t7 q8 X" }1 b6 U3 E2 B $ r4 {, Q, y" ^2 ?4 p7 p   “职场变态”跟吃喝玩乐理念相悖,更注重精神感受和开拓进取。 ! r1 p, G+ y0 z2 c, U& M3 c7 G 7 J$ ~, I5 }$ A1 M: W% ` $ j$ H ^9 E; R4 c  一些人觉得,这群人有悖于物质时代“吃喝玩乐”理念,是不正常的。陈阳指出,我们通常会认为,当人有了钱一定不会再像原来那样拼命工作,应当抽离出来好好享受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并不现实的“主流观念”。3 N' s: q2 b1 M( m3 ]/ x, n; o! w " _+ }% M8 T/ u* G! Y6 L/ M 9 f* Q7 ^ `- i4 O7 v! c, e+ d+ N2 {  物欲的巨大魔力,会让人感觉永远匮乏,永远处于不断追求,又无法满足的状态。高等教育会使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些被称为“职场变态”的人,实际上很享受工作中不断带来的成就感,觉得“冒险———控制———征服”是一个获得认同和体现价值的过程。0 v" @+ K" o5 K4 G9 W* }+ Z - `; c/ ~: T! L6 v1 J+ ~( P$ d$ _! D3 P w7 n1 j$ ]2 X% J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能保持长期惊人的增长率,正是有了那些被人称之为“变态”的职业先驱的努力。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在适应商品洪流的过程中,逐步变成很重视理性与逻辑、行动与结果,全身心地为事业付出。他们除了先行一步,还会驱策众人跟进,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牺牲一些常人的东西。这不是他们的“变态”,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L: S7 b5 i) J h+ n* j# j4 ~$ f& U ; k$ Y% R% {& i  可以说,他们站在物质时代的前沿,引领的却不是物欲消费的潮流,而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企业的基石,维持着企业高效率的运转,守护着下属同事的“饭碗”,同时不断创造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他们理应赢得尊重和钦佩。如果这群人因为无暇顾及吃穿的“非主流”生活理念,就被大众鞭挞为“变态”,那是一种过分的人身攻击。 1 }4 W$ Z6 p1 ]6 s6 Q8 R/ \; Y , Q4 ~0 d: p' [! ?8 i. J) r  “职场变态”可敬而不可亲,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 y) U7 K4 J! p, v( n) m: u* L , x5 h! ]- |) k" F- p ' I7 N ?7 P9 j- r5 G8 V6 ~0 j$ A  在很多人眼中,“职场变态”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生活方式。陈阳表示,这种生活对于人的“个体”而言,确实谈不上幸福,甚至会连带家庭和朋友牺牲很多“主流”观念中精彩的物质享受甚至天伦之乐。也许因为如此,会招致更多的不理解和不满,但是他们毕竟在企业中得到了真正的赏识和尊重,辛苦付出最终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并会使家人受益良多。 }. [; Z: N G8 d1 x3 Q* J- } ' B+ t# y5 C& K: t- m- V* ]: j" G) v  在企业中,“做人”固然重要,但那是建立在“做事要做好”的基础之上。如果避开“做事”,专门琢磨“做人”,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一群“小人”。" L5 z9 i8 p( o- A2 {; r/ m; l / F3 F0 H* k/ b( u; {! C+ K# z! ?" |2 j8 u: t   陈阳指出,“职业先驱”的生活理念值得歌颂,但并不值得推崇,他们是一群可敬而不可亲的人,收入不菲,扮演着社会分工后的重要角色,但是很寂寞,也难以被大众理解

1

主题

4

听众

100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11
最后登录
2008-8-28
积分
10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50
板凳
发表于 2006-4-27 15:00:00 |只看该作者

RE:[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个性可以在较小的公司里 大公司需要的是文化不是个性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沙发
发表于 2006-4-27 08:3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这群职业先驱其实也很希望得到伙伴的宽容与理解,而不只是老板的赏识与晋升。但今天的社会氛围似乎太倡导“变态”、“狂人”之类的说法,人们很容易将所有“非主流”的生活理念都归为异类,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7 W: M! x2 S. q! T& v% E2 u( [; M9 Z1 a; `: T9 n4 N% U( \ 8 X5 Z" @- U8 Y4 b) O' A6 g x4 `' L. O) P+ g. O- [# U   其实历史上的“先驱”,自古以来就是牺牲个人甚至家庭的利益,难度太大,所以很多人都学不来也做不到。但是至少,我们在做不到如此崇高的境界之前,先要学会善意的宽容和由衷的敬仰。 $ d! i" [7 E1 M+ P' M . o: L* A/ i/ \3 |! l4 o6 w ! \8 x- D6 O! p# _" e" @ d  我“变态”我生存- b0 B8 @/ J: V4 Q2 D $ u; K3 H3 @# K8 Y: {8 O ' N3 F& B' y ~3 U/ y: `   近日,在一项根据对京、沪、深、穗四地不同行业的1380名白领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月收入在3000-8000元的群体中将近1/3的人与常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迥然不同,甚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招致了“职场变态”的名声。而月薪8000元以上的高薪白领中,“变态”者更是占到80%以上。 ( P* r, h7 _9 _) m6 O # [) |6 i) j. Z; K0 j# q ! d4 l1 ~% c% y! Y2 m  案例一. M% |8 s+ ?- K/ K# s & Q! J, B2 X1 ?( F& L+ h" N 5 ?, ?6 |# d) G9 `- e2 D  Jason是一家知名IT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年近40,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高薪白领,响当当的业务骨干。但是,Jason在同事眼中是个十足的“怪物”:他的衣服款式普通的近乎陈旧,他的胡子碰上加班可以一周都不剃,他的午餐经常与方便面为伍,他的休息方式顶多就是在办公室伸伸懒腰。他的脾气其实并不暴躁,但是如果下属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工作中存在不该出现的瑕疵,他的骂声绝对能够冲破经理室的双层隔音玻璃,吓得门外的秘书一天都不敢敲门。 : ?- ]/ S; N) K . m; C' P. z" \+ E+ e9 u, }( O7 }4 k: S   案例二 2 G2 ]; c: o9 \7 J% c$ s1 m/ R8 R/ e8 x' f+ n, t1 N* { 3 g* U+ i s c: m& _( B  每个月末的业务盘点,林爽总能交出最精准的业务报表和统计数据,在上司眼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年轻有为”。然而除了成绩,同事们对这个花一样年纪的女子并无太多的好感。林爽不施脂粉,不戴首饰,很少和别人逛街血拼,对于时尚八卦一窍不通,连办公室的零食时间也好像都与她无关。仿佛她钟爱的只有面前那台慢吞吞的电脑。% w% v4 l7 B2 P' \. S ( x# Z' y" d6 ]8 J; E& L3 I7 p . [4 a: V) b8 L0 f' r1 }* z  我们身边其实不乏这类被冠以“职场变态”头衔的人:他们大都不修边幅,外表与收入极不成正比;工作上追求效率,崇尚完美;生活上凑合对付,不讲吃穿;他们大都精明强干,深受上司赏识,坐到了管理层,是公司的顶梁柱;他们对下属严苛,和同事只保持单纯的工作关系,鲜有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他们有高远的职业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他们的身体警钟长鸣,职业病和“三高”都接踵而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