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5-15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威望
- 0
- 金钱
- 741
- 贡献
- 18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46
- 主题
- 35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最后登录
- 2007-5-15
- 积分
- 929
- 精华
- 0
- 主题
- 354
- 帖子
- 1046
|
沙发
发表于 2006-6-22 10:4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以人为本的八种方法
创造社交机会 8 B+ Q5 S4 @8 T+ E2 Q
5 K6 k- T8 `, j [/ B2 @ 只有工作没有娱乐会使工作变得味同嚼蜡。许多经理人不喜欢将工作和个人生活混在一起,总觉得个人生活是件很隐私的事情。他们从来不向同事介绍自己的家人,也从来不邀请同事到家里做客。同样,有的企业极少组织员工聚会,除非跟公司的业务有关,他们也从不组织公司野餐会、假日聚会等一类的活动。
9 ` z- h& h; E" \1 b- l0 b! F
" ^( Q9 ^3 B: ` 让员工有一些娱乐是非常有益于他们的情绪健康的。上至CEO,下至普通员工,他们的工作中应该有一些轻松的东西。这并不是意味着鼓励员工把混日子当作天下第一要事,而是因为工作中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而每日重复同样的事情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理想的情况是,员工可以自己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但这往往不够。即使是最高层的管理者有时也需要减压。 9 J8 q, t( P" |/ l
6 s( X1 f8 n3 ?* h( U c- W 所以,如果员工能视他们的同事为工作上的朋友,他们会觉得工作更有意思一些。有些公司经常组织庆功晚会,或者规定某些日子员工可以带上他们的孩子到办公室来,或者鼓励员工与其他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公司的员工相互信任的程度往往比较高。 7 J' g/ R: B! D+ G5 E- T+ h! K t
% p% R9 L5 |0 ]6 t5 S% ]$ N 6 f. t9 w3 k M( o/ B! [' r
让工作充满笑声
: f7 q5 q" m, N
( m# s% f& p5 n6 ~( Y' T/ k
& K1 V6 U R: c 应该承认,这一点是不容易通过正式的途径实现的。你总不能要求每个员工都有幽默感。但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以身作则,传递一种"有时自嘲一下也无伤大雅"的信息,常常开开玩笑,更多地绽放笑容。 7 {) o$ ~- z5 P' P
8 ~4 W& d' O% S 整天都绷着脸的CEO会让整个企业上下都不苟言笑。只要他一出现,员工就觉得笑是在犯罪,好像你对待工作不认真一样。在过分严肃的公司氛围中,员工会觉得犯错是不可原谅的,谁也不会给谁好脸色看。在这种企业里,员工往往会百般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而不是坦诚、认真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0 `6 v( t `% w) @: N" r6 \" r
- ^9 w& O9 }* u+ {1 W; x 因此,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学会偶尔自嘲一下。他们可以不时自我贬低一下,或者在紧张的会议中说一两句笑话来缓和紧张的气氛。这样做可以让其他人放松下来,同时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 Y! t5 _# }& F
& M* `6 ^# E) u+ C8 X: [ 做真实的自己
, n1 r: a L8 C/ O3 h, L2 \
' c( I$ N0 N! h; k# C- i 很多时候,人们会在工作情境中戴上面具。他们对待客户时讨好奉迎,对待供应商却尖酸刻薄。任何做作的行为都是有悖人性的。旁人会觉得你只是在演戏,让人厌恶。结果,你便无法与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 `- _- H+ \7 w3 X
# Y, |6 d( B- o* Z5 R 杰克是一个聪明能干、八面玲珑的营销总监,他对公司的广告、公关和促销代理商中的关键人物都曲意逢迎,委以虚蛇。显然,他自以为这样便可以在这些大多比他年轻的代理商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事实上,他们都知道他的把戏,背地里常常学着他的口头禅取乐。在他们的眼里杰克是一个虚情假意的家伙,因而大家都不愿意与他建立牢固的关系。他们认为如果杰克总是戴着这样一副假面具,他们就根本无法相信他会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工作。
$ C$ `& }, ~0 K4 ^ p4 S
" |* V* M/ q: d; Z0 D& E3 g) B 每家公司都会有像杰克这样的人。这种人当然越少越好。聘用并提拔敢于展示真我的人的企业,往往会将重任委派给那些更有可能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关系的人。 1 p x2 R# h- v) ~: z t
+ a0 K/ h2 a8 x0 l: m1 _) b8 [' s; n
禁止恃强欺弱
2 u2 K& i5 m- Y% z" R/ C3 k
; {$ d5 G/ h) z* _ 企业应该小心员工成为横行霸道的人。它们的经理人常常以一种屈尊甚至敌视的态度对待供应商、媒体和其他团体。在他们看来,似乎购买了对方的产品和服务,或是掌握了对方所需的信息,他们就有权目中无人。 8 O! h$ p- \! s
7 ], `7 v! {$ a( _4 c3 J 霸道的人是得不到信任的。人们也许不得不忍气吞声,但他们不会喜欢或尊重这种人。一旦这帮家伙风光不再,或是因为受到怀疑而乞求同情的时候,没有人会伸手相助。即使他们的公司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人们也不会同情他们,暗地里甚至还会拍手称快,觉得他们罪有应得。在长年备受欺压后,人们很高兴看到"恶有恶报"的结果。
! ^! ]+ W' G7 { J) B, H' b7 _2 ?9 a
还有一些时候,媒体工作者会在某家飞扬跋扈的企业需要他们说好话时狠狠地报复一番,因为他们的记者在向它索要信息或预约采访时曾受尽了脸色。当这些狂妄的企业终有一天需要记者的帮助时,他们就会发现记者们往往不屑一顾扬长而去。 4 A. E2 F3 F2 }& N l5 v4 x$ v$ Y
6 I& r: C+ a1 O$ W: X! z
体谅他人的想法 8 @1 }0 _+ b2 p- P5 w
! E, D( u4 z/ n/ L2 g# |" }
客户服务代表对打电话来投诉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敷衍无礼。企业的领导者难以理解为什么当地的一个社团会极力反对公司做的某件事情。公关主管发现媒体喜欢添油加醋报道一些关于企业如何不负责任的消息。这类事情不胜枚举。
' B4 g; B- o) i' O
0 m: s* h7 f' V 任何组织都不再是孤立的。在这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里,企业的员工不能动辄将外界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即使外界某个团体的目标与方法和你企业的目标与方法有所不同,管理层也应该尽力让各个层级和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认识到,他们应该尽量理解别人的想法。这和公司既需要多种多样的内部培训,也需要外部培训是同样的道理。许多员工对客户、记者、社会活动家和财经分析员满怀愤恨,视他们为“异类”,认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总是与自己的企业背道而驰。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 }2 b& G& t: v4 J
2 M) j: [1 c1 D/ D
体谅别人往往是获得信任的前奏。当你无论用语言还是实际行动向别人表示你理解他们的处境时,他们就更可能信任你。当然,有些人和有些组织不值得如此待遇,他们提出的要求可能毫无道理,他们的做法可能很自私。但作为一个企业,至少应该允许员工为他人着想。
. G' |2 L5 v: G0 `) a+ X* W0 ^. n: }" ?! F! M0 Y
杜绝冷漠无情 - v8 z. w! b( K k8 N6 z
& o2 N" P1 `0 L+ i
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冷淡地对待别人。如果你对打电话给公司或者上门到公司来的客户不是以礼相待,而是摆出一副厌烦的面孔,就会让人感到很不愉快。因为它会向客户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你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过走进商店,结果遇到一个对你爱理不理的售货员的经历。类似的冷漠态度在很多公司和利益相关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不少见:没有人回复你的电话,要么就是你留了三四次留言信息以后才有人回复你;电子邮件没人答复;会议开得匆匆忙忙,草草了事;双方展开的对话也明显缺乏诚意。 + }0 v( y8 x* C- |3 @3 N
' A2 i+ r# g& l+ j* c& p# [
那些对不同的团体漠不关心的人并不觉得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甚至还觉得他们这样做很专业,也很职业。而实际上,他们的做法是在传递一个既不专业也不职业的信息:你人轻言微,无关紧要。
0 |3 V, U; O7 u# ]
; j' v8 z" s; N! D. P) h R 如果公司能打造一种重视内外人际关系,重视企业的幽默氛围与灵活性的文化,就更容易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当员工更快乐,对工作更满意,也更能充分发挥个性时,他们就更可能以诚实、尊重的态度去与他人沟通。
$ O% K* Y) x3 P* n. _4 w9 [. ~' s( h
同时,对待外人也应该像对待同事一样友好,这一点很重要。虽然一个企业不可能控制企业内外的所有交流,但它可以制定一些人性化的指导方针,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备忘录、角色互换练习等向员工传达这些方针。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像对待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人一样用心。 0 \* f! V! ~5 A' K, N8 j7 p, A l
" `1 u8 U% ^' T8 c( B' G. {# I2 I
原文经许可摘自Al Golin所著Trust or Consequences: Build Trust Today or Lose Your Market Tomorrow一书。作者2004年登记版权。该书由美国国际管理协会的分支机构AMACOM出版。陈舜英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