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5-2
- 注册时间
- 2006-7-25
- 威望
- 0
- 金钱
- 817
- 贡献
- 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2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20
- 主题
- 34
- 精华
- 2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7-25
- 最后登录
- 2016-5-2
- 积分
- 823
- 精华
- 2
- 主题
- 34
- 帖子
- 220
|
不管企业是否有意经营其企业文化,事实上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或正在形成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是有些组织的企业文化与其发展战略是相适应的,有些则是不相适应甚至相互矛盾的。前者管理成本低而且还伴随着高绩效;而后者的管理人员经常抱怨员工难以管理,终日寻求各种各样的管理和考核工具,以约束员工的行为,最终却使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低糜,更别谈高绩效了。究其根本,就在于员工的内化行为(或者称之为习惯性行为)是否是企业想要的,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展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内化行为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相一致。- I4 o3 _7 k( }8 b
) @+ L: V" V3 o! O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11年的考察期间的结论如下图所示:
3 W; b9 f* u2 |5 D6 k' ~2 d; Q1 P( E
* w& s$ C4 N6 B
2 t0 I, Z3 w" [: t7 I6 y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 ]# \; g, W4 j$ R
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 T* g' Y- P8 D
' n& ~3 a$ R3 y& ^( l j8 u/ c总收入平均增长率) ~: S& N6 ^1 w/ H X1 e0 ?
682%3 D* q, \& S1 y) B$ {/ ^9 J/ I
166%
4 ^& F5 R9 q4 ?, c& j, r1 J e# k) K4 V- @2 O* o9 c
员工平均增长率: i# n3 {3 M; g. q. B7 |% w% M
282%* `( r( l& x! }
36%; b, p+ n: _% a5 [) @5 Z
. }) `# X1 o6 C/ _% k8 h) y' h公司股票价格平均增长率
$ B- p: G; I+ R. j5 i1 G$ u: }; T: Y901%
, r- H2 w t+ L5 {74%
) k; z) h! G3 F+ \5 b. y( @. R4 A0 P. [2 H( V5 `7 t& {
公司净收入平均增长率5 p0 l% z) L. t! i+ i _
756%
7 w8 B9 \) _( Y/ C0 ]5 R, ~1%: M3 N; u1 a* Z: u' a6 A& k0 M( B
, B0 X0 s3 x: o# h: d8 a- a, y& d
5 c2 ]' C* m% j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例可以证明企业文化在企业长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安然的事例。安然也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是他重点建设的是“压力锅文化”,推行的是“赢者获得一切”,员工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根本没有安全感。高层管理人员在必需保持股价持续上升的压力下,必然在投资和会计程序方面冒险,其结果就是虚报收入及隐满越来越多的债务,从而最终成为了一个“用纸牌搭成的房子”。& G6 a. x! o5 P2 }6 s3 x* j
3 C& ]0 |3 l( w) q, r
{) y' R3 g2 {% C# r7 D* k: P* y
/ |# W# {8 j6 y; \0 N
因此从战略角度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优秀企业家的共识,国内象海尔、联想、华为等都是一把手在着手推广。可是目前国内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
) X& x6 v3 a8 i G" r% t; e# j. S' m" e$ p# S
说到企业文化建设,就不能不说CIS(Corporate Image System),俗称企业形象设计的。因为目前很多企业都将企业文化建设等价于CIS了,请专业公司设计个司徽、招牌、旗帜、司歌,请个形象代言人就万事大吉了。CIS对企业树立正面的形象有一定的作用,但那只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最末枝的,因为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
, v+ [! o# p2 V* k5 C, X. A: [. f- I
对很多国有企业来说,它们经常将文化建设等价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否认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其不系统性和随意性,因此有重大缺陷。) ?1 l& f9 D9 `" O
6 U2 P* q; h) J3 D0 E还有一些企业,它们精准地提练了企业精神,喊出了各种各样响亮的口号,可是员工的实际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这口号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 c" A4 X, x$ \) M2 h& S0 @* o; r2 n1 L) y# \* t, {9 a
- c2 [. Y. F: t9 [' U8 m, [! z- K8 k L* A6 V2 \3 j: W' h* g( x$ d
那么怎样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c1 L, Q' H# h* |2 l9 ~8 B! e6 P, n# c/ H, J( v) @
% T! l" k/ p) I/ B& S
; X0 K- O% p" c" ~5 J/ w首先,企业奠基人或最高管理层必需明确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发展愿景和价值取向,并将其条文化。这是企业精神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强调将其条文化是因为如果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行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它必需是可传播的。0 S$ l5 v. Z6 A! c d/ ?
* R3 E v4 y, _
其次,必需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正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必需先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小组必需是企业奠基人或最高管理层直接参与的,因此它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否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一致。说企业文化建设必需着眼于战略,指的是规划的企业文化必需和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相适应;企业的高层必需从战略角度持续关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适时修正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是漫长的、永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就是它的指南针,有了它,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才有目标,才不会偏差。
3 W1 e. j ~6 q3 [0 W1 ]$ b, t0 R: t5 ]0 z0 I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基于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分阶段采取措施,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它包含制度行为文化和形象物质文化两个层面的内容,其重点在制度行为文化的建设。在建设制度行为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去繁就简,抓住重点。如果定义为企业文化层面的内容,就应该让全体员工进行内化。企业宣传的行为文化内容如果过多过杂,那和没有也就没太多区别了,内容过多员工势必无法全盘接收,就更谈不上内化企业的制度行为文化了,所以应该抓住对企业经营战略最有影响的部分。比如像IBM,从其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开始,一直奉行3条行为准则: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2、反复示范,全员认同。企业文化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绝不是鼓动会或者刊物宣传所能解决的。有意识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自上而下、自内而外,通过长期主管人员的身体力行、老员工对新员工的潜移默化而逐渐形成的。比如松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直非常强调管理人员的教育指导,松下幸之助常说:“领导者应当给自己的部下以指导和教诲,这是每个领导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3、在工作中诠译。企业必需把握好自己的界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诠译仅限于其工作岗位,避免对员工进行社会道德的评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