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5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迂回计——如何与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复制链接]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8-2 15:4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 x& ~/ O; [- p ( h" A7 P) ~$ f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7 U, J& i* I# |0 P( U & n" Y8 J; o' ]! S) [2 I: N! b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 M5 @7 X& f3 D; |: c % \) H( m1 t: r3 f8 K  一言以蔽之:统几个圈子保证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 J$ V7 f9 Z) t+ `1 h . d( t# m8 Y- ?! i5 B  1.曲调未成,先应有情 ' B5 |. a! C, |4 F3 z 3 C% q# Y* v4 k* c2 R/ ?0 v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6 ?% j# l. ~8 @0 O4 R ; U) j1 f A* R! a+ ~5 }  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际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离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 - v0 X) T. B x& x+ R 2 w! Q, G5 y: f% v  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总结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求人办事,像写八股文一样。 4 J3 l: ^$ j- ? N * P3 a$ S% W8 x. |. J5 @# [, E+ `: ~, q  中国人办事很少像洋鬼子“此来为某事”那样直截了当开题,因为这样不风雅。如果是生客就更显得冒昧了。中国人的相会讲究话里做文章,有着八股般起承转合的优美。不仅有风格,而且有结构,大概可分为四段: # ]$ i7 w! C- B: i2 o+ a& c/ y: a# S# p4 M" s+ R   第一段是谈寒暄、评气候。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违”及“今日天气哈哈”皆属于此类。林语堂称之为气象学的内容,其要在起“来则安之位安而后情定”的作用,即联络感情。这些内容在人们的生命空间中确实也有很大的共同性,不致于遭到抗拒。 ' q. x2 g; y4 j, _: ` 5 }" K p4 Z) T: B6 P# _0 E$ S  第二段是叙往事、追旧谊。这就更深一层了,要从大众皆有的生命空间过渡到彼此较为特殊的那一块,是深入的过程。林语堂戏称之为“史学”。“也许有你的令侄与某君同学,也许你住过南小街,而他住过无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认识志摩、适之,甚至辜鸿铭,林琴南……那便更加亲挚而话长了”。这一段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有真真的融洽。 9 ?& [/ r8 r5 @( J& i5 C, H4 u5 F& K8 `3 `* X+ h, {, {   第三段是谈时事、发感慨。这可是政治学了。“感情既洽、声势斯壮”,于是便可联手出击,可进入侃的境界。纵横的范围甚广,“包括有: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救国策,对于古月三王草将马二弓马诸政治领袖之品评,等等。连带的还有追随孙总理几年到几年之统计。比如你光绪三年听见过一次孙总理演讲,而今年是民国二十九年,合计应得三十三年,这便叫做追随总理三十三年。”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声势又壮,甚而至于相见恨晚,到了两胁插刀的程度。至此,可认为到了陡然下笔,相机言事之际。 % O+ o2 ^( T: _' x 0 m6 Q1 y7 A& L% @  于是,这第四段就叫经济学——奉托“小事”。可客气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后兀而转来道:现在有一小事奉烦。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云云。这一段要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之情。而是要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沙发
发表于 2006-8-2 15:4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迂回计——如何与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2.“套近乎”的三个技巧 # V" c6 u, }; M6 t. l 9 W- `# B1 u7 H- C! N1 D! P  在朱熔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N. R1 R& M! `7 s1 i/ o / S5 d, {7 f1 k* p  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套子”,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 l3 H( N2 f `+ j7 K) `- L$ `: R/ ^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也深借此道。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泼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访方式称为“海盗式”的采访。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0 W4 @0 [, u0 H9 J9 n' g 8 ]4 ]- H5 ]1 r+ i% v: K" w& T  技巧一:先抛出“套子”的一部分。 " _& b, q/ A [, n0 |( ~# { Q3 k" t1 w! `   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腐败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读者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4 E$ I( e1 W# C& ~ # h+ ?$ ?$ w0 p* `/ o   技巧二:给“套子”换个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板凳
发表于 2006-8-2 15:4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迂回计——如何与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她在采访我国领导人邓小平时,提出一个问题:“天安门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看上去平常、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目的在于想知道邓小平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认识及其今后在中国的地位。 + ]0 f2 U, ~6 K/ K8 Y! N6 g( l& z- D # b% r4 e; ^5 r5 c3 u& ], T, _$ {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您是个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1 s" a, X3 Q: b , Y9 x; f9 ^; V+ m  技巧三:给“套子”涂上感情色彩。 5 L8 L) ^; J8 L- }0 L5 d 5 o. U k' o2 P  访问邓小平,她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她从邓小平传记中知道他的生日是8月22日,而邓小平自己却忘记了。 8 n' i6 I4 r; U7 O. F9 x0 m0 O, \+ i" R0 b5 T& S, U   邓:“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 . d: }( t Y; {$ S; g+ X 7 X! h3 `8 z( p3 ]4 a, H p, e  法:“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你传记中知道的。” 1 H8 m' [/ U5 W) x8 R9 Q c ! a+ q2 f3 R+ H. z$ E! H   邓:“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吧!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祝贺啊!我已经76岁了。乃岁是衰退的年龄啦!” 8 v v8 e. b! g# U. D" h / I% y6 c- L2 u! V  法:“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对他说那是一个衰老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 2 ?+ ?* q9 `8 M ; ]+ _. Y( e# ^  邓:“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的,是吗?” " b' t C1 b$ w' i8 I) ^9 r# d2 l0 i! J# w3 |   访问气氛就这样十分融洽而轻松地形成了。 3 r1 ~3 b/ x( G5 m0 R) V7 s! J; |" C% _* \, {   看来当记者的人,最擅迂回,最会委婉。遇到“记者”型人物,我们得对他们兜圈子,做“套子”有一定的警惕,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乐意被套住,再去回答问题。 ; I2 N4 h% K* I6 D7 \* F# `9 H9 r, p* R R+ ^' y) K# O   3.走老人孩子路线 , e& c, X7 m; x" Y/ T ( b8 s) r9 D" x2 z   求人办事,所求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强的角色,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除了走夫人路线外,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迂回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是值得动脑筋做的事情。 9 w( p& Y# Z3 e0 {$ I& y $ p% `1 ]" V# E6 a5 ?: u, v; @$ Z& p  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是理想的路线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地板
发表于 2006-8-2 15:4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迂回计——如何与难接近的人“套近乎”

①老人、小孩容易接近。 5 A6 W" o( a, g: l1 m3 p# k( j 0 q0 K0 a# k, [8 j0 Z  老人因体力虚乏在家休养,或因年岁高而退职在家,没有工作做,家务不让做,谈话是心里有而没处说,因此,常常显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动接近老人,哪怕是暂时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自然非常乐意。再者,心理学表明,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柔和、慈善得多,也容易接近。而小孩纯朴,喜新好奇爱动:一句唐诗。一段故事、一个怪脸、一声哄捧就能很快赢得小孩的亲近。 " `+ @3 ] U$ V8 ~ r3 q( Z 1 d- D2 k3 J7 T# E  ②老人、小孩喜欢你接近。 4 B* x( L. a) l% p9 b" ?0 M+ }, P) g+ \/ m) C' C   一般地说,老年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厚,精神仓库里贮藏有大量感性或理性的“经验产品”,一有机会,他们总乐于滔滔倾诉,希望能影响、感动后人,也算获得人生思考的哪怕些许的慰勉。事实上,老人长年留住家中,这种滔滔倾诉故事、传授经验的机会实在很少,因此,老人的生理、心理便表现出极大限度的和善、平易。尤其对于年轻人,他们总乐于主动招呼、热情交谈。至于小孩,若你真诚地以童心相待,带给小孩新奇欢乐,小孩会立刻把你当作“快活大王”或“英雄人物”而崇拜、亲近。一句话,老人、小孩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喜欢新你的接近。 ' {' `% Y. N1 m& I+ X* n$ ?" C: L- j/ d/ d A8 P   ③通过老人、小孩,可以融洽全家。 ! l. A! q* d% l O % D7 ~; z* |# P0 i% J9 `$ G, A   老人是长者,而中国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传统。假如老人心悦神怡,全家随之活跃和愉快。中国人又十分看重传宗接代,视小孩为家庭的未来,爷辈如此,父辈更甚。况且现代家庭小孩多是“独苗”,家里人更是哄捧宠爱,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块,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 F& I0 J: b; i |% G5 S* V ! ?" d9 X5 |; C4 |" R   走老人孩子路线有几点需要注意: " Y7 ~# M; Z- o % f1 x$ c0 [8 Q0 `) L  ①多了解和积累老与小的知识。 2 z0 l9 t& `& H0 ~$ B! O- }* _, \ ' _% w3 H6 }# H) h  了解老人小孩,除了感性的调查、观察之外,平时也应适当地作些理性积累,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积累有关老年健身知识、消闲知识,小孩游戏知识、智力故事等,以便到时“妙手偶得,借题发挥”。 % z1 Z, V1 D- K2 A4 x) Z) y0 q; B * n Z3 o7 L$ f/ Q   ②要主动套近乎,拉家常。 & ?! v/ d$ ^( `7 i: l* J0 j . `. ]% x! y1 F) z7 N3 H9 q  谈话是交际中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进入一个家庭,见到老人、小孩,要想一见面便产生“一见如故”的融洽气氛,登门人应该主动引出话题打开话匣,而不应该等待家庭一方(老人。小孩)搜寻话题勉强问答。因为双方刚刚接触的短时间内,登门人有心理准备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话题,况且对于老人,你主动开口也表示了尊敬;对于小孩,你主动开口,能表示亲近,消除陌生感。 * d8 |& \9 H) i ' Q5 d/ C! b$ O& G  ③不可小瞧,谨慎对待。 8 m `5 S; v3 G - C6 y0 ~& O8 q) I) t  对老人务必态度谦恭、心性美善、行为礼让。这一方面表现你的虚心、诚实,一方面显出你对长者的尊重、敬仰。那种三言两语就夸夸其谈,将老人“挂”一边或踩践自己脚下的言行是切不可取的,结果只能遭到老人的冷遇甚至赶撵。小孩天性乖巧,欢乐容易哭闹也容易,稍有不适就可导致“风雨满楼”。因此,和小孩交往,必须因情困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要用忠诚、童稚去换取欢悦,千万不能居高临下、装腔作势、虚情假意。 ! ?# K1 I* n( M/ @ 5 D" c6 L/ l2 r! H  “迂回术”的题中应有之义便是灵活改变做事的线路。遇到办事不顺之时,动动他孩子的脑筋,打一打老人家的主意,是不可忽视的获取好感、建立关系的绝妙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