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5-15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威望
- 0
- 金钱
- 741
- 贡献
- 18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46
- 主题
- 35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最后登录
- 2007-5-15
- 积分
- 929
- 精华
- 0
- 主题
- 354
- 帖子
- 1046
|
沙发
发表于 2006-8-15 16:3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如何看待企业管理中人的因素
所以公司的每个人、每个岗位都会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最终结果产生可见或隐蔽的输出。所以公司中的每个岗位和每个人都必须是恰如其位的优秀人才,一个环节出了点小问题,也会对其它环节和公司整体运作造成损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雷锋甘愿做好社会主义大厦建设中的一颗螺丝钉,其意义才显得高尚和不平凡。因此,一个员工一天自觉地为公司节省一小杯水、一小度电,哪怕他是去为公司买好一支铅笔用的只是二分钱而不是四分钱,或是为公司多争取哪怕一分钱的营业利润,这都是不可忽视的对公司了不起的贡献。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道理也使我体会到,公司的人和事是需要管理的,企业里并非是个人就是好员工、好领导,好员工、领导需要企业和社会去管理、去塑造、去培养。没有一定的基本的素质,说员工或领导是企业效益的创造者,是企业的灵魂,说些人本、人性化管理,只不过是空谈。空谈和不务实的想法与做法多了,有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健康。
三,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真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文化的优劣和企业中每个人对企业文化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
用中国套话讲,企业的资源可以简单概括为人、财、物。企业中人跟其他资源--财、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人是活的,而其他的东西基本上是死的。死的东西并不是不好,从管理角度讲,死的东西好极了---因为它不会自己乱动:一台机器我安装在车间里后,它就一直在那里,我走开一会,它也不会自己跑掉或偷工减料不工作。因此,它们的生产率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是完全可以很准确地考量的,它们的实际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效果也可以一目了然。如果它们工作不足,我们知道,那往往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的资金、设备利用率不够,跟它们自己愿不愿意、努不努力基本无关。死东西的缺点和优点,都是它们非常“听话”,几乎没有能动性,比较容易管理和控制。
但企业中的人却是活的,而且活极了,是企业管理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都有自己个人的利益、需要和思想、情感,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和态度。人的生产效率,取决于他们对于其他人和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他认同你的看法和做法,他做起事来就爽快,并且会从工作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他要是不认同你的看法和做法,哪怕他还是按你的要求在做事,但他内心里在抗拒,在叫喊着要怠工或罢工,做事自然也就马马虎虎,很难发挥出他自己的主观能力性和工作时的聪明才智,工作业绩成果自然也就无法接近理想要求。
观点、看法和态度,就是文化的认同,文化的认同不是穿个什么统一的工作服,或者说个统一的礼貌语言就了事,就有企业文化了,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VI系统(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B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VI或者BI上的统一或认同,都是形式上的认同,必须以MI上的深层次的心灵和思想感情上的认同做基础;如果没有真正的思想感情和灵魂深处的对于企业文化和基本理念—企业宗旨、企业奋斗目标、企业核心理念和价值的认同,VI和BI只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假饰,一时骗骗人可以,但对企业和企业文化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大用。事实证明,没有深层次的文化上的认同,管理要让人长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的确有很高难度。
当然,文化上的认同,并不是要企业的文化一统江湖,而是要求大同存大异,让企业文化和精神既保证高度的统一性,又让企业文化保持高度的活力,要保持一种统一性下的多样性,防止企业文化僵化而死。另,文化的形成,企业中员工甚至管理者对文化的认同都会有个过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完成的事。但企业管理者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做文化上的宣传和灌输工作。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文化的形成和灌输就蕴藏在每天每日的每一个具体细小的工作当中,VI也好,BI也好,MI也好,都必须通过一点点耐心细致和坚持不懈的工作进行传播和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经典的思想工作方法,应该能给予我们的管理者许多启示。文化的塑造成和传输工作非常的繁琐,但管理的厉害功夫恰恰也就扎根在这每天每日、始终不渝的细化与打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