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3-24
- 注册时间
- 2006-2-15
- 威望
- 155
- 金钱
- 19091
- 贡献
- 3907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3153
- 日志
- 2
- 记录
- 43
- 帖子
- 3368
- 主题
- 611
- 精华
- 1
- 好友
- 97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06-2-15
- 最后登录
- 2016-3-24
- 积分
- 23153
- 精华
- 1
- 主题
- 611
- 帖子
- 3368
|
5楼
发表于 2006-9-15 19:1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人力资源整理笔记资料
第五章 薪酬福利管理
【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货币报酬与实物报酬的总和。】
【薪酬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调整;人工成本测算。】
【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心理要求包括:1(先天的)心理特征:如智力人际处理能力等;2(后天的)基础教育:如数学对大事的了解程度等;3(后天的)专业知识。】
【技术要求中对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的举例有:1在操作时,应对每个按钮的功能非常熟悉;2在汽车修理业,应对故障信号灯的意义非常熟悉;3在人工进行锅炉点火时,应能根据炉床的外观判断加多少煤。】
【监督程度的四个层次:1最高程度:监督多,被监督很少;2中等程度:监督多,被监督少;3低程度:无监督,被监督多;4最低程度:无监督,被监督很多。】
【岗位评价是对企业所设的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等相对价值的多少进行评价。岗位评价是对岗位价值的判断,进而纳入薪酬等级。】
【岗位评价的原则:1岗位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人;2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岗位评价的工作中来,以便他们认同岗位评价的结果;3岗位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
【企业中最常用的岗位评价方法是要素计点法。】
【岗位分析是普遍而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是对企业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性质、任务、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承担该职务所需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等文件的过程。】
【岗位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岗位等级、薪酬等级;为了保证薪酬管理的外部公平,要进行薪酬调查。】
【当企业确定由人力资源部来完成薪酬调查工作时,要确定调查的目的、被调查的对象、所需的信息和使用的方法。目标不同,对象不同,所需的信息选择的方法也不同。一些较明确简单规范的岗位只需简单的信息就可以实现目标,反之则需要使用较复杂的方法才能实现薪酬调查的目的。如调查问卷】
【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1.从下而上法;2.从上而下法。】
【薪酬结构指员工薪酬的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比重。应该有固定薪酬部分,又有浮动薪酬部分】
【薪酬管理制度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岗位分析与评价、薪酬调查和绩效考核为基础。】
【薪酬管理制度设计步骤:1薪酬调查 2比较分析 3增资实力 4薪酬策略 5薪酬结构 6岗位评价 7绩效考核 8特殊津贴 9长期激励 10调资政策 11评估调整】
【从性质上分薪酬结构的3个类型:1高弹性类(绩效工资):激励作用大,不稳定;
2高稳定类(年功工资);3折中类(岗位工资及组合式薪酬)。】
【员工薪酬应与企业经营目标完成程度,员工所在小组(部门)考核结果,个人考核结果直接挂钩。】
【制定薪酬计划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员工薪酬的基本资料、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资料、物价、市场薪酬水平、国家薪酬和税收政策的变动资料、企业薪酬支付能力资料等。】
【企业的薪酬策略有:1能够吸引并保留适当原工所必须支付的薪酬水平; 2企业有能力支付的水平; 3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要求的薪酬水平。】
【薪酬等级往往与岗位等级相对应。】
【在划分薪酬等级时,将岗位评价点数相近的岗位划分为一个等级。】
【薪酬调查包括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两方面。】
【薪酬的过渡办法:某员工所在岗位在新制度中经岗位评价后的薪酬等级比原有的等级低,那么处理方法可是采用该员工的薪酬等级仍按新的薪酬等级,但薪酬标准保持原薪酬标准不变,直到薪酬等级与薪酬标准一致。】
【薪酬制度中必须明确的内容:薪酬分配政策、原则、工资支付方式、工资标准、工资结构、薪酬等级及级差、奖金、津贴、过渡办法、其它规定等。】
【薪酬激动幅度是指在同一个薪酬等级中,最高档次的薪酬水平与最低档次之间的薪酬差距,也可以指中点档次与最低档次或最高档次之间的薪酬差距。】
【P200表,看】【P190图要会解释】【P201图】【P180图要看懂】
【人工成本是企业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所有费用。】
【经济性福利包括:1住房福利2交通性福利3饮食性福利4教育培训性福利5医疗保健性福利6有薪节假7文化旅游性福利8金融性福利9其他生活性福利10津贴和补贴11企业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
【企业福利中的商业保险包括:安全与健康保险、养老保险金计划、家庭财产保险。】
【津贴包括:1补偿员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 2保健性津贴 3技术性津贴4年功性津贴 5地区津贴 6其他津贴。】
【补贴包括:1为保证员工工资不受物价上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2加班加点工资 3其他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及补发的上年工资等)。】
【非经济性福利:咨询性服务、保护性服务、工作环境保护。】
【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其他工资)、计件超额工资等。】
【住房费用不包括已经统计在员工工资中的住房补贴、房租补贴、房改补贴等。】
【社会保险是由德国的俾斯麦提出的。】
【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属于补贴的范围。】
【非经济性福利的基本目的是全面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福利一般是低差异高刚性的。】
【各种福利项目的特点:补贴是低差异高刚性的;津贴中有些是低差异高刚性的如地区津贴,有些是高差异低刚性的如技术津贴;基本医疗保险是低差异高刚性的,而基本养老保险则是高差异高刚性的。】
【工资定级是对那些原来没有工资等级的员工进行工资等级的确定。包括:1对试用期满或没有试用期但办完入职手续的新员工的工资定级; 2对原来没有的岗位或没有在企业中聘任的军队转业人员的工资定级; 3对已工作过但新调入企业的员工的工资定级。】
【工资定级性调整应考虑的因素:1员工的生活费用; 2同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的市场薪酬水平; 3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
【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统计中,在岗员工年平均人数要单列其中。】
【企业利润总额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
【计算公式:】
年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企业增加值(纯收入):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总数}
=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纯收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率×劳动分配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