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您好!土豆上了你的讲课视频,非常好,这几天一直在看!在您的讲课中提到有关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您说您原来做个这个主题的一些研究,后来放弃了,是因为“关系”不能得到准确测量的原因?!根据生活中个人的体会,确实中国社会是一个重“关系”的社会。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实具有很强的关系取向。但很多时候又觉得中国人的“关系”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学术层面来看,对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的啊,早期的一些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如胡先缙、费孝通、梁漱溟等都有所涉及);港台的心理学界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也对“关系”作了很多研讨(如杨中枢、黄光国、杨中芳等都有所涉及);现在在英文学术刊物中很多都直接使用“guanxi”。我想请教下,“关系”实际上是我们研究提出的一个构念,我们只要定义清楚,并且把概念操作化就可以进行测量?你说的不能测量是中国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很模糊吗,还是我们开发的量表测得的不是这个概念呢?另外,现在西方社会学家兴起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研究范式被很多学者用来解读中国社会的“关系”,很多社会学界和管理学界的华人学者都很推崇这种研究范式,很多时候我在想西方话语体系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他们往往被定义得很明确,而中国人观念中的“关系”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们所表达是同一回事情吗?我想问下Kenneth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 n+ a" \6 o, D现在很多做中国研究的学者有些困惑,在我们中国人心里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而老外很可能不能理解。前段时期听罗家德教授的讲课,他说他现在发展一个理论是关于中国人的“圈子”理论,他投稿出去,老外评审就不能明白,说中国企业中的“圈子”就是“黑社会”啊!这种困惑到底是文化的差异造成(但我觉得在西方的企业中也会有派系或者圈子这些东西,只是可能和中国的运行机制或目标有不同而已),还是我们在学术术语上的使用上造成的? - j9 f% D6 H0 T! L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