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1-30
- 注册时间
- 2003-2-14
- 威望
- 1056
- 金钱
- 4740
- 贡献
- 38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630
- 日志
- 22
- 记录
- 65
- 帖子
- 2062
- 主题
- 163
- 精华
- 16
- 好友
- 229
     
签到天数: 413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03-2-14
- 最后登录
- 2015-11-30
- 积分
- 9630
- 精华
- 16
- 主题
- 163
- 帖子
- 2062
|
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楼主能够有所帮助。 J9 i- A8 t5 i# j: `
) r, W% A& s' n: ~ 从胜任力胜任要素推导出培训课程,是一个挑战性很大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不对等。或者说,单纯地输入抽象的、普遍性的胜任力要素概念,不可能输出生动的、个性化的培训课程。% I/ _' J- ^( a# m- X: w \
要想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等,必须从多角度地挖掘胜任力要素的内涵入手,以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培训实际为根基,补充输入大量的具体信息,并经过系统而严密的设计,才可能保障培训课程的完备性、实践性、适用性及开放性。
- o- Q5 K4 k/ H3 t5 G% D' ]( f 步骤一:胜任力要素解析/ v' Y5 `7 j+ P% i$ q
从概念解析、主观过程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每一个胜任力要素进行解析,深刻挖掘该要素的内涵,并提炼出其所对应的培训要点。1、要素的概念及本质剖析:对胜任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作深入的解析,从而框定该要素的培训要求。2、主观过程分析:按照人的主观能动过程规律,依据冰山模型和综合干预模型,从意识观念、素养特质、认知与能力、知识与技能一直到行动和结果,分析该要素的培训关键点。3、实践过程分析:按照要素在实践过程中的一般过程、流程,逐步探悉该要素在实践中的各个关键环节。4、特定情境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该要素放在不同工作情境下再进行衡量,发现其独特的培训要点。5、工作实践及问题呈现:回到工作实践中,结合前期访谈的素材,分析经理人在各要素上的具备程度、体现方式、存在问题等,从而使培训要点的提炼更切近实际。/ t7 ~7 p) B: g: |+ ^* y
步骤二:培训要点与培训单元 w Z; G/ d" \$ [* I
培训要点的解析过程是一个从概念到实践、从内涵要求到行为标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定义每个胜任力要素的核心元素。对培训要点进行归类组合,形成多个培训单元,从而框定各胜任力要素的主体培训模块。
! n$ _6 M' Y( n* @- ?3 O# F “培训单元”是对培训要点的归类组合,也是各要素培训内容的模块划分;培训单元构成了各个要素内在的培训内容架构,为培训课程的设计奠定重要的框架基础。8 h0 n/ D5 L d9 Y( R g
步骤三:胜任力要素的培训要求
7 S0 w! C3 E0 F0 M, ~ 依据培训单元及其对应的培训要点,对各胜任力要素的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设想,从而确定各领导要素的培训要求。“培训要求”是对“该要素应该如何培训?”这一问题的整体解答,它抽象掉培训对象的差异,从一般意义上对各要素的培训方案的总体设想;它是在课程设计前的过渡性分析,为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奠定总体思路。; Z6 v9 D! m" @
步骤四:不同层及岗位培训侧重点差异
) p, l: y$ q/ h3 n$ T 我们借鉴国际通用的岗位分析及岗位评估的方法,建立起8个维度的分析对比体系,全方位地揭示不同层及岗位在每一个胜任力要素上的培训侧重点。
5 ~2 N* ]- [) U$ g% E 步骤五:培训课程设计9 e( |( O" \6 t
以“培训要点”为基准,以“培训要求”及“培训单元”为蓝本,结合各岗位在各要素上的培训侧重点差异,分别设计对应的培训课程,形成分级的《课程目录》。: H0 r! \/ v5 L
步骤六:课程定义与描述; N9 i' z7 p$ m; L# e
对每个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定义,制作《课程描述》文件,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培训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课程实施建议等。, l l. D8 B# E. b# K
步骤七:课程分层分类
" G$ ^! |' }% @% `; V1 G 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理人的特点和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布与组合,梳理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