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5-30
- 注册时间
- 2009-2-27
- 威望
- 599
- 金钱
- 7877
- 贡献
- 120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9677
- 日志
- 35
- 记录
- 8
- 帖子
- 521
- 主题
- 160
- 精华
- 1
- 好友
- 116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09-2-27
- 最后登录
- 2015-5-30
- 积分
- 9677
- 精华
- 1
- 主题
- 160
- 帖子
- 521
|
在如何对待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老员工问题上,企业老板们常常陷入两难。笔者根据多年的咨询经验和对案例的分析,按照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和处事原则,总结出使老员工“安全着陆”的七步法,一般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参照七步法的内容和步骤实践,均可不同程度解决老员工的问题。
$ N! {9 V0 ?& {8 O, K9 ~* a1 {) D# k* Z; n( s) T
第一步:正确认识,坚定信心
- b E; _- E! A3 h1 r) f" z+ Z
" N+ i; h( J( B+ I5 v1 v+ V 解决老员工的问题,经常是老板的心理问题,仁义的老板们经常自己过不了心理那一关,总觉得放弃老员工有违道义。其实,组织新陈代谢,是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适者生存,企业中员工的发展,也有个适者生存的问题。作为企业家千万要理解这个基本规律,这不简单是企业管理和情感的博弈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遵循客观规律,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问题。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多少可以让老板们减少一些心理愧疚,在处理老员工问题上意志更坚定一些!
" t% @; D, B- K# Z& b
$ _3 a* A6 Y f3 ^# c 第二步:盘点人事,区别对待
6 u9 y7 m6 o3 J2 }( q9 C8 h/ u( C \
老员工中也不是人人都不行,在解决老员工问题时,必须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一般来说,可以把老员工分为三类:一是要保留的。善于学习,与企业同步成长,并且在企业经营中挑大梁的员工要保留,甚至进一步提拔重用。二是需要帮助提升的。对于知识结构老化,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可能是天天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学习),有跟不上形势苗头,但尚未酿成大错的老员工,则应该果断“命令”其学习(像强制李云龙进入解放军高级指挥学院那样),对其设置助理,分担其繁杂的日常事务,使其能集中精力学习。方式上最好是送外脱产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看看那些先进企业是如何做的。三是要清退的,那些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甚至对新知识具有抵触情绪,不按规则和制度办事,经常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老员工,则坚决从关键岗位上拿下来,不能犹豫,越早处理越好,避免给企业酿成大祸。 " U- a4 u0 I+ D+ \) c
$ v7 D% x" \/ y0 u% @
第三步:充分沟通,兵不血刃
7 Y/ I! f4 y/ g! o, b' g
# m9 `. U9 ?5 q+ a. _* ?3 J. u" U& ~, r 对于要拿掉的老员工,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不管理由有多么充分,都要通过充分沟通使老员工认识到新陈代谢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充分沟通使老员工感受到老板的心里装着老兄弟、老朋友,只是企业发展不得已而为之;通过沟通使老员工们换位思考,理解老板的难处;通过沟通使老员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不留后遗症。当然,沟通的技巧很重要,要因人而异,对于直率的人不妨开门见山,绕弯子反显得矫情和虚伪,容易形成心理对抗。对于那些恋旧的老员工,不妨从怀念往昔岁月开始,让他们感觉老板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勋和友谊,不愿放弃他们,只是企业发展到今天,过去那些粗放的打打杀杀的土办法已经不再适应企业发展,企业需要精细化的科学管理。要使这些老员工能理解大局,最好自动请辞,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
; v* O: ^5 T& h8 g; l
" o9 \& Z2 a8 ?! ]( `* Y 第四步:虚以高位,以位置权 ; U; I% U' G- n0 w: w$ ]7 e
! }% T* P- A, ]1 X" f7 z 要使老员工从重要的经营管理岗位上退下来,尤其是那些一起创业的老兄弟必须慎之又慎,要善待他们。实际上善待他们也是在倡导一种对企业忠诚的价值观。对于这些创业元老,虽然通过沟通使他们认识到交权的重要性,同时更要授之以高位虚位(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对于他们的忠诚和历史贡献给予极大的认可和嘉奖,使他们成为广大员工的楷模和榜样。这样做可将“坏”事变成好事,既达成促使元老们自愿交权的目的,又倡导了忠诚企业的价值观,可谓一举两得。
7 a! N3 `4 t3 [) }2 v$ w4 J! i6 E+ B4 o7 B
第五步:经济补偿,还人情债 8 D9 V2 \% f5 r0 v6 f' q r5 j8 D
0 v$ T3 C( y3 F) J1 h
有些老员工难处理是由于老板欠了人家的人情债。比如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企业的积累远远超过员工应得的分配,老员工勒紧裤带过日子促使企业迅速发展,以至有了企业的今天。对于这些为企业发展立过汗马功劳的员工,老板是欠着他们巨大的人情债、经济债的。碍于人情,老板们就难以狠下心来抛弃这些老员工。因此,对于那些计划请离的老员工们,要尽可能给予合理的(甚至是丰厚的补偿)经济补偿。这样于情于理都能使那些重感情讲义气的老板们良心稍安。 & h0 h9 b- G7 ^
, U9 K/ L2 N- Q/ H 第六步:后续关怀,宽慰人心
6 }" C3 E4 D, U: z }9 Z/ Z0 E4 b" |1 Y
善后工作很重要,但许多企业老板在处理老员工的问题上,恰恰缺少这一关键步骤,以为人走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人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为了不留后遗症,对于离开企业的老员工,老板们还应该多关心,适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一是避免在企业中产生一种人走茶凉的冰冷文化,人走后还能一如既往获得老板或企业的关怀,更能彰显企业和老板的真诚和仁义。二是对于一些树大根深的老员工,妥善对待他们,也是避免他们离开企业后利用留在企业中的影响力给企业制造麻烦。
: o0 [/ r, s7 Z+ v: V2 |, g. ` Y) C# w" A1 Y, ]+ \" }
第七步:完善机制,不再两难 * \ L% Z/ k5 g0 ~
老员工离开,不管用了什么办法,总之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新员工总有变“老”的一天,为了使企业今后在如何处理老员工的问题上不再两难,企业还必须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企业只有通过建立唯能是用、能上能下、适者生存(社会就是这样要求企业的)的用人机制,并使员工习惯这种文化和制度,谁来谁走,都是企业制度使然,不再拿人情说事,也许在处理老员工的问题上就会简单许多。
) I9 X; O: a/ b# \* @0 F r5 w$ \( d9 o
3 K/ O5 b. w8 J) \9 S
|
-
总评分: 威望 + 10
金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