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 peerless 的帖子
' _2 C3 A6 s% e+ n: A8 m$ u L3 [ 体系: 1、绩效结果和岗位工资以及绩效工资挂钩可能使得工资浮动偏大,如林某的这种情况,无论其它问题如何,两个方面均减少这种对应形式使得员工心理上很难接受,如改为仅和绩效工资挂钩,那么此公司的薪酬结构较为合理; 2、员工的工作完成度是上级对员工工作的反映。这里的情况不一定能全面反映了员工的工作情况,考核维度稍显单一。另外从林某提到的“经济目标责任不应由他承担”,这样的话语,以及我们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看,不难理解,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其它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可以考虑另外加入一两个考核人主体,让考核尽量客观。 3、从同一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同来看,这里的原因可能是员工对制度了解不清楚,还有一种可能是绩效考核制度侧重了信息系统这种数据统计指标,而把效益工资这部分的比重放低了。如果是前者,那进行制度培训,加强宣传,并且案例中也提到了绩效制度是新的,培训不能忽略并且要给予高度重视;如果是后者,个人认为效益工资在考核中的权重应相对较大,同时加强培训。 人: 1、林某完成工时距离标准工时距离差距很大,这个很有可能的原因是上级未安排任务,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一是上级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二是林某本人的原因到这了上级在该考核周期未给林某安排任务。如果是前者,上级要在一视同仁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而不是采取压迫手段;如果是后者,作为林某需要反思是否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或方式不妥当或者其他个人原因(稍有点跑题,不过现实中可能存在),才使得上级未分配任务,和领导搞好关系也很重要。 2、绩效专员发现林某的上月的工作情况很差,并未找到林某或者林某的上级进行沟通。绩效专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和林某沟通工作实际情况,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果在这样的沟通为前提的情况下,我想林某也不会冲进董事长的办公室。 个人浅见,欢迎大家不同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