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5-13
- 注册时间
- 2006-4-29
- 威望
- 241
- 金钱
- 17023
- 贡献
- 4770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2034
- 日志
- 8
- 记录
- 4
- 帖子
- 1060
- 主题
- 65
- 精华
- 0
- 好友
- 90
签到天数: 4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06-4-29
- 最后登录
- 2015-5-13
- 积分
- 22034
- 精华
- 0
- 主题
- 65
- 帖子
- 1060
|
一直都想写一篇东西,也算是系统总结一下自己职业选择上的想法,虽然肯定自己也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但感觉这些思考见到的少,也会比单纯的一篇篇面经实用得多(面试就是包装好自己而已),部分师弟师妹看了还是可以借鉴一下的。下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和若干要点来给予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师弟师妹参考。全文思维导图列在下方:) ]5 E9 h" O' F; D1 y
& z4 e7 c) @0 I+ q! N% _# j3 I工作核心的是三个要素:行业,公司和职位。下面我也会逐渐谈到。不过我还是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来排序写下面的内容。行业与公司会在外部视角中分析,职位则会在内部视角中略谈。& X( T" b3 z* V6 F: J" O
) I4 C+ R5 Q; f2 H9 M(一) 外部视角——选工作:* h2 p' H0 c! B
工作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北大光华学子的眼中是:一流的人进投行,二流的人进咨询,三流的人进500强。在很多企业家眼里,500强是死得最快最不利于人才发展和创业的地方。而在许多职业经理人眼里,500强是大学毕业最好的起点。所以各种观点都应该听,关键是搞清楚背后为什么大家会这样说,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学会去综合多个视角考察很重要。
% A# m' _$ \7 M) Z& ` s6 `5 L% X4 r4 T' \0 _! T( o% y- P1 D& m
01 行业前景:行业永远比公司更加重要。也许你进了一家很牛的公司,但是,它处于一个夕阳行业当中,那也是很悲剧的。举例来说,你进入了全国最好的电脑维修店。但是维修这个行业已经越来越走向下滑,消费时代的到来,导致大家旧的物品都直接废弃不再修理了,那么你这家修鞋店处在一个叫做修理的大行业环境中,也是不会有太大发展的。更现实一点我们大学生常考虑的行业,比如零售业前景就值得考量,因为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正逐渐取代零售渠道,渠道利润空间成长受限。当然在三线到五线城市零售还是主要模式,同时宜家此类的大型零售还将长期存在。所以这些思路就是需要自己去了解判断的。
: n8 X: R( W5 j% [5 ?, ]& A: N5 ~而比如,现在中国很多行业增长就很快。互联网行业和IT行业就诞生了很多奇迹,有些很小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虽然现在势力小员工少薪水低,有一定风险,但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其他资源,潜在发展空间巨大,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挑战生活”模式(后文提到)的首选。而另一些如能源,化工,医药,增长势头稳建,也能有较好的发展。新兴的行业更是有无穷的机会,要抓住机遇。金融则自然是所有行业中的金字塔,不过可惜得有那本领才能揽活,而且看你做什么,在金融行业这个金字塔的第几层,其工作时间与回报也不一定成正比。话说回来,正所谓行行出状元,这里主要是确认你去的不是一个夕阳行业,而这个行业你也比较感兴趣,那就还是不错的选择。5 ^/ m- Z2 X- _) k( |6 V2 H
3 _- e. M3 X o7 |7 G# ?* }* [02 定位——细分行业内排名:这里的重点是细分细分不断细分的思路。一般情况下,进入行业第一的公司永远比第二的好。同时也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考量,就是如果能做到一个细分行业的第一也很好。比如我所在的公司TP-Link,虽然在IT类企业里排名不在第一第二,但在终端无线网络设备领域排在第一,全国市占率达到70%,遥遥领先任何竞争对手,世界排名也上升到了前三,海外市场前景一片广阔。在行业第一的公司学习与工作,你会有希望成为一个细分行业里的专家。而越专精的人才也就越具有高辐射价值。/ L, ]' W1 F. ^$ B5 F5 f/ G* u
而再举个大家熟悉的快消的例子,在快消领域宝洁是第一,但其并非在每个品类的排名都是第一,一般来说洗发水会是比较好的部门,其洗发水系列四个品牌占据了中国洗发水市场前五中的四席。而如果你进了联合利华,那么就尽量选择他们的拳头产品,比如立顿,那么你也是中国快消业中茶业领域第一的品牌下的专家了。而高露洁虽然拼不过宝洁,但如果你立志成为牙膏专家,这里也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这里说的是很泛的,进入公司要有更深入的定位,比如是牙膏领域360全效牙膏系列的营销专家,或者是牙膏领域硅成分高纯提取的研发专家?又比如之前有朋友在实习的GE,IBM,就会有很多部门,比如GE就有金融,医疗,航空,传感设备等等。哪个部门在细分行业排第一呢?做具体哪个行业的什么职位呢?这就有学问了。这就是在一个公司内部的行业选择。所以职业选择并不是选一个公司或一个大行业那么简单的。: y1 ?- ?' N; X9 i% X5 _ R: X
" M8 b. ]. o) ?% y( s5 e7 U$ L5 S5 |; ^
03 公司前景:公司仍处在高速发展扩张的阶段,也就会有很多机会继续发展。如果追求“挑战生活模式”,那么往往大家都在打破头进去的企业就要慎重考虑,因为成长快,收益高的好机会往往出现在还没有太多人发现的时候。企业变得家喻户晓,太多人去的时候,往往那是一个更符合“舒适生活模式”的机会,薪水高,福利好,培训多,但压力大,任务紧,要求多,成长机会变少。同时舒适也是相对的,如果竞争者太多,自己随时有被同龄乃至低龄员工替代的压力,那么在里面也不会过得太舒适的。等你拿高薪的时候,上面成本控制的老板会每天盯着你,如果你创造不出对得起你百万薪水的价值,那开掉你可以随时为公司节省大笔开支。) v0 @& D6 q! o( }$ I1 D& E
关于公司的信息,要学会动用多种渠道去调查,取证,了解。寻找在公司内工作的人脉打听内部情况,如果是自己岗位的就最好了,直接取得一手信息;Google,百度出来各类新闻资讯,查看公司的正负面新闻,看看整个公司的文化是怎样的,是否跟自己价值观有冲突;尤其多找年长于自己的朋友帮助分析,比如在社会上工作了十多年的,以及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师兄师姐,经常多交流交流,他们的观点和分析会比还在校园里的我们成熟得多。
! z# v Y2 E& k% y# K6 m3 _% C0 @! l% e w
04 熟悉度/兴趣度:由于我们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经验有限,所以在之前实习感想的日志里我也提到了,推荐大家一定要去实习,了解自己的真实兴趣所在。同样是在IBM,我们广州Office当时几大业务部门40多个实习生,有的就很喜欢,觉得学到很多东西;有的觉得度日如年,做的事情很繁琐无意义;有的觉得这种超大型外企的风格很爽,讲究系统,团队作战,合作出击,有身份有地位;有的就很讨厌这种层层汇报,万事请示,每天数十封Email的管理系统,休长假回来查收回复邮件都要一天;有的觉得大外企商业模式成熟,工作稳定,培训多,发展空间大;有的觉得外企神马的都是浮云,国企,公务员系统要稳定得多,或者民企才是未来中国的希望等等。
/ Y4 O$ L5 K2 s; p7 S$ v所以很多事情,没有实习之前是想象不到的,实习过了才会更了解公司内部的运作机制,也才会更明确自己的性格倾向和兴趣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感兴趣的公司职位,那么你每一天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根本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很有压力的工作。比如经过实习我就发现自己确实对IT的高新科技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能够不断有新的挑战和变革产生,也为后来的职业选择做好了铺垫。4 d! d; @8 m- b6 K! p- I
1 z/ J0 A* M: B! n% _05 你的老板是谁?很多工作多年的朋友跟我提到,“其实你们小屁孩都不懂,你刚出来跟着谁混才是最重要的,胜过了其他的一切。”遇到了一个好老板,他便能有心认真地去培养你,给你很多机会去发展自己,提升能力。能力提升了,你能承担更多责任了,那么升职,加薪那些其实都只是你能力提升后的副产品而已。4 d3 ?: l! D( n. P ~$ D) a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并不是那么慧眼识人,并不是那么栽培下属,并不是那么愿意放权,那么你的发展速度都会直线下降,即使你在你认为最好的行业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所以其实有一种工作模式是我们大学生很少想到的,那就是先认识了老板朋友,然后直接去你认识的老板那里去工作。那么明显你会有大得多的发展空间。看过一些员工跳槽的数据报告你就会发现,很多员工跳槽并不是因为工作不好,而就是忍耐不了老板了。所以这话分两方面说:第一跟老板相处的本事是因人而异的,要配合不同老板的行事风格工作,不过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多讲了;另一方面如果你在开始时有机会认识你将来的老板,那么一定多分析多了解进行判断。比如一般任何公司面试到后面几轮的时候,老板会亲自出来见人,这时要抓住机会反面试。5 E9 W: t! O! G- ~3 w, @1 O& P
' z$ F h) i# a& A0 e( X
06 薪水:虽然很多工作多年的人都提醒我们起薪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往往还是没有听进去。毕竟年轻一无所有的时候,确实无论是谁都还是很容易被金钱所诱惑的。这里可以换一个更高层次的思路来思考——老板思路。就如之前一个企业家朋友跟我聊到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找那些工作给那么高的薪水?你一个大学毕业生,能为我创造每个月7000,8000元的价值?所以我们总是喜欢由己夺人地想“2000,3000在一线城市很难生活”,“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拿这么多钱的”,“太对不起我的学费了”,却很少问自己究竟能创造多少价值。自己干的活,能创造的价值对不对得起那么多工资。逆向思考的话就会发现问题。
+ S4 n; N5 o5 y2 F6 U) R讲回老板思路。如果企业老板决定刚开始薪水很高雇佣我们大学生,那么往往情况是其对自身的培训系统高度自信,同时其企业本身已经高度发展,有很多坑来放我们这些罗卜,或者换个角度说,是确定能够把你这只高潜力铁钉经过系统培训后变成一颗完美的螺丝钉,填充在一个能创造大于7000,8000元价值的地方。而在一般的企业中,并不是说企业本身有什么不好不发很高的起薪给你,而是如果你是老板,恐怕你也没有理由花那么多钱雇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大学生。还要我花钱培训,多麻烦啊,还想要多少工资?起薪自然不会高。自己之前一位年长朋友跟自己分析得好:工资从来不是谈出来和要求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说话的。正确思路正应是“老板思路”:我凭什么应该付你更多钱?自然是因为你能力已经远超出你拿的工资了,每个月为我创造300K的利润自己才拿3K,我都看不下去了。估计我再不给你涨工资,你自己没跟我谈就从我们汇丰跳到渣打了,那我就亏大了。所以赶紧主动给你加上。
! ~$ ^6 f, B7 ~8 n. j所以薪水高好,但起薪高不一定好;薪水低不好,但起薪低不一定不好。关键学会分析清楚,为什么这个公司会给你开出这个价格?比如也有些企业是靠超低底薪+提成来转嫁风险到你身上的,这种工作你风险很大了,收益也不一定好。又比如有些传说的国企,工资单上写得很少,但是每天给你发油发米发电话卡书卡撑死你,单位食堂是6块钱一餐的自助餐,菜式比四海一家的还好。这时再给你高工资,你自己觉得好意思吗?而且话说回来,这种年轻时这么安逸,一眼望穿的生活不见得对每个人都是好事,得看个人需求。总结起来,关键还是要自己分析数字背后的故事,看你喜欢什么。$ Y, w2 i3 g1 {6 l k' c9 H
$ Y" f. Y$ z# h( d4 {6 @! o; T% F% i
4 q- e6 L+ a0 _' z
(二) 内部视角——查自身:
' r, W* T, r/ M3 N9 P3 P外部的是对公司的要求,内部也要考虑自己的条件适应什么样的工作。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点都是不同的。工作了的师兄跟自己分享的重要经验也都是:从来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大学期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内观,想清楚:自己——你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 r& F# F1 ~$ p: z9 X
4 k6 F! x6 v j01 生活模式匹配:选择工作,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个人看来,生活基本上是有两种模式的:一种是“舒适生活模式”,好处是波动小,收入发展稳定,社会地位看好,未来有保障。但能承载的机遇也会相对少,视野会受到一定局限;另一种是“挑战生活模式”,好处是承载机会多,视野广,有回报潜力,未来有可能一夜暴发,但是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和未知的挑战,比如薪水不是那么高(2K, 3K都有可能),短期内福利不怎么样,公司与个人发展前景也存在变数。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在这两种模式中取得平衡,只是在两个方向上的倾向性因个人有所差异而已。所以首先你需要选择自己倾向那种生活,倾了多少度多少分。如果是更多倾向“挑战生活”模式,则会跟下面的“创业联系”要素相关,否则无关。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我个人较倾向“挑战生活模式”,因而之后的分析都侧重于此方向。倾向于“舒适生活模式”的师弟师妹可以逆向思考进行参考。
! j0 {+ Y; q1 {: s/ u2 E; f- T0 E! T) D*创业联系:个人觉得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男人,这辈子不创业实在可惜。当然创业是看个人具体理解的。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自己开了个小卖铺或者零售店,而是要有企业家精神,要能够负责任地去承担,担当。能够承担的责任越大,也就能扛住更多的压力和风险,应对更多的变数和挑战。到最后也就自然能扛起自己的事业了。所以也有些时候,同样的公司同样的职位,每个人取得的成就却截然不同。关键是从这份工作当中,你是否勇于担当,责任感提升了多少。, b- H* @; ?1 H' n$ S" D1 ^ s1 d
谈到理解,又有一种创业叫内部创业,也就是说公司本身提供的工作,恰恰就是一个开疆拓土的过程。比如我所在的TP-Link,我们去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就是一个开创事业的过程。在这里面涉及到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人员招募,渠道管理,库存调控等各方面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过程,非常难得,值得长期干下去。当然我认同社会分工是有不同的,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女生可以不必强求创业联系这一要素来考虑职业选择。
4 @- I0 K1 R5 b+ `+ Q
$ m2 ?" u9 ]1 N) u) d- j1 ]' E2 M( L02 各类职位概况:职位的选择是高度个人化的,这个谁都不可能一两句话告诉你你适合做什么职位。所以后面我也会提到一些方法帮助明确职业需求。
. \! v- C, I9 |5 n就个人肤浅的理解,一般常见的公司里的职位基本上是以下几种:销售Sales,(市场)营销MKT,研发R&D,财务管理FM,人力资源HR,技术支持(IT Support),行政/后勤Admin./Mgnt.。一些职位会也只会存在于一些特殊行业中,如医生护士,大力水手,消防员警察,自由口译员等等,在此限于篇幅不做讨论。
~* p, s& Q, o% G2 C' T销售主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对点直接销售,即你直接卖东西给终端消费者,比如IBM,华为这类的IT企业直接参与投标竞标,搞定客户后卖机器;另一种是渠道式的间接销售,即你把渠道架设起来,让下层广阔的渠道商来销售产品。你或者是进行渠道的开拓,或者是渠道的管理监督和维护,主要是促进和提升渠道的销售量。著名的快消公司如宝洁CBD之类干的就是这事。而销售这两种模式的决定取决于产品的类型:即产品是走数量(Go for Volume) 还是走价值(Go for Value) 。比如IBM主要卖的是大型服务器,随便几台就上百万了,所以其主要走Value路线,那么之前的PC业务的过于Volume的路线就不符合其企业发展目标,所以才会被卖掉。
$ g- R$ A+ m @4 n0 J( ]这里可以以我个人为例来说明职位的选择。比如我一直都在做外联公关工作,总觉得跟人接触的工作是最有意思的,性格里也是很喜欢结交性格各异的朋友。销售就是一个要不断跟客户接触,阐明价值,说服影响产生合作的过程。而客户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性格也不一样,这种影响的过程就会充满挑战,很有意思。同时销售在我个人看来是商业世界的最好起点,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J, a% C9 N& u5 v
而比如一些同学有技术特长,那么做研发就非常好。先当今环境中,最好的技术是要能够商业化的,而只有企业才能给你一个平台去孵化最好的技术,并且马上运用于社会生产当中创造价值,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如果进一般科研机构,不排除你研究的东西到死那天都没有人知道的可能,很凄惨。另一些同学比如有商业思维,喜欢研究大众心理和需求引导等,又喜欢在固定的地方工作,辛苦一点也无所谓,那么市场营销MKT就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都是因人而异极其具化的选择,因此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具体还要自己研究。
, E& H5 W; B/ y9 A: q# I) b* B% [0 f- F' j
03 职位的其他分析:除去基本情况,还有很多关于职位的内容是要具体分析的。你的职位在这个公司是否是核心职位?举例来说,对于快消类企业,以及一般销售走的是前面提到的Volume路线的B2C企业来说,市场营销MKT是最重要的环节,消费者主要是受到大众宣传的影响来作出购买决定,从而引起公司商品售出,价值被创造,所以市场营销MKT是核心职位。而对于另一些走Value路线的企业,或者大多数B2B企业,比如IBM,产品是靠销售人员Sales面对面影响客户,通过对单一客户,或在客户组织内建立关系、引导需求、引出决策来实现利润创造,所以Sales是公司的核心。
9 d! e' J G1 r3 Y% V# R又例如,你的职位的前景如何?比如之前自己宣讲会听到的一家外企,刚刚在中国发展起来,销售渠道正在快速构建过程当中,那么此时你进入做销售,其成长空间自然非常广阔,还有大量的城市需要你去布点铺网,很有成就感,你也很可能在短暂的将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管理更大的区域。而另一些替代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同质化也严重,那么你要想脱颖而出继续上升,一方面面临更强的竞争,另一方面上升空间有限,那就可能需要再多考虑考虑。当然这因人而异,这样的工作是很符合“舒适生活模式”的。
$ _2 n1 F: g2 j0 Q* J' _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即使是最好的公司也有不理想的职位。比如凤姐不就不满意之前在500强的风光工作而毅然辞职了吗?而即使是最烂的公司也有很有前途潜力的职位,比如什么小公司的总裁助理,什么即将上市,配原始股的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都好,都会有机会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或者有很高的回报。所以职位的分析必须高度具化。4 f" h% i! f; w# L5 h7 f+ v; M% }
- s. {. \0 f9 T0 Q; L' J
04 性格考量。你是什么样的性格?这里面有一些主要的分类,比如:你是更喜欢跟人打交道还是跟物打交道,决定了你是走销售,营销,人力资源方向还是技术支持,研发,财务方向;你对数字敏感程度如何,决定了如财务,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对数字依赖程度不同的职位的选择。. t% W0 m B+ e4 x6 e
其实我们有时最难考量的是自己。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客观工具进行有效的评测。《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是我一直跟向我请教职业发展问题的朋友推荐的书,可以通过一套有上百万人运用过的经验系统总结出你34个特征主题中最有优势的主题,准确性相对较高。这里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而非总是在弥补自己的劣势。俗话说:周身是刀,把把不利。不要带那么多刀,带一支枪,不断熟悉用好这支枪搞定一切就可以了。欢迎测评过的朋友发送测评报告给我互相交流。
+ u; [9 E5 e& }7 j# ^. l% x+ l《MBTI 16型人格》也是很好的工具,但是建议多做几种类型的测试。比如我做完就会发现其实有三个性格的偏向:ENFP,ENTP和ENFJ,那就要三种都综合起来看了。工具都是参考作用,但是更多的参考能更便捷地帮助自己了解自己。我的一个培训师朋友,也是专门为500强员工做培训和为同学们做求职指导,16型人格分析的。有需要专业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联系我。3 k) A; P3 `3 v8 e+ s9 e
除了客观的外部测评,更主要的是要给自己机会去分析发现自己的性格所在。所以要Step outside your uncomfortable zone, 学会去体验各种不同的东西,都经历了也就能够更好的分析了。多做学生活动,做组织事情,多实习,多交朋友,多读书思考,多用心分析,自然就会悟出很多东西,然后逐渐完善和明确自己的性格。
3 R4 K" {2 r' c& H7 R. |0 ?( g' b' X& {" k5 ^. D
05 能力特长。这里的部分内容在之前“02 各类职位概况”也提到过,不过这里主要是强调,应该把能力和专业区分开来。4 J# R/ ~; S/ l* Q$ A
很多同学找工作时喜欢直接依赖自己的专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最科学的思考方式,是首先应该学会明白专业背后还学会了什么东西,真正变成自己能力了的是哪些。找工作靠的是能力而不是专业。比如我是学英文专业的,但是经过专业口译培训,有口译证书和大量口译实战经验是更好地证明我英文能力的方式。其次,要思考除了专业带来的,自己还有什么能力?比如善于出面组织协调资源还是善于在幕后给出逻辑性的操作实施方案?是善于人际沟通还是善于严谨务实的数字文字工作?这些要思考出来,然后就是根据自己的这些能力,去思考我可以做怎么样的工作。最后想办法能够给出实例量化阐述,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1 y. W( A6 K; Y" O
当然,从能力出发思考有时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过度依赖。俗话说:失败的人的思考方式是,我有什么,我能用我有的东西做什么。成功人的思维方式是:我想要什么,我要为了我想要的东西去做什么。所以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是重要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多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把性格要素排在能力要素前面。古人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是有一定道理的。
4 E7 W; T; ~. y( t- M2 f9 |0 k) {2 [% T4 ` r/ T$ ?) W
" U# q, w: c# }7 m: E, j$ R
(三) 其他补充:
1 P w8 _' W1 J+ a4 c6 X01 没有客观的最好,只有心中的最好。企业不是完美的,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你真正爱上了一个人时,是因为你喜欢他的优点,同时又能够包容他一切的缺点了。所以这时就要懂得取舍:哪些因素,特征是我第一看重的,第二看重的,哪些又是最不重要的,第二不重要的。这样才能帮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上面的排序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排序肯定是有不同的。* z: N2 K5 J3 S% E! ~
02 不要盲目做OFFER霸。现在大学和社会很浮躁,总觉得拿OFFER多才是自己实力的体现。其实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拿的OFFER多了,最后就变成到工作遇到问题就会想:想当初,如果我拒了这个XXX,去了那个YYY,会怎么样地爽WW。心态浮动得静不下来,最后工作了2,3年还是什么工作都没做好,而当初只拿了一个OFFER的同学早就沉下心来作出一定成果了。另外其实仔细观察也会发现,有不少拿了很多OFFER的师兄师姐,其实恰恰是职业定位不清晰的表现。所以最关键的是要精确打击,努力满足自己最喜欢的企业的工作的要求,拿下后立志好好干下去,那就足够了。0 `" T8 l1 K! o
03 认识自己,勿人云亦云。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学生群体里的思维和处事模式具有令人感到恐惧的相似性:很多人想考公务员,很多人想考研,很多人想进大外企。究其原因,第一我们的信息来源有限,很多时候限于同龄人的交流和校园里几个老师的局限观点,即使上网也最喜欢来校内网看看同龄人在干什么,缺乏跨年龄,跨圈子的交流,也就难产生新思想。第二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尚处在成型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就容易受到他人的思想动摇。关键的不是有这种想法或者这种想法对不对,而是如果问到你为什么这么想的时候,你要能够阐述清晰的1,2,3点这样选择的理由,主观的客观的,SWOT分析后的清晰答案,而非是一个个“反正我喜欢”,“就是挺好的”等等一个个人云亦云盲从的回答。% d9 a. V% U! o; B! c
04 不想做但必须做。结合03点和自己的情况来说,有时也会走到极端,认为一定是逆众而行才是最好的。不过有些事该做还是得做的,虽然意义不明显,但是经历了还是有好处。比如大量无意义的网申后,才能保证自己看到心动的企业时能精准拿下;经历了许多无意义的面试之后到了面试场合才能懂得认真倾听面试官问题,做出合理反应,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回答起来逻辑清晰而有条理。: D- c; {* b: c! ~- w) \
05 读书,行走,交流和实践。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有人说: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升,20%来源于书本阅读,30%来源于人和人的交谈,50%来源于自己的实践。不论比例如何,我个人觉得这几个行为概括除了我们提升自我视野和能力的仅有的几种方式。多做以上几件事情,同时做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边做边将现实与未来相连接,这样比起一般的同龄人,会成长得更快更好,在职业上,也会有更多元的视野去帮助自己选择。
2 \0 s% `0 {* |: h; t4 f- G
. _6 G& N2 v }: o7 O) J
1 H3 y& ]- j) G9 e7 S3 ?自己在职业规划和选择的道路上也是走得很辛苦,也希望能借一己之力给还在校园里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虽然说了很多,但肯定也还有不少说一漏万的地方,或者自己视野有限分析有误的情况,欢迎大家指正,有不理解和困惑的地方也可以继续交流。% Q; }; }7 s+ b' H
|
-
总评分: 金钱 + 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