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5-1
- 注册时间
- 2002-12-17
- 威望
- 42
- 金钱
- 83898
- 贡献
- 262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8656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201
- 主题
- 1626
- 精华
- 1
- 好友
- 14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2-12-17
- 最后登录
- 2012-5-1
- 积分
- 86561
- 精华
- 1
- 主题
- 1626
- 帖子
- 7201
|
[B]加班管理制度怎么完善[/B]# g/ x; Y2 Y4 ~, l) z
) `/ z# ~# h3 n* v5 v+ ^! N & X( a* ?0 @- u# f- s# M- [4 `
加班管理是员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容易令劳资双方产生矛盾的一个环节。今年7月,普华永道公司因为加班制度的不合理,爆发了一场长达两周的“罢工”事件,令业界震动。加班有时会成为员工和企业的一场博弈:企业害怕员工磨洋工,把8小时之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拖到加班来完成;员工也害怕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无偿占用自己的加班劳动,借故不支付加班工资。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双方的这种心态:
4 N9 M; v; x6 I5 \6 c& Q& O
: W8 k6 A! J' ]- S9 \! B 某制造型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决定严格控制加班,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需要加班的员工,必须在加班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6点前,把经过直属领导批准的加班申请交到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负责人在上面签收时间,包括日期和钟点。没有在规定时间提出申请的员工,即使实际上加了班,也视为无效,不发给加班工资。此外,加班申请上需注明预计需要加班几个小时,实际加班时数与计划不能相差太远,部门主管和领导需要对加班时间进行监控和评估。
! K/ a3 V) t( ?9 v$ [# q
5 L! A# K5 T" g" _% I$ Z 规定出台后,员工反应很激烈。大家提出三点疑问:
7 M9 k+ o$ o: s
$ v0 I' [7 Q, ^, {: M 1、有些时候,加班是由于企业出现了突发状况。谁能够准确预计自己什么时候要加班,需要加班多长时间呢?而一旦错过申请时间,加班就变成无效劳动了。 - e0 r1 L% v. B0 [! q" K
! E p2 ~ ~8 \: q 2、加班申请首先需要直属领导批准,但哪些加班能够被批准,哪些不能,没有一定的标准。
/ ?: i- ]; ]; a
3 _6 m7 @1 j! I5 F# Z ? 3、虽然公司对加班时间有监控制度,但漏洞很大,员工只要到时间来打卡就行了,至于实际上有没有加班,神不知鬼不觉。这样如何保证加班的公平性?
8 ~* P1 F* P0 P: |9 [! K# |. ` ; `' x" B; U$ l! m9 P1 j# P0 c
员工们认为,公司出台这个规定,就是变相逼员工不要加班,或者加了班也不发加班工资,因此怨气较大,对公司的满意度下降。 1 x# _8 A0 j; s! e$ w7 V* B4 Y9 n6 R
9 ~0 i- A- ?$ z* W( s
在上述案例中,公司该怎样完善加班管理制度,才能消除员工的意见,提高满意度呢?上海图易经理人顾问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咨询师朱荣民先生认为,该企业的加班管理制度根本问题在于两个字———粗糙,没有针对具体对象、具体情况分门别类地给出管理办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使员工感到了挫伤感。他建议该企业尝试着作如下改进: 4 `; {' |+ c6 [* L/ s. Q
* c4 z! T! b7 @' E
第一步,按加班情况的不同种类,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不搞一刀切。 $ h/ F2 U4 \8 W' M' U/ ?5 s$ C
{' _' w, H! ]0 d4 V 加班分两种,即计划加班和应急加班。对制造型企业来说,工作日通常都是应急加班,如机器出现故障,需要紧急抢修,或生产线上有其他突发状况。应急加班在实际加班的当天6点钟之前提出申请即可。 1 h$ M0 w1 A2 w7 m( a, _" u1 s( q
. W# H! D# g' E7 ]2 j {1 ~ 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属于计划性的,因此应当提前一段时间进行申请,以便企业提供门卫、保安、食堂等方面的配合。周末加班可于加班前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下午6点前提交申请,而节假日则更是可以提前半个月就进行申请,因为这类加班一般是设备的定期维护,是可以预期的,应当给企业一定的反应时间,部署准备工作。
; J1 N+ c- W7 G0 ~+ `
2 @ l$ g; ^/ l3 |$ N 第二步,针对不同的加班对象,实行不同的加班费发放政策。 5 x4 r+ H% K" M) k+ P' H
) K0 R" e8 ~+ u- A, u( Y 管理人员一般不发放加班费,他们的加班补偿通常以调休来表现。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弹性较大,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一线工人多得多,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加班。但该公司的规定中没有体现出这一区别,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一视同仁。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都可以领取加班费,这很容易引起一线工人的不平。 2 d0 I+ {4 b1 g9 M" Z' X2 h
! l& w0 q9 W; Y
第三步,把监控重点从员工身上转移到管理者身上来。
' K4 M5 W9 Q$ w! u% x- ~ ; \) G% X& R! G" @6 Z
在原来的计划中,加班员工是重点监控对象,加班内容需要上级批准,加班时长也要受到监督。其实,监控的重点恰恰应当落在管理人员身上,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对员工加班申请进行批准的权力,只有加强对他们的监控,设立批准申请的标准,才能保证加班的必要性和公平性。
5 e- ~. E9 u6 q1 @: {1 a* g0 N8 e
8 K6 b v9 ^8 d0 V: f. P 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定员、定额管理,一个岗位上需要几个员工、一个员工8小时产出多少,都应有科学、定量的分析。加班费的发放是有一定额度的,如果长期超过额度,增加了用工成本,说明定额不准,管理有漏洞,应当对管理者予以相应惩罚。 6 X# _' C- K& G2 }* d& _6 k, J
9 c- M( P* I. v; @7 G
企业制定加班制度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少发加班工资,而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应当把这个信号传递给员工。相反,把员工作为监控对象,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不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的稳定。 7 C; h% T: s. F
O; M) G4 S5 [7 \' A
第四步,加强员工素质建设。 $ P, R# O( E. B8 n; i
1 |/ ]/ G( M' [ 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都有空子可钻。如果有人钻制度的空子,必然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情绪。因此,建议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 R$ v7 c! y( L6 ], w
' e4 P/ u2 v5 A- Q; I. N! \( |- B/ Y& _4 \$ z
来源:人才市场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