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3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价值观为什么没价值?

[复制链接]

9

主题

5

听众

100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2-2-8
最后登录
2013-2-20
积分
100
精华
0
主题
9
帖子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6:01: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我们这个“私人董事会”(15至20位企业一把手通过互相交流、互相挑战的方式从事自我教育的一个私密组织)成立“半周年”之际,小组讨论的专题为“我们小组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经过4个小时、6轮不同形式的研讨、辩论之后,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我们这个“企业家学习型组织”需要的核心价值观为:信任、关爱和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厘清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互相挑战是我们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色;关爱是挑战的“孪生兄弟”,是挑战之所以有效的出发点;而相互间的信任则是我们这样的组织所不可或缺的前提和保证。
5 e2 f7 @$ k1 ~8 ?. t
  V/ W4 e8 O: u+ [5 G7 ?有意思的是,当小组会议圆满结束、大家热烈鼓掌时,企业家们赞赏的,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结果” —— 在组织宗旨、发展原则方面形成的共识,更多的还是这4个小时的热烈而又紧张的“过程” ——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结果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几位特有“慧根”的“有心人”感叹:难怪,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在厂区最醒目的地方挂了好几年,甚至还被制成了精美的小卡片要求每位员工随身携带,但至今感觉不到任何效果!原来,是我们提炼价值观的过程出了问题!6 v9 X* c1 Q: G+ P1 d
2 r# ^+ P/ O  U( ^
这次特殊的小组会议之后,我应邀做过两次“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没有价值”的专题演讲。现把相关要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5 G( Z* S0 d7 j

3 W7 o: x. \) n3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8 ^6 h# W/ H( b; |" |/ H: v6 x# ]  A) `9 ~9 U# D
每当我问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时,被访的老板们往往只介绍“结果” —— 挂在公司墙上的那十几个字,而不主动告诉我这个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而我,总要不厌其烦地逼问老板,公司的价值观是如何提炼出来的。我对结果的明显轻视和对过程的极端热情,往往让老板们感到困惑甚至愤怒:这个家伙何以如此偏执,非要了解提炼过程的方方面面!殊不知,价值观的提炼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价值观对企业的价值!
' D7 a9 X+ d/ r; a) J$ }4 G5 k  J% U3 M" q2 k3 ?; Q
现在,还没有用明确的文字来描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公司,是越来越少了。然而,要是有人愿意做些粗浅的调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大多数公司的价值观陈述颇为雷同。这关系倒不大,因为区分优秀企业和一般企业,不是看它们的价值观陈述得多么漂亮或与众不同,而是看它们是否真的把贴在墙上的东西当回事,看它们在执行时的一贯性和严肃性。核心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中国公司提炼价值观的过程雷同:老板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好像我们的“左邻右舍”中不少都有价值观陈述了,本公司如不在墙上也挂上它几条,似乎有点赶不上趟。于是,在某个会议上与高管们“群策群力”,一般不出一个小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被这十来个脑袋给“拍”下来了。1 v7 I9 v# d; D6 I. k+ f
6 _, s9 ]0 W9 Z- q% F/ e4 s
理性的过程,不是提炼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选择。遵循这个领域的“老祖宗”James Collins的意见,我在帮助客户公司提炼核心价值观时,走的是感性的路。( d8 w2 n6 W( Q% {. Q$ w

- g# f% O+ o( r* z+ |) b尽管我的准备工作中会包括高管访谈、阅读公司相关文件等,然而,提炼公司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是一次为期两天左右的、以扪心自问和相互碰撞、刺激为特征的高管研讨会。会议伊始,我会先让大家就一两个有争议的社会热点案例进行辩论,启发大家进入“从价值观角度思考问题”的境地。随后,我会提出一些与个人价值观有关的问题,要求大家在纸上“不假思索,即刻回答”,如:
* S- @# |! f3 i9 m2 s3 V  v
" a2 n1 r+ c! H: R# m你的孩子长大成人,要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了,你期望他继承你身上的哪些品质?
1 W' n) Z0 d$ ?# c# e' L! L' m
8 L. i$ t+ Z  w! Z' b' t如果你突然意外地从一个亲戚那儿继承了上亿的财产,你还会来正常上班工作吗?为什么?
. C% `8 G% m7 t* N# c" O) s
: ?/ n1 n# B' n) g- I/ q7 b……9 K0 K4 _4 \1 N+ e' K: S0 {

6 \! U+ \# {' y+ g9 T, j要是时间许可,我还会在展示了一些名人的“墓志铭”之后,要求大家在哀乐声中为自己写一段墓志铭。当然,上述仅仅是“热身”,等大家都进入状态之后,我的问题便开始向公司“倾斜”:/ [. @' F/ h: z
) [  o/ z. ?  i2 P7 w* D
我之所以还留在这个公司干活,是因为这个公司…… (填空)。
$ B' F' w& a3 J- L9 D2 z$ k2 H( T2 L% e  B7 e- f( T  Z
如果你离开现在的公司去创立自己的企业,你会期望这个新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特征?
( T& j8 U) H0 G7 K+ \$ i! q! O' d& k1 o# _/ ?. c0 x2 j
……% |; Y; Q& v9 i% ]3 C0 l

# K% l# q* p5 E; }* j; r# q为了有助于大家感性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理性地去寻求“政治上正确”的答案,我有时甚至还强行要求大家把自己的手放在胸口上,而不要支在脑门上。只有当这长长的“序幕”让大家变得异常感性时,我才感觉“We are ready”,才开始引导大家进入“正题”:我们这个公司需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我一般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要求每人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把与会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一份大家都赞同的价值观清单。可以想象,那些高管们形成共识会有多么艰难。而当各个小组内的观点好不容易趋于一致时,我马上“强拆”,让高管们在随机重组的小组中再“战”。我还时不时地说一些“怪话”去激励他们的“斗志”:“看看谁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看看谁能真正影响其他人的看法”。如此几轮小组活动后,我们再举行大组辩论,以求得大家对价值观的实质内容和语言表述的一致意见。接着,我还会抛给大家几个经过精心“修饰”的本公司或本行业有争议的案例,要求大家用“新鲜出炉”的价值观去判断其是非。于是,“硝烟再起,杀声震天”。结合实际案例的研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帮助大家及时修正或改善了相关的内容或陈述。* O$ j! X/ C; J/ h7 @; @

. p) X, v0 X. a0 L1 I1 T  [提炼价值观的理想过程,不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遣词造句的过程,而是一个感性的拷问内心的过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诚实或曰“率真”,经验和教训告诉我,有些“游戏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如:, f0 Q1 O9 t8 ]- h( _/ P# m

/ G( }% f2 S/ C$ y公司的“一把手”,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始老板,务必“贵人话语迟”。他的话具有“定调”的作用,绝对不能先说。讨论到敏感的地方,我还“指令”老板离开会场,以利大家畅所欲言。
; }8 _6 b, M5 H* ~1 L- L+ }
2 U7 a4 y1 \# i- U5 w5 E/ D先个人,再小组,最后大组;先书面,后口头;先匿名,后公开(对某些敏感话题,我会要求大家将其看法不记名地写在纸上交给我,由我公开宣读后再当众撕成碎片,以保障“作者”的“匿名权”);这些比较合适的研讨顺序,符合中国人“慢热”、“委婉”及尽可能“不犯上”的特点。
* J: G4 \: r, S8 Q% G
) L  w6 I& n0 p0 I$ {8 F5 S1 i0 I- a. p
- O! F+ n2 ~/ O. X7 P
价值观的陈述也许有好坏,但价值观本身无对错。研讨过程中,作为“协调者”、“催化师”(facilitator)的我,必须同时担负起“警察”、“裁判”的功能,“制裁”、“打击”各种可能破环民主讨论氛围的言行。当然,会议伊始,我必须首先开诚布公,向所有与会者申请这一“特权”并得到他们的批准。
$ c5 R( P9 }' I  E1 L7 L
# f) _' t% d3 k/ M' p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研讨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或者换句话来说,研讨方式比内容更为重要。假如公司管理层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情投入、充分民主”的研讨过程,从而在心底里把饱经“锤打”、“撞击”而提炼出来的价值观视为“我们的”,那么,贴在墙上的价值观陈述哪怕再押韵、再动听,也是毫无作用的。2 l6 Z  x* M8 R

' D( y1 G2 t% E0 o: |) S然而,提炼过程对了,只是价值观“落地”的首要条件满足了。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另外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续篇”中,我们会接着与大家细细研讨。. a" r5 ~( m1 f3 X$ P; W

8 h$ g2 X( d% K# V7 d哈佛商学在线观点. [% h0 p/ d) J. l3 k

+ \% k7 f% k1 N1 r) I. `美国的领导力学者R.J. House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他认为:领导和其下属的关系是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持有明确而崇高的价值观的领导者,向组织注入价值观,与跟随者的价值观和情感发生共鸣,把组织理念内化到个人内心,并以此为基础孕育组织文化,通过阐释愿景和管理实践,达到上下一致,激励下属完成工作并提升组织绩效。House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价值观的领导 (Value-based Leadership)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实践基于价值观领导的企业中,三年内企业利润率提高了15%~25%。9 y* _# S5 g; y! H1 x

/ O. ~+ C6 j3 N$ Y# r, }+ |用价值观去领导具有极大的力量。一次,《财富》杂志的一名记者约好了去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的办公室采访,但等了半小时还没有看见沃尔顿出现。记者心中有气,不禁想:你以为你是谁,有几个钱就了不起,你看不起我这个小记者,我就凭这支笔和你斗一斗……当秘书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见这位记者仍在等,便说:让我找找他。后来秘书说:找到了,他就在前面20米的零售店门外。- b4 }* O* C3 f4 ~

1 z. P8 q0 P4 g) {( n3 _+ n那位记者立即去找沃尔顿,看见他正为顾客将货物装箱,并抬上货车。
8 Z* w$ S- J/ x( D5 B6 Y5 B$ X) v: j  i, Q+ G/ l
一位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居然做这种工作?那位记者对沃尔顿说:“你不是答应在办公室等我吗?” 沃尔顿答道:“当然,我是在等你来啊。” 记者问:“那你为什么在这里?” 沃尔顿答道:“我的办公室就在街上。客人最需要我的地方,难道是在空调房里吗?”
7 M2 ~4 f! \* I; t7 m# b$ L+ u4 j+ T0 u( l! B5 W$ O- y6 B$ f
沃尔顿对此进一步解释道,“所有同事都是在为购买我们商品的顾客工作。事实上,顾客能够解雇我们公司的每一个人。他们只需到其它地方去花钱,就可做到这一点。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我们让顾客——‘我们的老板’满意的程度。”沃尔顿身先士卒,常常出现在顾客最需要的地方,充分体现了“顾客就是老板”企业价值观。他的言行一致正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 u% M* b* R/ H# F- [8 c: g7 n; e# [
伟大的公司不仅仅因为领导者能够践行正确的价值观,还有赖于建立起基于价值观的组织体系。以HR管理实践为例,那些成功公司都在六个环节上与价值观有良好的吻合:价值观、文化和战略的衔接;招募适合公司文化的人才;投资于人;共享信息;基于团队的工作体系;相应的回报体系。
& @9 [" Y+ T3 E4 J4 Z+ q' H9 ?
( L" ~2 m+ f& G玫琳凯的实践就是成功典范。公司创始人玫琳凯·艾施女士(Mary Kay Ash)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把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带入公司的管理和个人领导行为。她认为自己有使命把爱心和对人的尊重、信任注入组织。
- W( ?. J* x7 K  ], l  s* M6 ~# X; R3 h
她的领导行为赢得了下属的敬重和追随。在她眼中,损益表里的“P”和“L”,不是通常意义的“profit”(利润)和“loss”(亏损),而是“PEOPLE”(人)和“LOVE”(爱)。玫琳凯的案例之所以能够进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就是因为艾施女士建立了一个基于价值观的组织并取得卓越绩效。艾施自己总结说,由于“树立了这些价值观,员工乐意在团队中工作、贡献,以公司使命——丰富女性人生为荣,把个人事业与公司发展结为整体,哪怕是对于那些超出本职的任务,也乐于承担。”! M+ _4 {& g8 T) `) O

0 \; r0 u( f$ d, ~7 V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相信坚守价值观是成就百年企业的唯一秘诀。2009年,新上任的宝洁CEO麦睿博(Bob McDonald)提出了基于价值观和使命的全新业务战略,并在各种场合宣扬和实践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力,最终结果证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巨大的财务回报令宝洁从09年的困境中反弹,实现快速增长。: X8 c) F4 M3 Z+ L9 _5 A

+ M. K+ @0 X& \( w+ q7 c% [0 X+ U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前进的蜗牛 + 16 + 25 赞一个!

总评分: 威望 + 16  金钱 + 25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49

主题

5

听众

841

积分

禁止发言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2-10-18
最后登录
2013-2-27
积分
841
精华
0
主题
49
帖子
156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3 16:05:53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41

听众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305 天

[LV.8]以坛为家I

注册时间
2012-6-8
最后登录
2017-7-12
积分
37403
精华
4
主题
49
帖子
2062

9月征文勋章 2012中人社区群英谱勋章 尊师重道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3 21:37:12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现在这么多企业只重视价值观的结果,而不注重来的过程,很多的程度上是因为老板对文化这么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