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女人与书 于 2014-2-18 09:01 编辑
2 r2 R+ t! g. b/ E, E' |% n9 {* N9 D9 @& `# Y, N1 D7 I+ z
( p/ q/ i3 ~, R. ~) @" X
. q- Z1 }& @6 L0 k& g5 ]
4 C( ^1 z3 c! [5 a: V2 Q
智业的正道 博纳睿成 史贤龙 无论企业主对智业有什么看法及态度,都避免不了对智业服务的采购。认识智业正道,比不知或错误认知,对企业更重要。 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历史比营销咨询较久,营销是在2002年前后,才开始由策划公司翻牌为咨询公司,此后的十多年,营销咨询进入智业服务主流,与传统的市场调研、广告(创意、设计、媒体)、管理咨询、培训并列,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智业形态,曾经风行一时的策划反而成了另类(留下来的策划公司,其实是4A广告模式的中国版)。 营销在中国传播30年,才勉强被接受为一个专业。营销咨询作为一项专业,还不能说已经建立。对于只想多卖点货的企业来说,咨询只是一堆无用的文件。 我们观察到,正是这些视咨询为无用的老板,却出现在中国式培训的会场上,动辄花费几万去听“神话解析”、几十万去修炼“顶级智慧”、几百万入股培训公司发起设立的“产业基金”——这一趟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走完,除了花出去的真金白银,大多数只能将自将磨洗认前朝,这段经历就像“误入传销”一样羞于外人说。 省吃俭用的企业主肯花高价买智慧,这不是坏事,但为什么没有结出善果,反而成为一道伤痕,为什么? 在当下中国,真正的智慧(人生智慧、社会智慧、商业智慧)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并没有深入思考。 自己没有认真及独立的思考,却又有强烈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这种情形下,人就很容易被诱骗。 中国企业主崇拜天才魅力比崇拜理性的人数要多,其根源是生意、生活、自我的分裂与矛盾,大师接引总比自悟解脱简单。 这是错误的路径。 企业主在事业、人生的一个交集点碰到困惑,本质上是长期自我自闭造成。有人说中国文化里的老板思维,有天生的帝王惯性,越大的企业主,自闭就越严重,也越不能听得到(也听不进)真实的外部信息,倾向于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下属不听话、没能力、不勤奋。 这种心理背景上,“御人术”成为最大的需求——这就是中国式培训最近5年崛起的真实原因。 中国培训市场,前后风行过三类大师:第一阶段是卡耐基、陈安之式的,催眠员工;第二阶段是把信送给加西亚、姜汝祥式的,催眠管理层;第三阶段是教主帝王御人术、思八达式的,催眠老板。 很遗憾,三种都是错的,大多数没有产生积极的管理效能:老板们参禅打坐游学四方,开始懈怠主业,享受人生,幸好还有房地产金融的收益维系暂时的繁荣感觉;管理层被邪教式的承诺-执行-惩罚-加班的紧箍咒折磨,最后选择离开,树未倒猢狲散;大概只有让屌丝敢于裸奔的忽悠,“副产品”相对多些:把及时醒过来的一部分人,催生成了创业者。 将企业主个人的人生困惑,与其企业的市场难题、经营困局混为一谈,通过解决企业主个人的心态、认知去解决企业问题,甚至将这两个解决路径等同为一,是在将企业导入邪路。 看清当下中国商界这些披着各色外衣的智慧服务,并勇于独立思考,才能明白咨询的作用。 咨询是什么呢?或者说,咨询帮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我用一句话说明:企业有不知、不确、不会的,咨询帮助企业看清楚、想明白、指导做,最后实现准、狠、稳。 企业“不知”的有哪些?外部的市场、顾客、竞争对手、产业环境,内部的供应链、渠道链、员工。咨询将这些不知(含零散、杂乱的知),通过专业方法变成可知(从知之不多到全面认知,再到洞烛幽微) 企业“不确”的有哪些?不是没有道路、手段,而是不能确定那一条道路、哪一种手段是投入产出比(ROI)最高的?咨询通过推演与论证的逻辑,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咨询通常也是各种方案的提供者)。 企业“不会”的有哪些?从领导力到战术技能,从CEO到一线Sales,都会面临“战略技能欠缺症”,不是一般的基础能力,而是与企业特定时期的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战略技能,这种技能的提升,用定制化的培训去实现,是最佳路径;公开课式培训的效果,不是最优的。 咨询提供解决企业不知、不确、不会的专业服务,水平与技艺自然不是挂个咨询的招牌就都能完成的,但有一点共性可以肯定:咨询一定是面向真实的、逻辑、有洞察力的智慧,而不是心灵鸡汤、管理绕口令。 有人将理性、逻辑与感性、激情相分离,我们不赞成这种两分法:理性的洞察,本身是感性的,甚至性感的;逻辑认知产生的行动(自主启能),比感觉的狂热更有激情,更有持续力。 咨询,有时可以很性感,这很美妙,但不是核心。完美的咨询一定是真实的。这才是重点,是智业的正道。 9 E- k$ s" H) W& l9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