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9-9-18
- 注册时间
- 2010-7-6
- 威望
- 2
- 金钱
- 408
- 贡献
- 332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742
- 日志
- 0
- 记录
- 7
- 帖子
- 120
- 主题
- 10
- 精华
- 0
- 好友
- 6
签到天数: 47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10-7-6
- 最后登录
- 2019-9-18
- 积分
- 742
- 精华
- 0
- 主题
- 10
- 帖子
- 120
|
曾经有一本书叫《笑着离开惠普》,是前几年大量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宝典。这本书讲到惠普的企业文化有多好,如何构建这种有效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看来这本书基本上就是个笑话。一方面是,有如此良好人性化管理战略企业文化的惠普,现在是每况愈下,虽然在销售收入上还能保持硅谷地区第一的位置,但是盈利性逐年下降,危机凸显。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挽救惠普,也必然挽救不了惠普。而另外一方面是,面对每况愈下的惠普,那些曾经歌颂惠普企业文化的人却选择离开了。如此之好的人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为什么最终不能在企业出现危机时留住那些人呢?
; R' H6 x/ S2 H4 f/ h9 I/ E( v0 y0 w+ i5 a: D" L
. Z+ S0 r# }5 ~5 L曾经的惠普,午饭后有水果,还是进口的,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带着;一天工作五六个小时,每年带薪休假,每年两次体检;还有公司提倡的“工作与生活两不误”的理念,不给员工施加太大压力的理念,以及让高管花80% 时间用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之上,等等,都使得曾经的惠普员工无比傲娇。
& g6 i# t! A+ U- D) c# i6 e, u! f' i5 K: y
曾经的屌丝都成了小资,每天来公司不是干活,而是享受环境,喝茶谈情。越是优越的环境,越是催生出大量的小资。人的骨子里都是有惰性的,越坐越懒,越睡越瘫,这是本性使然,必然的事情,这对于公司而言,是好事情吗?!
' E) i& Q7 u3 L. v3 v/ m% C4 O% O1 `) @ t+ b. v# Z" S* M
随着惠普这几年业务的萎缩,建立在福利之上的企业文化,很快也就失去了,抱怨声不断增多,工作强度也不断增加。最终那些歌颂惠普文化的人,基本上都走了,而且是当初福利给的越好,走的人越快。如同希腊的经济危机,长期享受免费的希腊人民,仅仅因为是实行了课本收费,就觉得自己的奶酪被动了,罢工游行,每天抗议。某个意义上看,员工跟企业之间其实必然是博弈关系,寻求的是合理的边界点,而不是一味地以某一方面为核心。以人为本是有前提的。
$ | G: B, B: |9 H% |$ M
5 G. H3 q: x3 \+ z/ ]7 {笑着离开惠普,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反例。确切地说,一个经营主体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确保持续盈利,这个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其次才是尽可能创造好的环境让员工成长,而不是让员工蜕化。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盈利的公司,是建设不了好的文化的,而即使最好的企业文化,其实也是无法确保公司盈利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很难成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d' T4 S1 ]1 U3 {# F
+ r4 g+ {" a$ L0 |) _1 O" Z6 P
我曾经主导过一个公司的改革,首先就是砍掉公司的食堂,把近千号人的食堂给砍了。因为这个本来是公司为员工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而建造的食堂,最后却成了公司的负担。每天有人抱怨公司的伙食不好,更加离谱的是,有人在留言本上抱怨,食堂阿姨在给他们打饭的时候不笑,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心情。通过诸如此类的事情,你会发现,当你为员工做得越多,换来的未必一定是员工的感激,而可能是更多的要求。/ C, x/ u/ n: g1 t' [; _, X# Y
/ g( j( v7 F6 ~& `
商壤猎头是国内最知名的猎头品牌之一,也是房地产、商业领域规模最大的猎头公司之一。公司以高级人才寻访服务为基础,并将业务拓展到企业人力咨询、人才背景调查、高级人才经纪、职业发展研究、猎头行业培训、精英人才俱乐部等细分领域,从而成为人才服务全链条的企业。
E+ T! C/ Y4 O- m1 y( I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高级人才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深化改革,实现强国梦的主力军。高级人才的科学配置和流动,是推进民族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商壤猎头顺势而为,积极响应国内旺盛的高级人才匹配的需求,创立初期就致力于为行业领袖企业积极引进行业精英,为发展中企业 改善管理、实现持续发展匹配专业人才,为各界精英引荐合适的事业平台,最终实现企业、人才、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百万年薪,商壤猎头3w点com。
5 O+ \7 U2 L# W0 ^4 _2 F% h# d
! E1 n) h# |* }) _; S( x. b& f而且现实中也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福利作为普遍的待遇,其负面作用是挤占了好员工的资源补贴给了差的员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曾经在食堂观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食堂是免费的(别太惊讶,硅谷里公司的食堂都是免费的),而且一天提供四顿饭,早、中、晚、夜宵。总有很多员工喜欢带人来吃饭,老婆小孩都带来,有些单身的则是一日四餐都在食堂吃,即使不上班也是如此。往往来吃饭的员工,很多都是喜欢占小便宜且绩效不高的员工,两者相关性很大;而那些努力工作、责任心极强的员工经常忙碌得没有吃饭的时间,只能叫别人代为打饭。
; Z9 P0 E$ b3 ?( e+ s
$ C% {5 J9 i) c7 Q实际上导致的结果就是好员工没有奖励,反倒被差的员工给挤占了有限资源。其他福利层面上也有很多类似的,譬如每年公司组织旅游,都可以带家属,但是往往发现越是对公司贡献一般的员工,越喜欢带上家属,而一些工作勤奋的员工则因为工作忙碌,反倒无法参加集体旅游。如此种种,最后就导致公司形成了一种不公平的激励机制,使得人们越来越喜欢蹭便宜,而不是做事情。
( O0 c: G5 H$ h' ^, O( a K$ O+ ^: V6 | a, [$ V3 w0 ?6 I
在互联网企业里,这种趋势其实是更浓厚的,人性化管理的背后其实是极强的绩效约束。马云有个演讲说,要快乐的工作,不要考核,不要KPI。事实上,阿里的绩效可能比谁都残酷吧。来往推出的时候,还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拓展一百个客户,不然就不发年终奖。互联网的绩效考核永远是围绕着公司盈利而进行的,员工关爱和人性化管理,可能在传统企业里是对的,但是个人感觉在没有未来长期战略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会很少。互联网企业日趋呈现的是更赤裸裸的价值交换色彩。
" c" Q2 x1 A7 Y& k0 I
4 H3 L- s: k$ y& @: m+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