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6-9-19
- 注册时间
- 2004-10-31
- 威望
- 0
- 金钱
- 27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0
- 主题
- 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0-31
- 最后登录
- 2006-9-19
- 积分
- 29
- 精华
- 0
- 主题
- 5
- 帖子
- 20
|
读《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并与吴春波先生商榷
6 g' w$ V) I- t: q
* _% S- D5 b+ b 读了吴春波先生的文章,非常受到启发。但是,也生出了诸多疑问。在此,想与吴春波先生商榷一二。% j2 p' y2 H/ E) j5 ]. P6 F
9 c8 ^6 z7 x* l+ Y% X) O. z( n
. P8 S. S: y6 V- M2 Y5 w# W8 d- E( G) S/ G0 x4 ?/ d
第一,作者认为人才是一个“伪命题”的理由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人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国外权威的企业管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学教科书中,为什么没有一章专门讲人才?在国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中,人才为什么很少或根本就没提起人才?国外有大师、天才和成功人士之说,好像唯独没有人才一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度,但人才并不是国际接轨的管理概念”。试问一下,国外没有人才的概念,或者没有人才学,难道中国就一定要没有吗?我们知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认知方式与偏好是不同的,因而产生不同的学术概念一点儿都不奇怪。作者说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我想作者所指的“现代”一词应该与后面的内容一样,称为“国外企业管理理论”更合适吧。这是问题之一。7 r6 S! w( M4 X$ f7 c5 s3 s
+ s8 P5 `( c' C2 j* H3 m! H
, S" s! {1 Z' y+ u
! q' X& v1 `' u! ^ 第二,人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并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这个师,就是所谓的人才。如果象作者所说,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话,要人才这个概念有什么用?我们知道,矿产资源之中,有富矿和贫矿之分。而人才正是人群之中的富矿。人才概念的提出,是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人人都可以成才,作为一种引导人上进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是问题之二。5 {9 L) _% s1 V3 ]% R
' {: W0 {# e; d& `* p! F; w; [
C' i( z" \% s* }! i" G
! X6 U1 ^7 t* o! @. b1 b- v1 {
第三,作者认为“人才具有歧视性。企业将部分人认定为人才,无疑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会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同时也间接地向其他员工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人才。这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势必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个观点是立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所认定的人才,是大家公认的,对于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管理人才、研究人才、销售人才,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整个企业才具有活力。他们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企业的生存。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经营管理者多了去了,但是,为什么google却要挖微软的李开复?就是因为李开复与其他人不同,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而言,是其他人不能够替代的。我们相信, google付出重薪给李开复,其他的员工不会有什么感觉受到歧视的心理感受。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了,人们在心理上已经能够接受一个事实:人与人在能力素质方面是有着差异性的。6 h: G/ U1 [9 Z7 I% I; C
虽然吴春波先生的文章中有诸多观点我同样非常赞同,但是,我认为,能否在提出正确观点的同时,剔除一些“伪观点”呢?4 @. h' Z2 I! C! ^% y7 S# {
+ W- w8 A- K) V- N8 I, h( J
( ?$ H ` P% k D2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0 @ @' u. e* Z7 e) \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
; {7 w" o0 k! G& r2 ]2 ]$ k3 q4 s. n. @
$ L, x0 G5 y* A; b* w2 k( ~" @
--------------------------------------------------------------------------------+ `/ |0 b, U7 K. T; q; _
作者:吴春波 入库时间:2005年8月18日
6 i3 a k8 ~6 |+ M$ G; E 吴春波
* W# Q% g% X3 @+ e4 D, X5 t4 c$ z' Q
, l5 a; a" N! K3 {. J
! D. r+ z" g" L* N$ Z% s4 L“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004年《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经典台词,使得人才一词,又一次时髦和流行起来。过去讲人才,是重要;现在讲人才,是最贵。在中国企业中,这些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不过此话出自贼头之口,多少有些调侃和意外;但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升温,人才也将进一步炙手可热。 + Y; @; h2 p# V$ x2 ~& ?+ ]
7 q m4 U N U# ]/ R4 r
当流行成为主流的时候,企业更需要的是理智和理性,对人才也应该如此。
, _/ e: O% h% o: R" c9 [" j; V! L) w6 ^8 q- r
何谓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自身就没有明确地衡量标准,而
: ], \& W: {/ @: c) Q* }
' K3 y& ~' R! m% L没有衡量标准,只能由靠经验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而经验在许多情况下是靠不住的。这样所谓的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也只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找一些简单和显现的标识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于是人才与学历、职称、职务、就职经验、是否海归等同起来。其实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才标准也没好到那去,人才是:取得中等及以上专业学历的人。 ! o) J, N5 f- C1 Q6 d
" e$ j+ K8 z+ K" q2 B! N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人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国外权威的企业管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学教科书中,为什么没有一章专门讲人才?在国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中,人才为什么很少或根本就没提起人才?国外有大师、天才和成功人士之说,好像唯独没有人才一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度,但人才并不是国际接轨的管理概念(记得80年代国内红极一时的一位学者把其独创的人才学,无奈地译为“RENCAI学”,理由是国外内有合适的词)。$ |5 o: q; e1 e& ^" F
! o: B& z4 \$ T+ o! e2 _" Q
企业深知人才重要,人才珍贵,人才难得。但同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到关于人才的几个特征。/ ^, @4 t0 w5 Z7 I2 d+ `8 T
6 {" [7 z+ I4 ]
第一,如上所言,人才很难有衡量标准,而平衡记分卡的发明者卡普兰认为:“If 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manage it”(可量化,才可管理);对于建立在一个模糊范畴的人才概念,企业是很难进行有效管理的。
1 L2 V, C' \6 I9 O0 g8 L X6 X% }5 W- v6 f" Z
第二,如上所言,人才并不是一个国际接轨的概念,在这方面国外管理学和管理实践可借鉴的方法不多,我国古代的智慧大多限于伯乐与千里马的层面。 h4 b3 X# e# @5 ~: X2 f/ S
2 e+ }0 Y# G) U1 N 第三,人才具有双面性,双刃剑,他有超乎常人的创造力,同时也有超出常人的破坏力。使用好了,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使用不好,反而会破坏企业的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心腹之患。人才同样如同U235,用好了核发电,产生巨大的能量;用不好核辐射,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也有引狼入室的风险,有人才潇洒走一回的无奈,有人才变为庸才的尴尬。6 }; q/ S; d; S* R; W; A$ F: L
4 m3 `/ L$ ]8 m2 l' [( v; y
第四,人才会退化的。既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人才,不学习,不进步,不改进,以人才自居,也会沦落为平庸,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有几个少年得志的人成了大气候?企业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委以重任,许以高官,给以高薪,人才在不久的将来就只有人,没有才了。
8 R9 B" c- m# W/ L" ]/ r( _; T- H; P$ |) Y) x! x! |' {( {
第五,人才会流失的。人才难求,人才更难留。因为人才对其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更高。许多企业不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而是投机地挖别的墙脚,还美其名曰吸引人才。但难否挖到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只能靠撞大运了。另外,你能挖别的企业的人,别的企业也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捕蝉的螳螂后面一般会有黄雀的。猎头公司会在其他公司找到你所需要的人,同样也能在你的公司为竞争对手找到合适的人。对人才的挖与猎,最终导致人才的自我感觉良好,造成的“才市”的一片虚假的繁荣,结果如著名的一篇网文的题目:这个世界上到处游荡着有才华的穷人。
! b* _/ p/ D2 P9 w5 X1 A8 k, p2 U3 v" y" l
第六,人才具有歧视性。企业将部分人认定为人才,无疑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会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同时也间接地向其他员工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人才。这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势必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人都是资源,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
3 y5 q" [0 R# H7 f! u6 X* c( j! i
第七,人才具有适配性。一个员工在某岗位上可能很平庸,但在另一岗位上可能非常优秀;一个员工在本企业可能默默无闻,而跳槽到另一个企业可能风光无限。人才一定与岗位和工作相关,古人讲辨玉要待三年满,识才需满七年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才前面一定有定语,如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等,这个世界上少有无所不能的通才。那位在NBA打球的人才,把他放到德甲或英超,即使放到中超,也只能是一个连板凳队员都混不上的傻大个。一个清洁工,能够长期地把地扫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个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持续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人才。
- Q9 \2 ? G* ^# \2 u, o: L- H# P
/ q' n0 J# L& R# i+ s) }, v; j! h
9 g4 E- y" B& }! S2 u6 Y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