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30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揭秘小米高速增长的管理秘诀

[复制链接]

1487

主题

108

听众

4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104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09-9-7
最后登录
2023-5-16
积分
43756
精华
0
主题
1487
帖子
19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3:31: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米的高速增长可以说是中国商界中的一个“奇迹”,“去KPI化”、“去中心化”、“粉丝文化”,这些都是小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有些“离经叛道”的主张,那么小米又是怎样将这些“奇谈怪论”进行有机的整合的呢?            a" \' q# Q6 M

: ^5 e4 Y; Z0 Y* d在众多厂商扎堆发布新品的九月,苹果绝对不是唯一的亮点,小米手机3在还未正式发售的情况下逆市上升,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关注度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雷布斯”到2012年的营收126.5元,小米一直在不断刷新中国互联网的成长速度。那到底“雷布斯”雷军有什么管理秘诀促使小米如此高速增长呢?或许下文可以给一些答案和思考。* }$ F" j8 ?) K/ B

+ p7 v/ x0 f: m( _花80%时间找人# [) q, i2 K& b: Z

: e! C; R$ r; \8 _2 v7 [9 u: }2 T6 i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聪明人一起共事,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来到小米工作的人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有热情做一件事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一种真刀实枪的行动和执行。+ D" _( l( q8 R* }1 E

9 d9 _: [) }) {/ n所以当初我决定组建超强的团队,前半年花了至少80%时间找人,幸运的找到了7个牛人合伙,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其丰富。3个本地加5个海归,来自金山、谷歌、摩托罗拉、微软等,土洋结合,理念一致,大都管过超过几百人的团队,充满创业热情。/ N" w6 B$ V4 [! c; r+ U
' i+ z; N; u( D  n5 y  }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当时,招募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尤其困难。有一次,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被请来小米公司面试,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对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怀疑,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12个小时,打动了他,最后工程师说:“好吧,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还是答应你们算了!”
- |( H( L  {5 q0 a5 w! H- p7 Z; N5 A' w) c  b1 h
少做事,管理扁平化
- w6 ?$ G5 i% E7 w) c. f3 n" u, A6 u  q* f8 R1 k  I
中国很长时间是产品稀缺,粗放经营。做很多,却很累。一周工作7天,一天恨不得12个小时,结果还是干不好,就认为雇佣的员工不够好,就得搞培训、搞运动、洗脑。但从来没有考虑把事情做少。互联网时代讲求单点切入,逐点放大。! ~2 {  H5 m6 p7 F* n6 e
! Z2 ~7 M5 q' D$ n
扁平化是基于小米相信优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设定管理的方式是不信任的方式,我们的员工都有想做最好的东西的冲动,公司有这样的产品信仰,管理就变得简单了。- J  m2 _7 C8 |+ d' r
: ^+ [& P3 W/ H1 J) E/ h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前提,成长速度。速度是最好的管理。少做事,管理扁平化,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快速。/ c" c, ?$ I' \$ L3 Y

: ?; o4 K& W2 l- }$ D/ j0 Y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leader-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从小米的办公布局就能看出这种组织结构: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能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大家互不干涉,都希望能够在各自分管的领域给力,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 h$ c9 D  \$ Q. l# g, k. x8 H% h9 q

' f9 k8 E3 {1 T# h除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不需要你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没有什么团队利益,一心在事情上。+ J% S& S8 v4 S' t$ J! ^" p
* q: m' E, }6 a
这样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小米现在2500多人,除每周一的1小时公司级例会之外很少开会,也没什么季度总结会、半年总结会。成立3年多,七个合伙人只开过三次集体大会。2012年815电商大战,从策划、设计、开发、供应链仅用了不到24小时准备,上线后微博转发量近10万次,销售量近20万台。
, v+ N4 p* G) x8 _& u' T& |4 T
4 V# P! j4 f; C我第一定位不是CEO,而是首席产品经理。80%的时间是参加各种产品会,每周定期和MIUI、米聊、硬件和营销部门的基层同事坐下来,举行产品层面的讨论会。很多小米公司的产品细节,就是在这样的会议当中和相关业务一线产品经理、工程师一起讨论决定的。
9 Z, Q0 E' x0 {' U# R  n, e" |, C2 A7 w: Q' D
强调责任感,不设KPI
- i3 L8 l- P) c6 W$ `  `0 G( Z' A, Y9 E, k: ?. O
全员6×12小时工作,小米坚持了将近三年。维系这样的工作,从来没有实行过打卡制度,而且也没有施行公司范围内的KPI考核制度。) k0 {4 N6 z; w' @5 ^; t+ o

/ n9 }* ~) T5 j小米强调你要把别人的事当成第一件事,强调责任感。比如我的代码写完了,一定要别的工程师检查一下,别的工程师再忙,也必须第一时间先检查我的代码,然后再做你自己的事情。其他公司可能有一个晋升制度,大家都会为了晋升做事情,会导致价值的扭曲,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一定是为用户创新。其他公司对工程师强调的是把技术做好,在小米不一样,它要求工程师把这个事情做好,工程师必须要对用户价值负责。
" n8 \1 c1 O3 I7 P; E% E0 L3 q( p* c( U( g  m* m; z6 A
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 |. L5 L* V0 D8 w5 E

0 V% d3 S. g2 ?2 N3 v小米公司有一个理念,就是要和员工一起分享利益,尽可能多的分享利益。小米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推行了全员持股、全员投资的计划。小米最初的56个员工,自掏腰包总共投资了1100万美元——均摊下来每人投资约20万美元。# G' [1 z, d. A/ J5 a
# b% [( A- ~0 {$ ?+ ]5 I
我们给了足够的回报,一是工资上我们是主流;第二是在期权上真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每年我们公司还有一些内部回购;第三是团队做事确实有时候压力很大,但他会觉得有很强的满足感,很多用户会极力追捧他,比如说某个工程师万岁。
1 M# B  v4 B! K" z) z: Q9 W5 |% ?4 T( i0 s( H" K
与米粉交朋友
5 u3 T6 p  R( a7 U$ M# ]1 ]
$ a5 b" w" w# R4 V做朋友的心理就是,如果你这个问题是你的朋友来找你解决的话,你会怎么做?那当然是你能解决就给他立刻就解决了,解决不了也要想办法帮他解决。
3 u* o. C- X: `: J6 v
  G1 r- o1 ^9 D3 |: }小米学习的是海底捞。就是把它变成一种文化,变成一种全员行为,给一线赋予权力。比如,用户投诉或不爽的时候,客服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赠送贴膜或其他小配件。又如,曾有用户打来电话说,自己买小米是为了送客户,客户拿到手机还要去自己贴膜,这太麻烦了。于是在配送之前,小米的客服在订单上加注了送贴膜一个,这位用户很快感受到了小米的贴心。
" t; q7 H( y3 U; \! Q1 G( p: \% H6 e' l+ O
再比如,小米在微博客服上有个规定:15分钟快速响应。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不管是用户的建议还是吐槽,很快就有小米的人员进行回复和解答。从我开始,每天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复微博上的评论。包括所有工程师,是否按时回复论坛上的帖子是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6 b/ F0 C1 L: f8 b& M( d

4 \) y' m3 G+ ?" w- D) J, B, h+ p为了让工程师拥有产品经理思维,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求所有员工,在朋友使用小米手机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使用方法或技巧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出现了Bug,都要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帮助朋友。甚至要求所有工程师通过论坛、微博和QQ等渠道和用户直接取得联系。
9 g6 N! b7 i- Z, _5 y* R  Z
: ]" A# n+ A0 ]/ q- u/ ]- |小米还让工程师们直面每一段代码成果在用户面前的反馈,当一项新开发的功能发布后,工程师们马上就会看到用户的反馈。小米甚至要求工程师参加和粉丝聚会的线下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工程师知道他做的东西在服务谁,他感受到了用户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是一张张脸,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女用户、女粉丝非常热情的拉他们签名、合影。这些宅男工程师就觉得他写程序不是为了小米公司写,是为了他的粉丝在做一件工作的时候,这种价值实现是很重要。
1 g- J( r: O. H3 J! J
1 K8 J6 n+ a% s! l华恒点评:5 h- D& T5 L" o0 F
$ s% K6 q- i) w
9 o& }4 `, S$ \8 i' ~$ R
小米的成功引起了很多管理者的注意,我们在分析小米成功原因时,不能只看到扁平化管理、去KPI这些比较表面的东西。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小米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其管理方式与管理环境的统一。小米电视掌舵人王川先生曾经说过:“小米永远做家小公司。”面对苹果、三星等技术力量雄厚的竞争对手,小米的竞争优势在于能够保持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小公司”是小米保持灵活性的一个重要保证。' a3 Z$ n: x  _! j* z

; n& m, t2 m! F# b9 Q4 a8 D9 B) G同时,小米的三个管理特色很好地配合了“公司规模小”这一特点,使“小公司”的灵活性得到很好地发挥。一是,小公司意味着企业的人员规模有限,需要大多数的员工都能是某一个领域的人才,才能使企业绩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二是,由于公司的规模比较小,“精英员工”占主导地位,管理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同时,小米创始人们的管理能力强是毋庸置疑的,扁平化的组织既可以使员工直接与高层联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也能缩短信息传递的路径,反馈速度快,会议汇报工作也能随之减少。三是,人员规模有限和管理层次少降低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在去KPI的同时,将绩效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促进员工绩效的提高。
. ~3 H7 ^% s4 b* D6 K
! C$ ~9 o* x+ o8 e/ K& a相对而言,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适合在创业型企业中运用,两者在竞争激励程度、公司规模等方面的相似度比较大。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创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9 y7 p7 |$ ], v# M# s

+ H/ \3 c% `5 X精选人才。人才是创业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管理者在进行招募甄选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候选人的能力水平和历史业绩表现,也要考虑候选人的价值观是不是与公司的价值观比较符合。一方面,初创企业需要有能力的人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初创企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面临的风险比较大,企业能给员工的报酬有限,价值观的契合能够让企业与员工建立更好的情感联系,人才流失也会相应减少。
5 ^0 q" r# `) T& [2 P2 ?
# w' s! [* _  h9 z建立简洁、畅通的沟通渠道。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快速反应应该是小企业的优势所在而快速反应往往需要信息通畅作为支撑。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要保持畅通,可以将员工收集到的信息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管理者沟通,实现快速决策和反应,同时,沟通的渠道不宜过长,减少信息的失真。
- |* }4 S# S* {( H2 x0 |2 c) x$ C
合理授权。合理授权的基础是员工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在人员选拔阶段进行的。合理授权能够给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提高员工的参与高,同时员工决策可以保证一定的质量。海底捞服务员的“免单权”和小米的“与米粉做朋友”就是很好的例证。) T( I6 V% C2 v" }' l( B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华恒智信官方微信公众号!0 e4 O4 W4 T' z: B3 ]  f# H
. u$ }3 T& {4 ?& h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立诚信之本,精专业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