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不必委屈、如果能免不必硬来。 8 _% z2 [' a" O
晚上 9 点,在办公室接到小叔打来的电话,关心我的近况。当他得知我还在公司加班并且没有加班费时,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他不屑的一声“切!” “真不明白,你们这群年轻人为什么偏爱往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跑?有什么好的?环境差、房子贵、工作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个累得像狗一样还赚不到钱,图什么?如果不给我加班费,我连手指头都不会动一下的。” 我无法和年过五旬、一辈子都在工厂吃大锅饭的小叔去争辩什么。就像加班这回事,在他看来就是你出钱我出力,而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加班的意义远不是钱的事。 意识形态的转变 加班最直观的理由是为了多赚点钱,可即便没有加班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我的诸多朋友,无论是在知名外企、咨询公司、事业单位、还是创业公司,加班就像大自然一样自然。下班一小时内还没离开单位都不能算做加班了,晚上九点离开公司你才好意思和别人说“刚加完班。” 为什么我们变得“乐意”加班了? 首先,是意识转变促成的。 过去,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受人尊重;现在,“忙到没有性生活”的工作状态备受推崇。证明人生成功的标准越来越趋于单一,那些只有在工作中——而非生活上——取得成就的人才有资格受大家膜拜。 就像我小叔这代人认为为了工作——尤其是无薪时,牺牲身体和生活是不值得的,所以上班对他们而言就是:拿多少钱出多少力+等待下班。 但时代发展到我们这一代,工作还有赚钱之外的附加意义,比如个人发展、终身事业、价值寄托等。 过去的普遍看法是,工作不重要,生活逍遥自在才重要;而现在的看法是,如果你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低质量的,比如物质基础不牢靠、人生目标不清晰,还不如先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累积财富(不一定是直接通过钱,职位晋升、人脉累积、能力发展都算)、寻找意义。 如果只有健康的身体、但生活缺少目标和成就感,这样的人生过一辈子也未必见得美好。 寻求高级身份认同 其次,当我们加班时其实是在寻求一种更高级的身份认同。 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工作太多不加不行,这些当然都是加班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在潜意识里,我们倾向于用加班这种方式来告诉大家“我很重要”。 社会学家、哈佛教授 Michèle Lamont 指出,“对上层中产阶层而言,事业雄心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极其重要,是个人道德品质和社会经济纯度的标志。” 因为无论在成功励志书里,还是现实的教育中,工作狂、热爱加班这些事看上去更像是精英、成功人士的必备技能,所以耳濡目染,我们开始倾向于把人生重心放在工作上,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责任感、专业性和能力水平。 而且这种现象正在全世界蔓延。前两天和 Bruce 教授聊天时他说,“现在的美国,精英阶层靠极其密集的日程安排来突显自己的社会地位。” 不忙是罪、是无能、是低阶层的表现。抱着这样的意识,人人不得不“热衷”于加班。 “加班”不是“应不应该”而是“会不会”的问题 即便现在的职场提倡加班,但我们都知道加班其实不是件好事,它能反映很多问题: 从能力角度考虑,加班也许意味着需要你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计划是否合理?是否擅长时间管理?是否懂得放权?是否能区分工作优先级? 从资源角度考虑,加班可能意味着你在浪费时间和能量,因为有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延长工时并不能保证工作结果的优秀。 从个人角度考虑,加班一定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对身体、情绪、思维和精神都有弊端。比如,经常加班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精力无法集中、离职率高居不下以及为健康支付的医疗费用激增。 所以,“会”加班就显得非常重要。 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 “会”加班首先意味着你的加班必须“事出有因”,不要为了加班而加班,尤其要杜绝“作秀型”、“交往型”加班。 美国 Energy Project CEO Tony Schwartz 说过,“公司和员工之间一直存在某种隐性合约,即双方都设法以更快的速度从对方那里攫取更多,然后一意孤行,不再回头。”这其实是一种相互毁损的行为。 如果企业文化奉行加班,甚至是没事也要耗在岗位上表现给领导看的“作秀型”加班,员工的士气、对企业的信任都会遭受严重打击。试想一个整天想着如何show、又总是抱怨无事加班的员工如何能把精力投入真正的价值创造中? 而公司也不得不接受员工无法完全投入工作的事实,得不断聘用和培训新人来填补离职员工(有能力和野心的员工是不会在这种氛围的企业里长待的)的空缺。 “交往型”加班也是如此。不是该下班的时候还待在办公室工作才叫加班,那些下班后上司拉你去喝酒、周末要陪客户打球、逛街也因为与你的工作利益产生关联而被定义为加班。 这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看上去挺愉快,但处在“伴君如伴虎”的状态下,而且连仅剩的一点私人生活也被贡献出去,势必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所以,对加班最好的态度应该是:如果需要不必委屈、如果能免不必硬来。 “会”加班的关键是什么? “会”加班的关键是区分出哪些工作是有必要的、哪些工作是可以“偷懒”的。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里提到过一项研究:脑力劳动者在不必要的任务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平均费时 41% ,这些任务几乎不能带来个人成就感,而且换作他人也能完全胜任。 我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放不下这些让我们因为感觉忙碌而产生了成就感的工作。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陷入这类不必要的任务,以此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避免把时间耗费在没有意义的工作上。 也许下面三个问题能帮你区分必要和不必要的工作: 1. 这项工作对团队、企业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么?——时刻以结果而非兴趣、讨喜程度为导向。 2. 这项任务能否通过“外包”或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你在这项工作中是不是不可或缺的。 3. 如果重新选择我还会接手么?——职场上的自我价值观。 不过,就算现在的员工迫于竞争和压力能够以更加兢兢业业和无私的态度对待加班这件事,也不意味着企业就该无下限的盘剥职员。 就像知乎上有人问“如何让下属把加班当成一种习惯?”,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当上司把加工资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 加班 年轻人 北上广 7 B$ v1 Y4 f6 W6 ^6 p! \
企业工伤劳动保险政策流程细节
1 o! l3 w: {! f6 e*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