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老板“独打”正死去,如何能把员工变成“合伙人”替代雇佣制 ...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6-8
最后登录
2025-7-2
积分
68864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9:58: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导读:“明明工资一涨再涨,却还是留不住人,干几个月就撂挑子了。” 相信很多企业老板都有此感受,一年比一年招人难、留人难,啥时候是个头儿?不好意思,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未来的餐饮企业竞争必将是全方位的,尤其在人才竞争上会更加凸显。也就是说,不管是售后、服务人员还是高端管理人才,都将会更难招人、更难留人。 目前特别像一些劳动密集型,有“人”不一定行,没有“人”却是万万不行的。人员储备充足,仿佛都变成了分得一杯羹的必备筹码。 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就开始闹着吵着说要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这个真的是员工真心要的吗? 企业能不能全面公开报表、财务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存在报税问题、老板与员工存在信任缺失。另外,企业很赚钱不愿意做股权激励,企业不赚钱员工不愿意参与股权。这些现实的问题,我们中小企业有考虑好吗? 哪些人根本不需要动用股权?谁最希望获得顶层激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股权去做激励的,比如说年轻的、层次比较低的、贡献还不大的。动用股权,就可能造成过度激励、无效激励。因为从激励而言,不是企业有什么,而是员工要什么?如果企业给了员工当下需求不大的激励,这种激励的价值当然也不大。而且,股权激励的弹性小、退出不太灵便,不仅起不到很好的激励价值,还会让企业自缚手脚,欲罢不能。 通过这张图,我们应该会更清晰地理解,激励与需求的关系! 我们很多企业天天喊的股权激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真正的股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激励价值。很多企业连股权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天天吆喝着搞股权激励,不少企业一直没有实际行动,已经做了的大多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反而因为股权转让、稀释,股东人数增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决策,甚至危及创办人、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和根本利益。 所以,打算做股权激励的朋友,先必须清晰明白以下问题,再来考虑你的企业是不是要做这样的激励模式,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 股权、股份、合伙人到底有什么区别?股权:企业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增值权、表决权、资产所有权等。 股份:所占股额的收益权。有时常常将股份和股权混为一谈。 股权与股份最大的区别是:股权一般是在工商登记的实股股东,公司在办理很多变更时,需要所有的实股股东签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记注册,多数是与大股东签订契约,明确其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通常没有实股股东的表决权,也不太参与实际的决策。 在股份之中,还有一种虚拟股份,华为员工实际拥有的基本上都是在职虚拟股份。通常,公司在内部虚拟一个总股数,然后通过认购、赠送、奖励等方式派发给员工。员工得到的不是份额(即比率),而是一个股数。例如,公司总股本5000万元,折成5000万股,员工甲出资10万元,认购10万股。 一般情况下,虚拟股份都是在职股,员工一旦离职就必须缴回。当然,不缴回也没有用处。这种模式不受法律保护,只是用于内部团队的顶层激励设计。 所以,华为无法上市,不只是他们不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众多激励模式无法得到证监会的认可。很多上市公司的激励做的十分传统,缺乏创新和领先,主要就是因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规范管理过于严格。 【为什么股权激励是一个伪命题?】1、股权,作为金手铐,重在留人,但激励人的价值有限。 2、股权,重在针对极少人,多数人更关注短期激励。 3、股权,作为所有权,是让员工成为投资者,实际上企业更希望员工参与经营。 4、股权,玩的是顶层设计,但更多企业连墙都没砌好。 因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实现股权激励的主要障碍:一、坐享其成:员工投钱入股后,躺在股权上不努力怎么办? 二、失控风险:股权分散后,决策权受到挑战和质疑怎么办? 三、诚信风险:员工质疑公司的利润报表,影响到相互的信任,怎么办? 四、市场风险:完全公开财务报表存在极大的市场风险,怎么办? 五、税务风险:不用说,你也知道怎么办! 与股权激励相比,合伙人模式有何独特的价值?说案例的时候,往往都在谈大型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更需要优秀的同事、有潜力的员工来为发展添加动力。 这些核心人才未来将会以合伙人的身份真正主导自己的事业与未来,而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必备基础。所以合伙人制不仅属于那些有钱的大公司,更属于创业公司,也最终将属于传统企业。 留人重要,还是激励人重要?动用股权来留人,只能留住极为核心的人才,如果将股权扩散到大多数人,很多企业是不恰当的,其中蕴藏着税务、法律、财务、数据等诸多风险。同样,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战略规划、长效思维,员工对未来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对长效激励并不感冒。所以,留人的真正价值比较有限。 更重要的是,把人留下来了,是不是企业的终级目标? 1、员工躺在股权上,坐享其成,不思贡献和付出,怎么办? 2、成为既得利益的守护者,不愿意改变和创新,怎么办? 3、小股东思维局限、目光短浅,只顾短期利益不思长远发展,决策经常遇阻,怎么办? 我发现,很多老板内心想做的并不是股权激励,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模式把人留下来,还要让他同公司一条心、一块干,做出更好的经营成果。抱着这种想法的老板,不妨同我一起研究一下合伙人模式。因为企业发展要的不是股东,而是合伙人。有效的股权激励分的不是股权,而是通过创造、增值分享收益权。股权激励就是用未来激励现在,从现在创造未来。合伙人是增值收益权、股份是收益权、股权是所有权。 举例: 有一老板3年前就打算给团队做股权激励,想来想去到现在什么也没做。这3年来,管理团队流失大,人心不稳业绩下滑利润微薄,而老板操心过度身体也不好。假设企业年利润500万,让老板拿100万出来分给团队,老板可能心有不甘,但如果团队将利润提升到700万,从增加的200万中拿出利润分享给团队,相信很多老板是愿意的。而且,由于激励是来自增值的部分,老板愿意拿出更大的比例,因为这并不会增加企业的激励成本,反而会促进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总结: 这就是OP合伙人模式。当员工收入高了,开始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了,而且注重自己的价值与贡献是,这样的激励既能把人留下来,更能激励他去创造。 “合伙人”一词特别火,很多企业都想落地合伙人模式,但又有很多企业对合伙人概念还是非常模糊,通过一张图告诉大家,什么叫“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内部合伙人”。 合伙人 合伙人模式简称:GP 定位:对企业经营责任、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人 模式运用:合伙制企业或有限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人简称:LP 定位:根据出资比例承担有限责任、不能代表公司、无重大决策权、投资人 模式运用:有限合伙企业 内部合伙人简称:OP 定位:既出钱又出力,不承担企业风险,但要担当经营责任、达到经营目标的人 模式运用:个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可以加作者为好友。我将发这个模式设计【合伙人内部学习视频】与你分享学习!! 同时能和作者保持及时交流!作者我朋友圈分享,有更多资讯、干货学习哦!!曾老师(xcjx5200) 往期热文内容推荐:(直接点击下面文字即可进入原文)合伙人为什么比股权激励,更适合当下中小企业?(附案例) 2017|工资应该怎么发?没有激励性的薪酬方案,考核只能沦为“认认真真做形式”(附案例) 二线员工薪酬这样设计!才能解决员工懒散、磨洋工,不付出却攀比工资难题!(附设计) 万科案例:万科的合伙制:利益与风险捆绑、自我革除赖以崛起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万科当年引入华润大股东,王石本人持股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公司由个人控制转变为职业经理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引领了万科过去的快速发展与专业化能力; 万科拟通过合伙人制度,来重新界定公司与员工的关系,防止优秀人才的过度流失,应对已经到来的新形式。 用万科总裁郁亮的话说:“事业合伙人有四个特点: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形成背靠背的信任;我们要做大我们的事业;我们来分享我们的成就。” 合伙人之间股权比例怎么设置?答:初创期合伙人之间的股权比例设置,主要是按各人的能力和贡献度而定的。纵观最近几年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其初创期的股权设置不外乎是以下三种情况: 1:唯一创始人。 例如,京东的刘强东,一嗨租车的章瑞平,58同城的姚劲波。这类的例子稍微少一点,毕竟这样有超强能力的霸道总裁还是少数。 2:主要创始人+ 1-2位联合创始人。 这种例子就是比比皆是,例如,途牛(于敦德58.5%/严海峰41.5%),聚美优品(陈欧86.6%/戴雨森13.4%),唯品会(沈亚56.5%/洪晓波43.5%)。 3:3-4位差不多的创始人。 例如,兰亭集势(郭去疾35.36%/文心23.58%/张良23.58%/刘俊17.48%),淘米网(汪海兵37%/程云鹏32%/魏震31%)。 以上三种情况,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是窃以为,第1和2种情况的团队能走的更远更好,不是因为这样的分法更合理,而是采用这样分法的团队通常会有一个能干的主要创始人,其他联合创始人真心服这个老大,所以才愿意接受较低的比例。 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供参考)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核心人员的波动,特别是已经持有公司股权的合伙人退出团队,如何处理合伙人手里的股份,才能免因合伙人股权问题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提前设定好股权退出机制,约定好在什么阶段合伙人退出公司后,要退回的股权和退回形式。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有合伙人持续长期的服务于公司赚取的,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2、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退出的合伙人的股权回购方式只能通过提前约定的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对合伙人手里的股权进行回购,回购的价格可以按照当时公司估值的价格适当溢价。 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为了防止合伙人退出公司但却不同意公司回购股权,可以在股东协议中设定高额的违约金条款。 如果合伙人离婚,股权应该如何处理?近年来,离婚率上升,企业家群体离婚率又可能偏高。婚后财产的处理,包括股权,都是棘手的问题。离婚事件,影响的不仅有家庭,还影响企业的发展时机,比如之前土豆网。婚姻还很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原则上,婚姻期间财产是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但是夫妻双方可以另外约定财产的归属。因此,配偶之间可以签署“土豆条款”,约定配偶放弃就公司股权主张任何权利。 但是,出于对配偶婚姻期间贡献的认可,也为了取得配偶的认可,不至于夫妻关系由于股权关系亮红灯,七八点有他们自己改造设计的“土豆条款”,一方面,确保离婚配偶不干涉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管理;另一方面,保障离婚配偶的经济性权利。 总结:员工易得,合伙人难求 要找一个合适的合伙人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茫茫人海能够和你能够合拍的人并不多。 所以作为企业,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才能找到最专业、最合适的合伙人。 而找到对的人之后,你会发现之前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文/作者::曾老师  (150-9985-7474)(V信互动:xcjx5200)

0

主题

7

听众

31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18-11-13
最后登录
2019-1-6
积分
31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2
沙发
发表于 2018-12-3 15:24:11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