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8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复制链接]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08:3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阳 作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 |' m0 H" \/ D" E$ L & B! G+ p) Q. ^7 {2 {1 L _3 n6 ]   在我们心目中,“职场变态”是需要被批评和挽救的,“如何给‘变态人群’减压,让他们更热爱生活,搞好人际关系”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职场专家却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些所谓的“变态”,实际是“职业先驱”,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o) A3 y% u1 ], K * t( I+ z8 ?9 D* [* X 9 b9 Z1 L* B: W" Q2 L ( m& K( e& S4 G0 Y5 C+ T0 [  因为“过人”,所以“异常”,“变态”的名声不公平。1 s3 r/ i7 @3 Q; ~ u4 | . { j+ K- W' J* M( e 7 h8 V7 |' |4 S/ y6 C: f  高级心理咨询师陈阳表示,“变态”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是一个很不公平的称谓,说法欠妥。“变态”实际上是一种由生物原因导致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心理学上界定为“由于身体功能损害造成的精神异常,并且由此导致与常人大相径庭的异常行为。” $ P0 f; Z0 e7 U9 A* L! x h% O3 @: ` t, W : k1 U1 N: |2 X# ^$ S9 v0 S   陈阳认为,这群职场精英之所以都被冠上了“变态”的名号,是因为大环境对于他们既需求又不宽容的矛盾所导致的。 ) W9 l% A% l1 j0 S$ o/ p- z$ `" t/ \6 R 1 G& c! X- F( |3 ~2 ? Q: n' N  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倡导竞争、过分推荐物质成就的时代,对于这样的社会氛围,个人根本上就是无能为力。于是有一些人就会“既然改变不了,那么就前去引领”。他们成了所谓的“工作狂”,还会强迫其他人一起冲锋陷阵,搞得不那么想“成功”的人痛苦不堪。他们会越来越不关注人的个体情绪,对自己、对别人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感受都嗤之以鼻。4 e9 y. R6 n9 }3 m9 c% w3 {: X: u E* ] x4 W" B5 _8 l) b& k* l3 c4 x# y3 h& S# ~; ~; U7 r( J d   大多数人会将符合“主流”观念的人归为同类,其他的则归为“异类”,甚至冠以“怪物”、“变态”等称呼。这些“工作狂”的行为方式令许多人无法接受,心里不舒服,因为愤怒和郁闷而恶意地加以“变态”二字。 $ y. S6 k) m( r0 `( ^! u. [4 G. ~7 ?5 s$ F& ]2 L7 G( s 8 u, q; q0 _0 h" a   但是在一个企业中,业绩和效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很多人抱怨身边的“职场变态”,其实是在抱怨自己充当了他们创造效益的工具,最终又不像他们那般拿到了切实丰厚的物质回报。因为“过人”,所以“异常”,得了“变态”的名声,这是很不公平的。5 V: ^9 @% O# n# S; t & h7 [; g# U' r# Y7 m! e5 | ~5 v/ n! g4 R   “职场变态”跟吃喝玩乐理念相悖,更注重精神感受和开拓进取。 ; `. U, l6 A' g/ U5 b. `( q2 i: W; M+ Z2 \6 F- x8 k ) ?" L4 _/ v$ j/ t; L+ i   一些人觉得,这群人有悖于物质时代“吃喝玩乐”理念,是不正常的。陈阳指出,我们通常会认为,当人有了钱一定不会再像原来那样拼命工作,应当抽离出来好好享受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并不现实的“主流观念”。 + C# `2 T( H9 f* j, t8 l1 d) u8 K* q6 |4 c/ b 0 t# R3 ~$ f J2 i2 L  物欲的巨大魔力,会让人感觉永远匮乏,永远处于不断追求,又无法满足的状态。高等教育会使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些被称为“职场变态”的人,实际上很享受工作中不断带来的成就感,觉得“冒险———控制———征服”是一个获得认同和体现价值的过程。5 }' |5 T5 u7 n5 t 6 v6 |% k$ x1 r& z$ p' |: {4 T+ G6 U / H8 J, v. y$ `7 j& B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能保持长期惊人的增长率,正是有了那些被人称之为“变态”的职业先驱的努力。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在适应商品洪流的过程中,逐步变成很重视理性与逻辑、行动与结果,全身心地为事业付出。他们除了先行一步,还会驱策众人跟进,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牺牲一些常人的东西。这不是他们的“变态”,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9 b' b* K1 {) P5 i; { 8 P+ U8 R) {6 l0 m" {; D " p- h6 d+ o& c0 B! @9 {  可以说,他们站在物质时代的前沿,引领的却不是物欲消费的潮流,而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企业的基石,维持着企业高效率的运转,守护着下属同事的“饭碗”,同时不断创造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他们理应赢得尊重和钦佩。如果这群人因为无暇顾及吃穿的“非主流”生活理念,就被大众鞭挞为“变态”,那是一种过分的人身攻击。 : J& k# i6 J& p9 B' u A+ B% X / q A) Y6 m; r- ^, x 2 ]2 y, _7 t8 q% B) Z: t  “职场变态”可敬而不可亲,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w% n' ]) J. ]: y+ v& [1 i5 a . f6 I% C1 q L$ g$ ` ; ~- c: q5 u+ @  在很多人眼中,“职场变态”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生活方式。陈阳表示,这种生活对于人的“个体”而言,确实谈不上幸福,甚至会连带家庭和朋友牺牲很多“主流”观念中精彩的物质享受甚至天伦之乐。也许因为如此,会招致更多的不理解和不满,但是他们毕竟在企业中得到了真正的赏识和尊重,辛苦付出最终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并会使家人受益良多。$ V3 u9 G: `( |8 g3 o: C3 e+ S ! p5 _2 `5 [' M, Q- r 0 Q5 L! \# x1 Y: N  在企业中,“做人”固然重要,但那是建立在“做事要做好”的基础之上。如果避开“做事”,专门琢磨“做人”,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一群“小人”。/ N% A! w% R5 m2 b9 T ( ]$ S7 ^! m6 E+ C5 p/ i/ P- B# w; U( O9 M% U6 n; [   陈阳指出,“职业先驱”的生活理念值得歌颂,但并不值得推崇,他们是一群可敬而不可亲的人,收入不菲,扮演着社会分工后的重要角色,但是很寂寞,也难以被大众理解
bomb    

494

主题

5

听众

2868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2-27
积分
2868
精华
5
主题
494
帖子
1400
沙发
发表于 2006-4-27 08:3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这群职业先驱其实也很希望得到伙伴的宽容与理解,而不只是老板的赏识与晋升。但今天的社会氛围似乎太倡导“变态”、“狂人”之类的说法,人们很容易将所有“非主流”的生活理念都归为异类,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S# F' `5 P. M5 n4 M 7 e/ V: h" P: w+ R! \& @4 A3 i, d) v1 y7 M k/ C% {0 c ) U* B* c" Q+ ~% R8 @+ W. V1 a6 @3 l  其实历史上的“先驱”,自古以来就是牺牲个人甚至家庭的利益,难度太大,所以很多人都学不来也做不到。但是至少,我们在做不到如此崇高的境界之前,先要学会善意的宽容和由衷的敬仰。# @8 {. M1 a% c: k 8 X' H. l3 B/ d8 D9 x % u( ] h8 b Y5 [" Y  我“变态”我生存 : Z4 `9 ~4 P: v. Y% Y - M: R$ C8 y! X0 X 4 N8 u# r- q8 b  近日,在一项根据对京、沪、深、穗四地不同行业的1380名白领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月收入在3000-8000元的群体中将近1/3的人与常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迥然不同,甚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招致了“职场变态”的名声。而月薪8000元以上的高薪白领中,“变态”者更是占到80%以上。 ! {9 W, @. o' ?, I/ U+ l % c0 U3 O* F; x* v( } - p0 y b& g, ^) w  案例一 " J1 Q) L" M5 P) X/ h$ i* K" ~4 H2 |0 A 1 V6 j- ?3 }+ B) E; h   Jason是一家知名IT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年近40,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高薪白领,响当当的业务骨干。但是,Jason在同事眼中是个十足的“怪物”:他的衣服款式普通的近乎陈旧,他的胡子碰上加班可以一周都不剃,他的午餐经常与方便面为伍,他的休息方式顶多就是在办公室伸伸懒腰。他的脾气其实并不暴躁,但是如果下属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工作中存在不该出现的瑕疵,他的骂声绝对能够冲破经理室的双层隔音玻璃,吓得门外的秘书一天都不敢敲门。$ y+ M/ o& U7 A2 c& H4 f 6 I; ]- G' f( Q5 J" d. y: M ( ^# j: X2 m* I, T* k  案例二 5 W$ }0 l2 Y- k5 G9 [/ N % }5 q( M; ] P% [! ]8 Q4 Q( l" C9 K) g- P7 }; D$ G   每个月末的业务盘点,林爽总能交出最精准的业务报表和统计数据,在上司眼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年轻有为”。然而除了成绩,同事们对这个花一样年纪的女子并无太多的好感。林爽不施脂粉,不戴首饰,很少和别人逛街血拼,对于时尚八卦一窍不通,连办公室的零食时间也好像都与她无关。仿佛她钟爱的只有面前那台慢吞吞的电脑。 * C" Z- A' y' k- a/ x1 w" U- r; B! s+ u. N9 M$ o+ ^ 0 j7 x7 w* {: E7 Y) i# D, _! Y# M   我们身边其实不乏这类被冠以“职场变态”头衔的人:他们大都不修边幅,外表与收入极不成正比;工作上追求效率,崇尚完美;生活上凑合对付,不讲吃穿;他们大都精明强干,深受上司赏识,坐到了管理层,是公司的顶梁柱;他们对下属严苛,和同事只保持单纯的工作关系,鲜有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他们有高远的职业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他们的身体警钟长鸣,职业病和“三高”都接踵而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100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11
最后登录
2008-8-28
积分
10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50
板凳
发表于 2006-4-27 15:00:00 |只看该作者

RE:[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个性可以在较小的公司里 大公司需要的是文化不是个性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