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1-9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689
- 贡献
- 149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3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12
- 主题
- 377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7-11-9
- 积分
- 838
- 精华
- 1
- 主题
- 377
- 帖子
- 1312
|
人力资源管理似乎一夜之间在全国企业从无到有,得以普及,但真的有效支持了企业的业务和发展战略 吗?日前,在浙江众成客户俱乐部主办、中华英才网协办的“基于目标和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论坛”上,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的HR经理人共 聚一堂,交流了想法与思路。
3 V' q; B/ A6 g+ D, ~/ p . b! V, s; C% K. T: k; `& e
HR的道与术
& o- z% ?! h$ r
! C& p( s6 ]- n. \* T! Z 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情况下没有最好的做法,只有最合适的做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 和改造,才能最终为企业创造绩效,实现从“有”到“有效”的飞跃。实现这个原则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变化,即“术”与“道”的区别,这可以用“煮水饺”做个贴切的比喻。煮 水饺一定要不断加凉水,这就是“术”,但为什么一定要加凉水,那就是“道”的问题了。过去煮水饺用柴火烧炉灶,调节火候不方便,用水来调节火候最合适。现在用的是煤气灶, 可以很方便地调节火候,把火调小就可以了。所以,环境不同,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便有所不同。加凉水这个“术”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用别的“术”同 样可以达成目的。& s- i% T! b: z" O+ u" U
7 l# g* X+ s3 w
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样的,“道”虽相同,即要达到最终创造绩效的目的,但“术”可以不 断创新,随环境的需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说,十万元的年终奖金如何发才能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如果一次性给了员工,明年如何激励他?这时,考虑怎么给就是战术创新的 过程。HR可以告诉他今年干得不错,奖励给他六万块钱;再拿出两万,代表公司发给他的妻子,作为对她支持丈夫全力工作的奖励;再拿出两万,代表公司慰问他的父母。这样,激 励的作用不仅可能会比简单地发给员工十万元大大增强,也为明年的强化激励留下更大的余地。
1 R! \0 Z; F+ X3 s2 t
+ e5 z, |' ~9 B4 S# ` 但是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即“道”的指引。比如,定岗定编 如何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员的定岗定编是“术”,成本的合理控制是“道”。现在定岗定编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并不多。作为一家企业来说,要根据战略要求实现哪些事情来确定 需要哪些岗位、哪些人员。那么,谁最有权威确定岗位和人员的增减呢?就是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经理。如果成本不需要由部门自己出,那部门就会想方设法扩大规模;如果成本 控制的要求落实到部门层面,部门就会真正从成本和工作效果的角度考虑人员和岗位的需求问题。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进行恰当的控制,才会得 到一个合理的人员和岗位定额。而把业务单元尽量划小,利用内部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率的做法,也可以在人数有限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实现成本控制的“道”。
0 L8 M3 p9 p$ \ \- Y; t1 ~4 O# K# Y ) A- C" P; x) [$ e6 A: \ y1 c, w8 o V3 M
弄清前提条件出处
- h8 k- O: b+ }9 B
& s1 ~1 W- |% P) H( `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开始工作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工作方法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比如关 键绩效指标实施的前提是要有具体的数据,如果不能收集到具体的数据就无法抽取关键绩效指标,而绩效数据的准确收集是比较困难的事;360度考核,前提是对事不对人,但在中 国这种国情下是很难做到公正、公平的。6 G8 x9 K, y) s; N7 c( }
! n7 E( E" M2 E, ]# q M
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主要学习他们的思想,更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调整。中国和西方发 达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东西方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国外用的很成功的方法在中国却不一定能成功。比如,国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执行得很成功,可以在企业内成功地做“减法”, 合并部门,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减法”未必有效,我们反而是要做“加法”,把部门拆细。这是因为,做“减法”即合并部门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要 有综合能力比较强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在中国缺的就是综合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第二要规则清楚,规则清楚了就不费事,但是在中国规则是模糊的,还有很多真正起决定作用的 “潜规则”;第三要下属很能干,很多事情有能力自主处理,但在中国,大多数下属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简单地根据西方的方式方法做“减法”的成本是很高的,效果也不会 好。在充分解析前提条件的基础上,杭州中粮美特公司做了“加法”,把原来的大部门分拆。当时企业内部意见很大,但是真正操作下去以后,责任明确了,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原 来的主管不是真正的主管,是办事员,现在则成为真正的主管,可以把本部门的工作做精做专,做深做透,整个公司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所以,管理无所谓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 适,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关键是要看前提条件适合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