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5-15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威望
- 0
- 金钱
- 741
- 贡献
- 18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46
- 主题
- 35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最后登录
- 2007-5-15
- 积分
- 929
- 精华
- 0
- 主题
- 354
- 帖子
- 1046
|
沙发
发表于 2006-6-26 16:4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人才之辩:"巧妇"与&quo
所以,人才的流动和重新配置也是一种价值增加,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社会,这是站在人才的地域差别和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的。不同的地区,由于教育、历史积累和经济发展等条件的限制,人才的标准或者说是社会平均素质是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一般人到了经济落后地区就会成为人才。当某种相同或相似的人才在区域上过于集中时,也会抬高该种类型人才的地域标准,某些较弱者会被挤出人才群体,流动到该种类型相对稀缺的地区。
$ Z! s. g) @4 `- j0 B" h9 a1 `8 L$ s. m$ t% T' V# Y. A" W
三、“米”之于“巧妇”的价值
! |; ^$ N0 i9 O& T$ g; _8 K& m* M( g b5 U( W& S+ ]. o) U8 x
在“巧妇”的辩论中,“米”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米”的质量以及“巧妇”对于“米”的满意程度直接决定着“巧妇”的价值。无米,“巧妇”难为,这里的前提是巧的名声已经得到承认,那么,是不是应该说很多应该成为巧妇的人因为无米而没有成为人们眼中的巧妇呢?有米,但米比较糙,“巧妇”可以为炊,但结果定会为人所诟病,长此以往,“巧妇”的头衔会越来越招致置疑和非议。
7 v5 c. p7 N3 v& h* \米也可以成就“巧妇”。有好米,庸妇也可能会有上佳的表现,从而步入“巧妇”之列。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巧妇”对好米的追逐是持续的,好米也是吸引和留住“巧妇”的最佳筹码。" z: K: ]3 \7 N1 U: Q
0 W- U+ U" K, b) Q: y1 S6 q$ L& ~ 可见,在成为“巧妇”的临界点上,巧和米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相得益彰。得好米之“巧妇”,恰如顺水行舟;得糙米或无米之妇,即使是“巧妇”,如逆水推舟,心力憔悴。米影响了“巧妇”的价值,但米的生产在“巧妇”的控制之外,“巧妇”可以选择使用那种米,但无法提高所选米的质量,。
. S* x& V! [# J. N$ q) {0 ?1 t人才的价值体现也需要米,这里的米就是工作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平台、机制等。没有好的工作平台,再优秀的人才也难以脱颖而出。工作平台也可以以优劣区分,但如果从匹配的角度来分析人才与工作平台的关系可能会更为恰当,因为相同的平台下总有如鱼得水之人,而再好的平台也有表现不尽人意者。这样说并不代表平台没有判断标准,很多共性的特征还是存在的,平台要与工作性质相一致,不同工作性质下的工作平台的优秀标准之间有差别。但是,工作平台往往不是人才能够左右的,他们是工作平台的接受者。
f6 L2 t# v' _- P' F8 P+ m% {) y* X0 Q- l5 N/ j* m, U) n$ @# i
四、人才管理的启示
+ j+ a% M6 B7 C7 K" O+ H: C8 n& F- O; W1 L
人才如道,可道,亦不可道。理论和实践中提供了很多判断人才的标准和依据,人才无常态,这些经验之谈都不足以得出定论。现代社会中,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极快,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人才的相对性特征更加显著。在人才问题上,过于清醒倒不如留几分糊涂,保持人才的神秘面纱。. {) T7 S, R2 `5 \. k; q
: V4 ?% K' d% S& p- ]2 [; d1 x
人才的管理就是造米和选米工程,为人才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营造社会氛围,做好工作绩效的评价和支持工作。在这一平台下,“巧妇”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技艺的学习和传播,“巧妇”的社会网络带动了团队协作,“巧妇”的工作标准规范了操作流程。一个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自组织体系就会初步形成。( H- ]' c0 h0 O( B& C: t
$ g' y: R) H2 c g 中国的另外两句俗话对于人才管理同样有启发作用:时势造英雄和不以成败论英雄。人才的名声和成就中包含了时势的因素,对人才的评价不能纯粹从结果上看,要结合时势和能力对人才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人才管理中,要看结果,但结果不能看得太重,对失败和损失要抱有包容和客观的心态,相同条件下,能比别人败的更策略、更体面也是一种成功,也是人才价值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