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9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十而立,立什么?

[复制链接]

524

主题

8

听众

213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8-8
最后登录
2009-9-23
积分
213
精华
3
主题
524
帖子
9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01:3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十而立,立什么? 含英 “三十而立”是人们经常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来指自己到了三十岁应该或是已经成家立业或是成就一番事业。其实,孔子的这句话是对自己的人生总结,并不是对人们的一种要求。其原文出自《论语。为政》,原话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孔子这句话中的“立”是不是就是成家立业或是成就一番事业呢?我认为如果这样解释就是对孔子的一种误解。孔子一生颠沛流离,矢志不移得的理想并未实现,很难说成就了什么事业。那么,他的“立”是立什么呢? 任继愈先生在《大家》栏目中,对此曾有过一番解释。他认为,这个“立”就是位子的“位”,古代没有“位”字,立为皇帝就是坐在皇帝的位子上,“三十而立”就是孔子三十岁的时候找到了他自己的岗位。他要做什么,他搞文化、搞教育,一辈子就是这个事情,一是文献整理,一个是教育,三十而立就是这个事情,这也符合孔子本身的言行。 这个解释确实与孔子的生平比较符合。孔子确实是从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的,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并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孔子晚生整理了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代表大量的文献,成为后世学习的经典。 但是,这种解释还是立足于对孔子一生的所作所为进行诠释,还是一种俗解。要知道,孔子一生不得志,这些所作所为并不会让他真正的满意――这种解释只不过是对孔子的一种安慰。 那么,这个“三十而立”到底该如何解释呢?我认为,要解释这个“三十而立”必须把它放到整段话中去理解,而不是只断章取义的解释这一句话,理解了整段话,这句话的意思自然就通了;其次还必须要跳出对孔子生平作为进行解释这个老的套路,因为孔子这段话把虽然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却不牵扯丝毫的生平作为。 那么,孔子的这段话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这段话虽然是孔子的自我总结,但不是对其人生的全部总结,而只是总结了其人生的某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个方面正是值得也是需要传授给弟子的。 这段话的总结了孔子人生的哪个方面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孔子从十五岁起就开始立志做学问,从这个年龄段开始就开始进行处世磨炼和修养,并不断总结做事处世这方面的学问。这里的十五岁和后面的其它岁数不是确切的年龄,而是这个岁数所代表的年龄段。到了三十岁时,做事处世的学问基本确定成型了,这时候还有不解方面;但是到了四十岁时,做人处世的人生学问已经没有什么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到了五十岁时,对于整个外部世界的运行规律也明白了;到了六十岁,人生的处世修养已经到了更高的程度――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任人去评说,自己都听得进去;做人处世的人生学问也到了很高的程度,对别人的为什么要这样评说也都能理解,心里平静。到了七十岁,人生处世到了更高层次的修为。做什么事情都不必刻意要求自己,可以从心所欲,但是事情做的却中规中矩,符合自己的做事处世方面的要求。 解释完这段话,我们再来看“三十而立”。这里面的“立”就是今天最为常用的“确立”的意思,确立了什么?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学”。从语法上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面的关键就是“学”,为整段话定了调。前面是志于“学”,后面的“立”、“不惑” 也都是讲述如何对待这个“学”的,因为相同就省略了,后面几句话则是描述有了“学”以后的一些状况,整段话都是它围绕它展开的。 那么,什么是“学”呢?当然不是学习,而是做学问的意思。学问是做人处世方面的学问。但这里是“做”学问,不是说知道怎么为人处世就有学问了,而是要通过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修养和总结,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修学相长的过程。 人生学问和修养能不能到孔子所说的这种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这种要求去修养自己、实践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孔子这段话中心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曾子的《大学》实际上就是对这段话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的阐析。大学,就是人生的大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欲明明德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在格物。格物不是坐在物品后面苦思冥想,而是要在实践基础中不断的思考总结。 用“三十而立”这句话来驱策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未尝不可;但是我们更应该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和思考为人处世的学问,注重并提高自己人生修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