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招聘角色从“采购”到“销售”的转变之一:心态篇
一直以来,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博弈中,用人单位都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劳动者则属于弱势群体,在国内尤其如此。大学扩招带来的知识分子数量的突然增加,也让大学生就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招聘模式形成的招聘思维更让招聘负责人非常自信。
然而,由于国内用人单位的大量增加和迅速发展带来的持续用人需求,大学扩招带来人才结构的失调,新时代赋予年轻人新的个性和思想,用人单位竞争力非常有限,招聘人员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大。
有一天招聘负责人发现,中专技校的校长和老师再也不对招聘负责人卑躬屈膝,大学生再也不对部门主管言听计从,新员工再也不会对用人单位死心塌地。是校长老师们变强势了?还是大学生们太急功近利了?还是新员工更加自信了?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时代变了。再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吁,对80后的教导,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时代在变,但不会以我们的意志。
传统的采购心态是:被动、强势。传统的招聘心态也是如此。反映在招聘的各个环节,如招聘渠道的开发和建设,招聘面试安排,录用和试用,用人单位和招聘负责人处处向候选人展示了一件事情:舍我其谁?由于危机感不强、用人单位不重视,不够专业,很多用人单位将招聘和面试画了等号。将招聘中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在了面试上,而忽略了招聘的前端和后端工作。招聘的前端工作主要是接受用人部门的用人申请和招聘渠道的开发。而招聘的后端工作主要是培训和试用期考评。当然,即便是将绝大多数精力用在了面试上,面试的很多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
招聘的采购心态形成的最大原因是:招聘观念老旧。传统的招聘观念认为: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等于是给员工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种招聘观念源于候选人选择用人单位的有限能力。而现在候选人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也减小了候选人生存的压力(注意是衣食住行的最基本生存)。由于用人单位没办法限制候选人的选择,因此招聘人员在观念上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候选人的要求。
招聘的采购心态难以改变的还有一个原因:负责人固执地认为,只有强势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其实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不专业的表现。真正内心和外在强大的人都平易近人且性情流露,真正专业的人反而会把握原则且灵活善变。而主动则要求招聘负责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面试以外的其他地方,更关注招聘中的细节,更加地以人为本以公司利益为重。
一般的销售心态是:主动、平等(甚至弱势)。心态的转变会让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而销售心态的培养正是人力资源部门作为服务部门承担的角色所应该具备的心态。最明显的是培训的例子,如果将培训预算划分到部门,由部门自由选择是采用内部培训还是外部培训,绝大多数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团队都可以解散。反映在招聘上也是如此。一些用人部门经常抱怨: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效果太差,还不如把招聘渠道给我们自己组织招聘。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负责人也在抱怨:为什么我看上去优秀的人,用人部门都觉得不行?为什么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就提出离职?
事实上,主动的心态会让我们发现更多,也学到更多。招聘本身是一个绝佳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机会,因为招聘负责人本身可以接触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被动则让招聘变成一个流程,一个事情,甚至一种负担。招聘甚至是一个有机会让自己获得更多人脉和提升的机会,因为招聘接触到猎头、其他用人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层。
当我们用销售主动和平等(弱势)去招聘时,我们会有很多新的事情要做:如何与部门沟通用人申请?如何建设招聘渠道?如何组织面试?如何做招聘结束后的跟踪?如何设定招聘评估的指标?
敬请大家关注下一篇:做好招聘角色从“采购”到“销售”的转变之二:技术篇
(还没写,大家在下面投下票,我看看有没有人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