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达到0.48。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估计现在的基尼系数在0.5左右。 改革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依靠低资源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排放价格的“三低”实现较快增长。然而,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上世纪初,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经说过:“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繁荣。”中国政府也意识到长期以来依赖低工资、牺牲绝大多数劳动者利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此,从深层次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提高劳动价格,缓和社会矛盾,已是迫在眉睫。 2010年开始,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和言论频见诸报端网络: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4月初温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再到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随后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频现重磅言论,以及6、7月份中央一系列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密集表态。行动上,年初开始全国各地掀起“加薪潮”,继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上海、山西、重庆、浙江等十余省市也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7%左右;全国总工会则拟定了具体行动目标:从2010年到2012年,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其中,2010年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1年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对未建工会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 这一切都让人们看到,此次收入分配改革已呈风雨欲来之势。 然而,收入分配改革,其实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综合改革,牵涉的领域广、利益调整阻力大、制度设计难,要想使各个利益集团都满意,谈何容易。本期杂志我们就如何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话题采访了薪酬专家和企业HR,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收入分配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期望能对企业在征订相关的策略和制度时有所帮助。 本刊编辑部 2010年8月 本帖最后由 舞雪 于 2010-8-27 16:20 编辑
) Z- }8 U* T* w J5 q- U y, h/ I$ U" w8 Y- K5 w3 Z5 |1 _)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