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11-9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689
- 贡献
- 149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3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12
- 主题
- 377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7-11-9
- 积分
- 838
- 精华
- 1
- 主题
- 377
- 帖子
- 1312
|
沙发
发表于 2006-6-5 10:5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台湾首富的“用人之道”
这也说明了郭台铭赏罚分明的一面,“我发奖金的时侯,就是我裁人的时侯。”这是郭台铭留下另一句用人的名言,“因为有赏也有罚,总不能等公司开始赔钱的时侯,才开始裁员吧。”敢花———花钱是为了公司进步- H6 P& d8 c& e7 ]) u% ]5 c8 A5 C
1 o& h7 E0 a2 c$ c0 l* s
郭台铭从不吝啬把钱花在投资人才和添购先进设备上,他认为唯有长期投资和发展人才,才是台湾全球化布局成功的关键。“所以,外界说花钱是我的一种享受,还不如说花钱是我的一种追求,这就是我的哲学。”
2 b( t2 l2 v I2 {& i! C, O2 Y* s8 s7 q2 ~
在人才的培育方面,鸿海把眼光放远,在台北、美国、中国大陆都有“世干班”(世界干部训练班),为了将员工培养成国际化的人才,让他们去海外受训,为此花费上千万美元。, S: c0 I3 s( K. O
2 [7 O3 C7 S8 u0 D& {# P5 q% X& }& K
虽然外国公司也很敢给,也赏罚分明,但可能连西方管理学家都搞不懂,为什么有一群优秀的人才愿意为鸿海卖命,赚了钱之后还不停歇,让鸿海帝国可以越来越大。
# E8 \2 ^: e% t; s8 U0 d5 Y+ G; a& }1 @ L/ W# W9 I0 k
关键在于“以身作则”的力量。郭台铭强调的“以身做则”不是事必躬亲,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要求员工不分层级,一起投入研究创新、挑战困难,这点和西方管理学强调的“分工授权”不太相同。
6 G% g/ J! J. ]! I( n- q: K! U" c: S$ j" @- Y0 u+ w
一位拜访过鸿海的人士就分享了他和鸿海干部吃饭时的经验。有一次他到郭台铭常去的餐厅吃饭,郭台铭说要去一下去办公室,却让大家从七点多等到九点,这段时间,没有人敢点菜动筷子。而公务缠身来迟的郭台铭,一看大家都没点菜,除了赶紧叫菜,他也会先起头夹菜吃,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动,饥肠辘辘的大家才会开始吃,而郭台铭看大家开始动筷子,就放下筷子不吃了,和大家谈他的计划。但郭台铭也时时注意什么菜吃完了,叫厨房赶快再上菜,等大家都吃饱了,就会看到郭台铭把每盘剩下的菜,倒在碗里拌一拌,咕噜咕噜吃下去,这名人士说,“郭台铭帮干部张罗饭菜,但自己却吃剩的,干部看在眼里,人心就是这样被买走的。”
- f- b8 q. u8 ?1 ], p, b7 O R* o4 c% m+ }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酒足饭饱之际,大家想着今天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忽然间郭台铭说:“十点半要开会的去准备一下。”一名在鸿海工作20年以上的干部说:“看了老板赚钱之后没有放进自己的口袋,几乎全都投入机器设备,这样的老板值得跟。”
; h B4 Z! z& {% Y2 G! ?
' p D8 F3 m& Q) H 能用———不怕干部比自己强
- F0 ?3 [" T5 K
5 m; D$ q v- i1 _$ K9 w ~0 N. \ 鸿海公司唯才适用,不会强调谁是博士、谁是名校,在鸿海征才网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递履历,就有机会加入鸿海,“鸿海并非外传的非名校不用”。
6 B4 p* y1 F) ], d. f# v6 |4 m5 E0 K5 m2 |7 D3 e
郭台铭不像广达集团董事长林百里、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都是电机系工程师出身、名校毕业,资深业界人士指出,这样反而更能吸纳各方人才,不会因为工程师过于自信的个性而有所局限。
" h! c! ^* [3 b
' h* a; {2 ~7 c0 I; k. D 但这并不是说郭台铭没有自信,反而是面对逆境、困难,练就了郭台铭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一身霸气.
/ Q6 c) p% C$ B0 `6 ^0 o
& l6 O* @2 F. S( T: ^4 Q( s+ F# [敢冲———冲关就能获得大报酬
% F" j4 o3 |$ u/ j# i1 _& J# Y. y B) z$ Y% s: W
郭台铭在打造鸿海帝国的过程中,遭遇过许多巨大的困难,但他认为在应付这些难关时,如果能有所突破,就能让自己得到了最大的报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力。
! M3 O) S; K# l% x9 l9 ~+ ]" f% L6 U; ]! @7 x9 }2 L
今年,郭台铭旗下的八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三年各自至少收购六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 e( c+ o" e& o- p( F( N4 D: m9 s
8 q. O% @ P! |( x. T 也是为了容纳各路人马,鸿海组建了23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事实上,鸿海很早就有这样的跨部门组织,只是现在层级拉得更高,由郭台铭亲自面试主管,让各种人才能充分发挥和交流。% k3 ^( \+ I! H9 Q7 C/ ^
" L' k, f9 |' s- v& x 从20年前的100万新台币到1000亿,鸿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000亿到第5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000亿到二兆将造就下一批富豪。+ g6 x( |2 t$ _& V" c9 S9 C
2 y! ?( E8 ^ d
△知人善用,郭台铭创造了鸿海传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