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中人网 本周说法179期
162期:案例解读有关劳动合同的劳资纠纷 - 法规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本期案例:关于无效劳动合同问题

 

  案例:

  邹某称:其于2012年4月1日入职,任绘图员,月工资4000元,公司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2012年6月,其申请离职,公司没有批准,经过多次交涉后,公司威胁他,他一直工作到2012年8月31日,该日向公司邮寄通知书,以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与公司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邹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

  公司抗辩:邹某应聘时提供了虚假工作经历,邹某存在着欺诈导致公司错误录用,因此,邹某与公司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关系无效则公司无须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无须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庭审中,邹某确认了应聘时提供了虚假工作经历。

 

  问题:

  1、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为什么?

  2、公司是否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为什么?

  3、本案,对公司有何启示?

  

评论提示:

  亲爱的用户,请您积极参与《本周说法》栏目的评论,参与评论并被评为获奖会员,我们将给予相应奖励。

  请您在此页面上方登陆之后,即可看到评论框,发表您的精彩言论。

 

法律专家点评

    点评答案由 一、法律专家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沈斌倜律师提供

                    二、法律专家 广东华途律师事务所 中人网论坛专家 冼武杰律师提供

                    三、资深劳动法专家 《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主编 周斌专家提供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沈斌倜律师

  1、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为什么?

  我认为公司无需向邹某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第15条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主张经济补偿金需要符合法定情形。显然,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是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法定情形。

  2、公司是否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为什么?

  我认为公司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劳动合同法》第1 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8 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内工资。邹某于2012年4月1日入职,公司应当最晚在2012年4月30日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但至2012年8月31日离职,公司没有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因此,邹某向公司主张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之间的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支持。公司抗辩:邹某应聘时提供了虚假工作经历,邹某存在着欺诈导致公司错误录用,因此,邹某与公司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关系无效则公司无须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无须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我认为该抗辩理由不成立:员工入职时的欺诈行为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关系无效,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只有公司能够证明邹某的欺诈行为直接导致公司产生误解而录用,双方的劳动合同才应该因欺诈被认定无效。本案中,邹某2012年4月1日入职,2012年6月申请离职,公司没有批准,经过多次交涉后,公司仍然不同意他的离职,由此可见,其虚假的工作经历并没有导致其不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或者对其现在的工作内容造成不利的影响。

  3、本案,对公司有何启示?

  劳动合同是劳资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都应当如实向对方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提供签订合同所必需的真实证件材料等。劳动者提供虚假材料,例如假的离职证明、假的毕业证书、假的工作经历等,有可能被视为采用欺诈手段致使用人单位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违背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愿而签订的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该劳动合同有可能被视为无效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能因此承担赔偿损失等不利法律责任。就本案这种情况,劳动者邹某确实存在入职欺诈行为,但在双方的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公司却存在很大的败诉风险。

  本律师认为,公司应当注意的问题:

  (1)新员工入职,应当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应尽量明确具体的招聘条件,发现员工的欺诈行为导致公司建立劳动关系时,如果不认可这种行为,应当及时主动书面通知解除,并且要明确解除理由是因员工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用人单位在这里的书面解除通知权,不仅仅是权利,也是用人单位一项义务,否则可能承担不利法律后果。另,应当注意的是:劳动者在简历上仅仅是实际年龄差几岁、已婚未婚、已育未育、有无犯罪前科、家庭住址等等信息虚假都不必然视为欺诈。

  (3)如果劳资双方没有签订服务期协议,员工有提前30天通知公司离职的权利。公司应当知晓并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员工依法提出离职时,尊重并理解员工的自主择业权,强扭的瓜不甜,和谐用工,以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广东华途律师事务所 中人网论坛专家 冼武杰律师

  1、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为什么?

  劳动者只有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的情形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才可以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案例中,邹某向公司邮寄通知书,以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与公司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因此,邹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很清楚,是因为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很显然,邹某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的情形,故公司无须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类似的情形也很多,比如:公司未依法支付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未依法支付年休假工资或高温津贴等,笔者所在的广东地区的司法实践均认定这些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都不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的情形。

  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座谈会纪要》 27.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向劳动者发放年休假工资或高温津贴,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不予支持。

  2、公司是否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为什么?

  邹某应聘时提供了虚假的工作经历,显然,邹某存在着欺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的规定: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因此,如果邹某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该劳动合同应认定为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是否就是劳动关系无效呢?这个是案件的焦点。

  劳动合同虽然被认定无效,但当事人只要提供其他证据,依然可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现行法律并没有否认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而且判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并非是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而是看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是否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是否提供劳动及该劳动是否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是否支付工资等。如果具备,则可认定为存在劳动关系,反之则不存在劳动关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某员工使用他人的身份证入职并用他人的名字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后来,该员工在工作中受伤。该份劳动合同显然因为员工欺诈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但是,双方还是以真实身份来确定劳动关系并认定该员工在工作中的受伤为工伤。

  因此,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并不是劳动关系无效,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客观存在的状态没有有效无效之说。换言之,只能表述为存在着劳动关系或不存在着劳动关系的说法,而不存在着劳动关系无效的说法。

  只要存在着劳动关系,则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定期限(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就需要支付双倍工资。案例中,邹某于2012年4月1日入职,公司在1个月内未与邹某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应从次月起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即公司应支付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的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4000元/月×4个月)

  3、本案,对公司有何启示?

  (1)劳动者提供虚假身份证、学历证明、虚假从业经历入职是会使得单位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单位要在招聘阶段严格审查。比如:身份审查。对劳动者提供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身份证复印件上签署"与原件一致、由***提供"并由劳动者签名确认。然后通过http://www.ip138.com/网址对身份证进行核查。比如:学历证明审查。近几年取得的国内学历、学位大多可以凭借证书号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站http://www.chsi.com.cn/进行查询真伪,早些年的,可以要求人才大市场进行学历、学位验证。另外还有疑点的,可以致电毕业学校进行查询真伪。再比如:从业经历审查。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提供证明人以及联系方式,通过对这些人的调查询问,以查明信息是否真实。另外,还可以致电之前的工作单位了解真实情况。对于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的审查,用人单位还可以通过委托专业的调查机构进行调查。

  (2)加强入职流程管理,最好是先签订劳动合同后入职或入职后一个月内审查是否与新进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以避免未签订劳动合同需要白白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资深劳动法专家 《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主编 周斌专家提供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款规定解除劳动关系,并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追究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一般来说,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1)一方需有欺诈的故意。(2)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一般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种。(3)被欺诈方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的判断,也就是指欺诈的行为与陷入错误判断的结果之间有相当之因果关系。(4)被欺诈人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

  由此可见,员工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未如实披露学历信息或提供假学历并不必然构成欺诈,而仅当劳动者未如实披露学历信息或提供假学历导致用人单位做出了订立合同的错误意思表示的,才构成欺诈,从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此案中劳动者是否构成欺诈,难以一概而论,要结合案情进行考量。考量因素一:用人单位对学历有无特定要求。考量因素二:员工提供虚假信息情节是否严重。考量因素三:签约时用人单位是否知晓其造假。如果构成欺诈,解除不需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否则属于违法解除,不是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

  劳动合同无效发生争议的,只能由劳动争议仲裁委或人民法院确认。

    感谢沈斌倜律师、冼武杰律师、周斌专家的支持!

评论提示:

  亲爱的用户,请您积极参与《本周说法》栏目的评论,参与评论并被评为获奖会员,我们将给予相应奖励。

  请您在此页面上方登陆之后,即可看到评论框,发表您的精彩言论。

 

+ 活动规则

  • ·参与人员:中人网会员
    ·参与方式:自由评说,各抒己见
  • ·案例点评:案例发布后的第二周
  • ·获奖会员颁布:每周二
    ·获奖会员名额:不定
  • ·奖品:100积分
 

+ 案例有奖征集

记录下你曾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劳动争议案例,提供给我们,一旦采用,将有神秘大奖送出.
Email: aschen@chinahrd.net
电 话: 010-59831668-580
联系人:only麦小兜

 

最新评论

引用 雷乐知心 2013-1-22 20:28
学习了。
引用 an1988 2012-12-4 22:06
1、既然不存在劳动合同,则无解除合同所涉及的补偿金问题;
2、既然没签订合同,则有关于双倍工资的问题;
3、若公司又足够的证据证明其虚假信息造成了公司的错误判断并造成了损失,去起诉其欺诈;但这是其他种类案件范畴了;
引用 maria_yy 2012-12-4 13:19
是公司很普遍出现的一个弊端,值得学习,谢谢!
引用 atao1114 2012-11-26 10:27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学习了,感谢中。
引用 易团军 2012-11-23 16:43
先占座,后学习!
引用 ycdbkun 2012-11-23 08:26
学习了。
引用 subway_jj 2012-11-17 11:32
1、公司是否需要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为什么?
不需要,没有相关法律支持。

2、司是否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为什么?
需要。只有无效的劳动合同,没有无效的劳动关系。公司应当自录用邹某起就签订劳动合同,如日后发现邹某提供虚假工作经历,可以主张劳动合同无效。
欺诈是指一方未知的情况,但假如公司在录用邹某时就已经发现邹某提供虚假工作经历,但却默认了邹某的行为,并同意其在公司工作,这种已知情况则不属于欺诈。

3、本案,对公司有何启示?
规范用工制度,加强背景调查。
引用 zhaobudao0215 2012-11-16 13:45
关于这个案例,如要完整回答版主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邹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是否有效?”
1.        公司观点:无效
2.        理由:邹使用虚假工作经历,存在欺诈。
3.        分析:
1)        双方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书面形式,但并不等同。只要双方存在劳动交换,就可以认定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邹已在公司工作达5月之久,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不存在劳动关系无效的说话。
2) 企业的知情权:
公司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劳动者应如是说明。案例中邹使用虚假工作经历,违反了劳动法中关于企业知情权的规定,但是需要举证有具体资料或规定说明“邹存在欺诈导致公司错误录用”及“工作经历”是与邹建立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如招聘广告文本、试用期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说明书等,如不能举证或员工可证明“工作经历”不是必备条件,则不能主张邹使用“虚假工作经历”“存在欺诈”等。
4 . 结论:劳动关系有效。

根据结论:
1、邹与公司的劳动关系是有效的,公司需要承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邹主张的“2倍工资”是合理合法的。
2、邹如能提供公司“威胁劳动”的证据,主张的“经济补偿”也是合理的,并且可视个人情况追究“赔偿金”,公司都应当支付。(关于“被迫离职”的说明:可参见合同法三十八条和四十七条,公司存在属于“威胁劳动”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这一点在最高院的解释中也已载明。)
3、如果公司能够举证“邹欺诈导致公司错误录用”,可根据合同法追究邹的相关赔偿责任。

关于提示:
1.遵纪守法:遵守国家及地方的劳动法律,建立HR风险管控机制。
2.改善管理:规避威胁劳动行为。
3.流程管控:加强面试甄选,建立工作指标及标准。

供各位指正。 ...
引用 柒哥 2012-11-15 20:50
1、公司需要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邹某确认了应聘时提供了虚假工作经历。但一直到4月3日入职,一直到8月3日,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其订立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确定了事实的劳动关系,不是双方协商一致离职的话,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是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即2000元;
2.2、司是否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为什么?
需要的,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不超过一年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3、HR从业者做到:
1.用人单位不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将面临巨大的违法成本,因此,HR应制定完善的劳动合同签订流程,及时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2.注意保存劳动者不愿意订立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据,以免以后争议时陷入被动。
3.尽量在试用期内发现员工不实证据,入职前就做好背景调查,加强公司相关人员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案例的培训工作,在工作中运用
引用 zengyuanbo 2012-11-15 16:38
1、公司不需要支付劳动合同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邹某有错在先,而且属主主动申请离职,所责任在其本身。
2、至于16000元的双倍工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没签劳动合同,须支付双倍,不论邹某是否有过失。
公司招一个员工就是为员工负责,所以不找理由为自己辩解。
引用 曹中勋 2012-11-15 15:36
邹某提供虚假信息,故劳动合同无效,双方关系依劳务关系处理。
因此无须双倍支付工资。
引用 刘闪妮 2012-11-14 15:15
1.公司需要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原因为:《劳动法》没有规定劳动者“被迫辞职”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办法》也未明确规定在此情形下用人单位是否给予补偿。在后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才对此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吸收了上述司法解释的有益成果,对劳动者“被迫辞职”情形下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对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的情形做了扩充,使其更加完备。案例中,虽然邹某提供虚假的工作经历,但HR也未进行背景调查,并且一直未提及此事,在邹某提出离职前一直相安无事。况且,未与邹某签订劳动合同。有既定的事实劳动关系,遂因支付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2.公司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补偿金。其实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如果HR稍微有点专业性、责任感,都会按照程序进行背景调查,当即查出邹某提供虚假简历,随机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问题就在于公司既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概念,也没有背调的工作流程,导致了这件事情发生;如果在邹某一入职就签订了劳动合同,背调发现其提供虚假工作经历,主动权在公司,公司可以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关键就是公司既没有签订合同,邹某又提供虚假信息。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发生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支付相应的补偿金。
3.对公司来说,一定要在招聘环节做好严格的把控,可采用矛盾提问的方式,反复确定简历上面体现的内容真实性。
在录用阶段,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背景调查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在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以规避劳动风险。
加强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
引用 静停山 2012-11-13 16:38
2、当劳动者在公司里承担劳动后就应该享受相应的各种保险的权力,就像两个人同居到一定的时间法律认为是即成婚姻,所以,单位和个人已构成了劳动关系。至于该单位开除该同志,如果是因为假学历、证件等原因,法律上估计还没有认定,但可以按不能够完成岗位工作进行轮岗,轮岗后仍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可以辞退。对于这件事情上,个人肯定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的。
引用 sdkjrzb 2012-11-13 15:52
1、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邹某利用虚假信息上位,已经可以达到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
2、公司需支付双倍工资的差额16000元,不管是否构成违约,但邹某已经实际提供劳动,构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公司需要赔偿其差额;
3,本案对公司来说,有以下启示:
   (1)、入职员工需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办理各项保险金,本案中邹某还应要求公司补偿其在这四个月的各项社保金;

    (2)、入职人员需经过严格审查,入职信息需进行确认;
   (3)、公司应依法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公司相关人员应对劳动关系案件应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引用 gaojunhui21 2012-11-13 12:44
这么快沙发就被抢了
引用 水中龙 2012-11-13 11:56
先抢位!
引用 caixu1116 2012-11-13 11:50
这个案例好,先占个位,晚上认真回答一下。
1、公司需要支付被迫接触劳动合同关系经济补偿金2000元。邹某虽然有错在先,存在提供虚假工作经历的事实,但是其实真正的过失方在公司,公司的HR人员未对邹某进行背景调查就让其入职成为公司的员工,而且一直工作到8月31日。公司在邹某申请仲裁时才说邹某提供了虚假的工作经历,为什么没早发现呢?为什么不早点同邹某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从法律上来讲,公司已与邹某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又因公司一直未与邹某签订劳动合同,邹某提出的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是应得到支持的。
2、公司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16000元。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公司在一个月内未与邹某签订劳动合同,而造成了邹某与公司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根据规定公司要给予邹某从入职后一个月到签订劳动合同期间双倍工资。现在邹某要求4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4*4000=16000元的双倍工资差额是应得到支持的。
3、本案例说明了很多问题,提醒我们HR从业者要做到:
   (1)在招聘员工时,要辨别聘者提供的工作经历、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书的真伪,不能让欺骗者浑水摸鱼;
   (2)招聘工作中背景调查环节不可少。在员工入职前一定要做好背景调查、入职体检等,对于不合格人员要及时发现,并取消录取资格;
   (3)要及时与新入职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最好能在入职当天就将合同签好,并为其缴纳社保。如果实在不能当时完成的,在一个月内必须要完成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增加公司成本。
    (4)应加强对公司相关人员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关系案例的培训工作,让相关从业者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